危重燒傷患者入院初期護理工作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韓樹華
【摘要】 目的 分析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的護理工作量及其影響因素,為危重燒傷病房護理人力配備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對燒傷住院治療的133例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 天的護理時數進行統計,分析影響護理工作量的因素。結果 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除第4、5天之間的護理時數分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余各天之間護理時數分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燒傷總面積、吸入性損傷嚴重程度、頭面燒傷、手燒傷和淺Ⅱ度燒傷是影響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護理時數分值的因素。結論 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以第l天護理工作量最大,其后隨入院天數的增加而逐日遞減,至第4、5天趨于平穩;其中燒傷總面積大、吸人性損傷程度重、有頭面燒傷、手燒傷者護理工作量大,需加大護理人力配備,而淺Ⅱ度燒傷面積大者,護理工作量輕,可相應減少人力。
【關鍵詞】 燒傷 ; 護理工作量 ; 影響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workload in nurs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at the early phase of admission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 basis for nursing staff arrangement.Methods A statistic study was made to the nursing time for 133 cases with severe burn in the first 5 days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nursing time were analyzed.Result There exist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the day nursing time in the first 3 days after admission (P<0.01) while that in the 4th and 5th day was of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he total burn surface area, the severe degree of inhalation injury, burns in head, hand and facial area and superficial II°burns wer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nursing time in the first 5 days of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after admission.Conclusions The nursing time in the first day of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after admission is more than that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4 days; with the day increase of hospitalization, the nursing time decreases; more nursing staff should be arranged for patients with large total surface area of burns, or with severe inhalation injury, or with burns in head, hand or facial area while less for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II°burns.
KEYWORDS burns nursing time influential factors
危重燒傷是指燒傷總面積30%以上和/或Ⅲ度燒傷面積在10%以上,伴有嚴重合并傷、并發癥者;或燒傷面積雖未達上述標準,但系易中毒的化學品燒傷,電接觸傷,一氧化碳中毒燒傷特別深,或放射性燒傷深且會有全身放射病者[1]。在戰時和平時的空難、火災、礦難以及恐怖事件中,都可見散在或成批的危重燒傷患者。由于危重燒傷患者傷后早期各類治療處置多,護理工作量大,需要的護理人力多[1,2],而燒傷專科護理人員又相對短缺[3,4],因此,對此類患者的護理工作量進行調查分析,指導護理人員合理配備,對提高危重燒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證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對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某燒傷中心住院治療的133例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的護理工作量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的標準:(1)確診為危重燒傷,但排除化學燒傷和放射性損傷患者;(2)年齡18~45歲;(3)傷前無嚴重急、慢性病史;(4)受傷至入院時間≤24小時(h)。共收集符合入選條件的患者133例,其中男115例占86.5%,女18例占13.5%。有吸入性損傷者38例占28.6%,有沖擊傷者11例占8.3%,有其他合并傷者(指燒傷合并顱腦、胸腹、內臟、骨關節傷,以下簡稱合并傷)6例占4.5%。上肢燒傷131例占98.5%,下肢燒傷124例占93.2%,手燒傷118例占88.7%,頭面燒傷105例占78.9%,會陰燒傷14例占10.5%。燒傷類型:各類火焰燒傷98例占73.68%,高壓電柜爆炸傷3例占2.26%,煤氣、瓦斯爆炸傷6例占4.51%,氫氣球爆炸傷2例占1.50%,高壓電弧燒傷4例占3.0l%,熱鐵水燒傷1例占0.75%,熱油燙傷3例占2.26%,熱水、蒸汽燙傷16例占12.03%。燒傷總面積30%~99%,平均50.76%±20.30%;其中有Ⅲ度燒傷者89例占66.92%,面積1%~9%,中位數:15%,有深Ⅱ度燒傷者126例占94.74%,面積3%~90%。中位數:25%,有淺Ⅱ度燒傷者56例占42.11%,面積1%~40%。中位數:20%。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護理研究項目(project research of nursing,PRN)[5,6]是由法國、比利時和加拿大聯合研制的一個用來測量護理工作量的軟件,基于患者的呼吸、營養和水分、排泄、衛生整潔、移動、交流、治療、診斷8種護理需求,列出99個護理項目收集在一張名為“護理需求測量表”的表格中;每個護理項目按患者所需協助水平不同(如全部幫助、部分輔助、自理等)和發生頻次不同,相應賦予不同分值(1分=5min);通過累加表格中每位患者24小時內所接受的各類護理項目的頻次及其分值,測量每位患者任意1天內所需的護理工作時數。在預試驗中,此量表的信度Cronbach’s α值為:0.7995。
