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患者截肢手術的臨床護理
崔麗虹 秦瑜
骨肉瘤是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好發于青少年,死亡率高,危害性極大。手術是治療骨肉瘤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于EnnekingⅡB期以上腫瘤手術方式主要采用截肢離斷術。本文對61例骨肉瘤截肢患者手術前后的臨床護理經驗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61例,為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月骨科病房收治患者。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齡8歲~67歲,平均年齡22.7歲。其中,股骨下端骨肉瘤28例,脛骨上端骨肉瘤15例,肱骨上端骨肉瘤13例,股骨上端骨肉瘤5例。其中大腿截肢術34例,髖關節解脫術12例,半骨盆離斷術2例,肩關節解脫術8例,肩胛帶離斷術5例。61例患者經過治療、護理、康復鍛煉,均無明顯術后并發癥,能夠掌握康復訓練方法,進行自我護理,順利康復出院,為安裝義肢做好了準備。
2護理要點及討論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骨肉瘤是惡性腫瘤,多發生于青少年,而本組病例均面臨截肢的不幸,患者及家屬均難以接受這種現實。手術不但是對軀體的一種創傷,還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理刺激,手術作為刺激能影響心理活動,而心理活動反過來又影響手術的效果,特別是手術后的康復[1]?;颊咝g前易產生緊張、恐懼、悲觀、絕望的心理,所以,護士要對患者進行耐心的解釋,親切的安撫,向患者交待手術程序、環境、時間、醫生手術技術水平及治療成功的病例,減輕患者精神負擔及悲觀情緒,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取得家屬配合以增強患者對醫務人員信任感及自身恢復的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并可降低機體的應激反應,預防截肢術并發癥的發生。
2.1.2病理性骨折的預防和護理骨肉瘤患者多伴患處局部腫塊,關節功能活動受限等,使患者行走不便,易造成病理性骨折。為避免術前骨折的發生,護理上要求搬運患者要輕柔,避免暴力,活動不便者應協助翻身,對已有骨折的患者在給予石膏固定或牽引后按常規護理。
2.1.3術前準備除按術前常規準備外,需注意以下幾點: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對于體弱患者術前給予靜脈輸液、輸血或高營養液,減輕患者疼痛。保持病房安靜,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按醫囑給予止痛藥,制定適宜的止痛計劃,讓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手術前2天指導患者訓練床上排便、排尿以便于術后適應。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術后按骨科術后護理常規進行護理,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變化,保持各引流管通暢,注意觀察敷料滲出的濕度和范圍,滲血過多及時更換,換藥時觀察傷口有無紅腫壓痛及滲液,盡早發現傷口感染。床邊備止血帶或沙袋,以防動脈結扎縫線脫落造成的大出血。臥床時盡量保持截肢殘端外展,殘端可用彈力繃帶包纏,以促進組織愈合,減輕殘端腫脹與疼痛,使截肢殘端盡快恢復達到安裝假肢的要求。
2.2.2疼痛護理疼痛為患者術后常見癥狀,患者在高度緊張、消極、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影響下可導致內源性抑痛物質——內啡肽和腦啡肽的產生,而致痛物質及抗鎮痛物質增高,使疼痛時間延長或程度加重[2]。在做好心理護理的同時,術后當天可適當給予嗎啡類等止痛藥物,控制效果較好,使患者安靜休息,有利于恢復,以后可根據情況逐漸改為非藥物治療方法,如按摩、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緩解患者疼痛。多數截肢患者術后易產生幻肢覺與幻肢痛,這是由于術前腫瘤侵襲壓迫附近組織造成劇烈的疼痛,對皮層中樞刺激形成興奮灶,術后未能一時消失,部分患者可持續數月。對于幻肢痛可采用精神療法,加強解釋,指導患者自我訓練調節心理平衡,達到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暗示的目的。協助患者早期下床,安排適當的文娛活動以轉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逐步適應和接受??蛇m當給予安慰劑治療或在晚間交替給予安眠藥與一般鎮痛藥,在臨床上對緩解幻肢痛有較好的效果。必要時可運用松弛療法或理療,配合醫師行封閉、交感神經阻滯或交感神經切除術[3]。通過綜合護理,幻肢痛大多可隨時間延長而逐漸減輕和消失。
2.2.3心理護理截肢術后,患者常有心理上的損失感或不完整感,這種損失感不僅是肢體的損失,而且包括獨立生活能力與自我估價等方面的損失感[1]?;颊哂墒中g前的悲觀、絕望變為焦慮、抑郁、社交孤立、自卑和自我形象紊亂等?;颊弑憩F為思維緩慢、反應遲鈍、言語動作減少,甚至有自殘行為。針對患者的心理變化,應在做好生理護理各項操作的同時,還要耐心開導,用堅定熱情的話語及治療成功的病例給患者予鼓勵,及早啟發和鍛煉患者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并積極協助患者訓練健在肢體功能,逐步替代截肢的功能,循序漸進幫助患者下地活動,直到患者獨立完成,從而使患者的信心逐步建立和增強。另外,爭取患者家屬的支持,用家屬成員的親情排除患者的孤獨感和挫折感,盡早使患者從自卑和孤單的心態中走出來,正視現實,增強與疾病斗爭的勇氣,自覺主動地為實現康復目標而努力。
2.2.4功能鍛煉和出院指導術后患肢的功能鍛煉均須因人而異。對少年者,尤其是兒童,好動好玩,缺少保護意識,對其活動應加以限制,而對于年長者,由于對疾病的恐懼,往往對活動過于保守,應多鼓勵其鍛煉。例如,指導患者進行肌肉主動運動、抗阻運動和殘肢關節活動,以加強殘肢肌力。截肢后應作牽引或夾板固定在功能位置,否則容易發生關節攣縮。如膝關節不做上述處理,即可發生屈曲攣縮,給日后裝配假肢帶來困難。只要患者情況允許,截肢殘端腫脹不明顯,即讓患者下床活動。創面炎癥消退后,即使傷口尚未愈合,也應鼓勵進行鍛煉。例如:在俯臥位下大腿練習內收、后伸鍛煉;肩關節進行外展、內收及旋轉運動;創面愈合后,可用寬繃帶經常包緊殘端,以促使軟組織早日收縮。等到殘端瘢痕已不敏感,傷口已愈合牢固,即可用手捶拍殘端,其力量由輕到重,隨著患者的耐力增加逐漸加重,直到能耐受的較重的力量,為日后安裝假肢創造良好地條件。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營養及粗纖維食物,以增加機體抵抗力。由于骨肉瘤患者局部復發及轉移率較高,故在出院時應囑咐患者定期來門診復診,按時接受化療,并指導患者自我檢查,發現有肢體腫脹及疼痛應及時就醫??傊?,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骨肉瘤的研究亦不斷深入。近年來,經過綜合治療,骨肉瘤患者的2 a生存率不斷提高。因此,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和實施合理的個體化護理計劃,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和治療效果,從而使患者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心天.醫學心理學[J]. 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328–329.
[2]劉建華,周萍,賈瑛,等.骨肉瘤癌痛患者的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3):15–16.
[3]王秀姝,周開彥.截肢術后患者的護理問題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3.17(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