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 在胃癌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及護理研究
楊晶
【摘要】 目的 探討DC+CIK 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08年1月~2010年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組(DC+CIK組)和B組(化療組)各30例,并配合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滿意率及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進行統計比較。結果 A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及患者滿意率均高于B組,中位生存期長于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B組,而生存質量評分高于B組,有顯著性差異或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結論 DC+CIK 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較化療好,配合相應的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樹突狀細胞;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胃癌患;護理
生物治療是一種涉及一切應用生物大分子進行治療的方法,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后發展的第4類癌癥治療方法,配合相應的護理對于改善癌癥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中就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和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nced Killer Cell,CIK)聯合治療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0年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組(DC+CIK組)和B組(化療組)各30例。A組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42~70歲,平均(61.1±3.6)歲。部位:胃竇部12例,胃小彎8例,胃前后壁7例,賁門部3例。根治性手術16例,姑息性手術14例。B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3~71歲,平均(62.0±3.4)歲。部位:胃竇部11例,胃小彎8例,胃前后壁8例,賁門部3例。根治性手術16例,姑息性手術14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A、B兩組分別于術后采用不同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其中,A組采用DC+CIK的方案進行治療,方法為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細胞或取患者外周血40~50 ml,在無菌及嚴格監控條件下進行細胞誘導和培養,獲得DC、CIK細胞,后將其回輸至患者體內,2次/周,8次為1個療程。B組采用化療方案進行治療,給予患者氟尿嘧啶600 mg/m2,阿霉素30 mg/m2,絲裂霉素10 30 mg/m2,進行靜脈滴注,42d/療程,嚴格遵循藥物的應用時間及方案。
1.2.2 護理方法
A、B兩組均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及治療方案進行配合護理,A組根據DC+CIK治療方案的流程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除常規護理,還包括采血及回輸等多方面的護理及預見性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終形成最佳的護理方案。B組除進行常規護理及術后護理外,給予患者化療治療過程的護理,及不良反應的護理,包括嘔吐、心理等多方面的護理。
治療護理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滿意率及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進行統計及比較。
1.3 評價標準
1.3.1 治療效果評價
治療效果根據實體瘤評價標準[1]將其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及進展四方面。其中以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有效。
1.3.2 QOL評分
本評分包含12個項目,其中生活質量滿分為60分,生活質量極差的為<20分,差的為21~30分,一般為31~40分,較好的為41~50分,良好的為51~60分[2]。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1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和P<0.01分別表示有顯著性差異或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滿意率比較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滿意率進行統計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滿意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QOL生存質量評分進行統計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2。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QOL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3 討 論
腫瘤的細胞治療需要采集患者自體的細胞進行制備,再回輸至患者體內,因此無法規模化生產,這種治療方法更適于在醫療機構開展,完成從采集、制備到回輸的全過程[3]。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是由g-IFN、TNFa 、CD3單抗、IL-1、IL-2等細胞因子在體外誘導并大量擴增的具有殺傷腫瘤活性的細胞,樹突狀細胞(DC)與CIK聯合回輸用于惡性黑色素瘤,腎癌,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膀胱癌等疾病[4]治療的效果已經受到廣泛的肯定。
本文就DC+CIK 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及護理效果進行研究,通過采用此治療方案進行治療,配合以合適的護理方法,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化療,尤其不良反應發生率大大低于化療患者,其他優勢具體表現在治療總有效率、中位生存期、患者滿意率及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方面。綜上所述,筆者認為DC+CIK 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較化療要好,配合相應的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