1.2.2 研究步驟及觀察指標 查閱符合入選條件的危重燒傷患者病歷,從醫囑單、特護記錄單、體溫單、護理病歷、病程記錄、病歷首頁、各類檢查報告單中統計患者所接受的護理項目及頻次,以24小時為1個單位統計,共查5天;然后按PRN換算成每名患者每天所接受的護理時數分值。
1.2.3 數據處理 全部數據經SPSS 12.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采用均數、標準差、百分數、構成比進行一般描述性分析;以方差分析、多元回歸分析進行統計學檢驗和推論性分析。
2 結 果
2.1 人均護理時數分值分析 本組不同入院天數人均護理時數分值見表1。對本組患者的不同入院天數人均護理時數分值進行定量數據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除第4天與第5天之間護理時數分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各天之間護理時數分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患者不同入院天數人均護理時數分值注:與第1天比較**P<0.01
2.2 影響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工作量的因素 根據護理時數分值方差分析結果,分別以各天的護理時數分值為因變量,以燒傷總面積(%)、淺Ⅱ度燒傷面積(%)、吸入性損傷嚴重程度(無0,輕度1,中度2,重度3)、頭面燒傷(無0,有1)、上肢燒傷(無0,有1)、下肢燒傷(無0,有1)、手燒傷(無0,有1)、會陰燒傷(無0,有1)、沖擊傷(無0,有1)、合并傷(無0,有1)、年齡(歲)、體質量(kg)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5。表2 患者入院第1天護理時數分值影響因素多元回歸分析結果注:因變量為第1天護理時數分值,β=37.317,R=0.874.R2=0.764,F=94.941,P<0.01表3 患者人院第2天護理時數分值影響因素多元回歸分析結果注:因變量為第2天護理時數分值,β=30.374,R=0.825,R2=0.681,F=62.507,P<0.01表4 患者入院第3天護理時數分值影響因素多元回歸分析結果注:因變量為第3天護理時數分值,β=34.711,R=0.816,.666,F=78.425,P<0.01表5 患者入院第4、5天護理時數分值影響因素注:因變量為第4、5天護理時數分值的均值,β=17.893,R2=17.893,R=0.864,R2=0.746,F=85.744,P<0.01
3 討 論
3.1 危重燒傷患者人院1~5天護理工作量情況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危重燒傷患者人院1~5天中以第1天護理工作量最大,第1、2天護理工作量下降幅度最明顯,其后隨入院天數增加呈逐日遞減趨勢,至第4、5天時,護理工作量保持相對穩定狀態,這與臨床危重燒傷患者救治情況相符。這是由于危重燒傷患者傷后多有休克,液體復蘇療法必不可少,巨量液體加上大量常規處置使護理工作十分繁重,尤其在第1個24小時內,所輸入的晶體液和膠體液是第2個24小時的2倍[1],許多臨時處置也多在第1天進行,因而表現為危重燒傷患者入院第1天護理工作量明顯大于第2天(P<0.01);其后隨著治療護理的深入、休克期的度過以及患者自身機體修復能力的作用,病情漸趨穩定,需要的護理工作量逐步減少,表現為各天護理時數分值呈平穩下降趨勢。本研究結果不僅符合燒傷患者的病情變化規律,也與我們前期的研究結果保持一致[2,7]。說明在進行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工作量評估時,患者的入院天數應為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3.2 影響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工作量的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危重燒傷患者傷后早期護理工作量的影響因素有燒傷總面積、吸入性損傷嚴重程度、頭面燒傷、手燒傷和淺Ⅱ度燒傷面積。燒傷總面積為計算燒傷患者補液量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判定燒傷嚴重程度、確定護理等級及消毒隔離水平的重要指標。有研究[8]表明,隨著患者燒傷總面積的增加,其吸入性損傷、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增加,相應的死亡率也顯著增加。本研究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燒傷總面積是危重燒傷患者護理時數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與上述臨床處置原則及病情發展規律相一致的。吸入性損傷即燒傷所致的呼吸道及肺實質損傷。伴吸入性損傷的燒傷患者不僅病情重、死亡率高(50%~60%)[1,8],各類治療護理措施也多。臨床上常需采用吸氧、霧化吸入、氣管切開、吸痰、氣道灌洗,使用呼吸機等處置。同時,由于氣道受損后上呼吸道梗阻高發,患者易突然窒息死亡[9],因此病情觀察任務繁重。同時有研究[8]證明,燒傷伴吸入性損傷者,肺部感染、肺水腫發生率高;抗休克時需要的液體量更大。所有這些都足以促成吸入性損傷成為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工作量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頭面部因其部位暴露,遭受燒傷的機會多[9]。同時由于頭面部血液循環豐富、皮下組織松弛,燒傷后易致嚴重水腫,引發高熱、腦水腫、休克等[9];若有頸部燒傷時還可能出現上呼吸道梗阻[9]。因此,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和呼吸狀況。同時由于頭面部五官集中,此處燒傷時,需要進行眼、耳、口、鼻的清潔、保護與防感染工作,進一步增加了護理工作量。也使頭面燒傷成為影響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工作量的因素之一。雙手因暴露在外,極易遭受燒傷[9]。雙手的淺度燒傷既可使患者短期內喪失大部分自理能力,大大增加護理工作量。同時,又因其結構精細,傷后易致畸形和功能障礙[9],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因此,需在傷后早期采取一系列預防措施[9]:嚴密觀察末梢血液循環以防手指缺血壞死;有血液循環不良表現時立即行焦痂切開減壓術;抬高患肢以減輕水腫;外用抗感染藥物預防感染等。所有這些措施都可導致護理工作量的增加,使手燒傷成為影響護理工作量的因素之一。有研究[10]表明,燒傷深度為影響燒傷預后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判定燒傷嚴重程度及指導如何進行創面處理的標準。淺Ⅱ度燒傷由于燒傷程度輕,預后好,治療處置較深度燒傷簡單,其護理工作量也相對較輕。由于臨床上將淺Ⅱ度、深Ⅱ度、Ⅲ度燒傷面積(后兩者統稱為深度燒傷面積)之和定為燒傷總面積,而淺Ⅱ度燒傷面積與深度燒傷面積之間存在數量上的反比關系。因此,淺Ⅱ度燒傷面積入選危重燒傷患者護理工作量的影響因素并與其呈現負性相關是燒傷深度對護理工作量影響力的綜合體現,即可解讀為淺Ⅱ度燒傷面積大者(深度燒傷面積小者)護理工作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