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甲型H1N1流感療效的回顧淺析
付亞平
【摘要】 通過對2009年9月23日—12月22日經我校門診部治療的714例流感病例的回顧分析認為,這次流感發病急,傳染性強,而中藥對治療這次流感效果很好。
【關鍵詞】 甲流; 中藥; 治療
自2009年5月11日我國四川地區發現首例甲型H1N1流感以后,學校迅速加強對H1H1流感的防控,建立晨檢制度,每日檢查統計各班學生發熱情況,并詳細登記,要求所有有感冒癥狀的同學及時到校門診就診0。校門診部在認真做好門診日志登記的同時,對發熱學生認真填寫“學生發熱監控表”,全面掌握學生診治情況。2009年9月23日—2009年12月12日共治療流感病例(主要癥狀為發熱、惡寒、咽干、咽痛、身痛、頭痛、咳嗽、咳痰、乏力等)714例,現將有關治療情況統計分析如下。
1 發病情況分析
在2009年9月23日至9月29日,我校在校學生1431人。9月30日至10月10日放假,10月11日所有同學同時返校,在校人數為2779人。而從9月23日發現學生中患流感同學增加至12月12日恢復正常共68天(不包括放假時間,放假期間學生全部離校)時間,門診共接診流感病例714例,約占在校人數的四分之一,可見這次流感傳染性強,發病迅速。
2 治療情況分析
2.1 用藥情況
治療基礎方為:桑葉、菊花、薄荷、杏仁、藿香、麻黃、石膏、知母,每日1劑,水煎服。加減:熱重加柴胡、葛根,惡心甚至嘔吐者加竹茹、生姜,咽干、咽痛加牛蒡子、桔梗、花粉,咳嗽加紫蘇、桔梗,痰多加川貝母、魚腥草,大便稀溏,酌加黃連、生苡仁,大便干結,可酌加枳實、大黃等,根據患者癥候,酌情加減。部分同學在治療過程中配合服用其他藥物,有少數同學未服用治療方劑,僅采用其他藥物治療。見表1。
其他藥物有養陰清肺丸、小柴胡湯丸、復方新諾明、氧氟沙星等,使用病例較少,未做統計。在這些病例的治療過程中,使用藥物主要以中藥制劑為主,這與本門診中醫特色突出有關。
2.2 病程觀察
對所有經門診治療的714例流感病例進行觀察,病程基本情況如表2。表1 用藥情況分析表2 就診病例病程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大多數病例病程在1周以內,病程較短,這一方面可能與這組病例年齡輕(均在15~21歲),正氣旺盛,機體抗病能力強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治療及時有關。
2.3 發熱病例發熱時間觀察
在714例病例中,初診時體溫在38℃(包括38℃)以上者共370例,均進行嚴密觀察和記錄登記,至體溫正常為止。370例發熱病例發熱持續時間統計如表3。表3 38℃以上病例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觀察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大多數病例發熱持續時間在2天以內,占所有發熱病例的72.98%,這說明中藥對流感所致的體溫升高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通過對表1、表2和表3的綜合分析,發現這組病例主要采用中藥治療,使用西藥很少,而病情很快控制,病程短。這說明中醫藥對這次流感治療效果很好。
3 討論
這次流感相當于中醫所說的疫癘之邪致病。中醫認為,疫癘之邪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邪,正如《溫疫論》所述“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其致病邪氣比六淫更強,發病比六淫更急。中醫學經過上千年的探索和總結,對疫病已逐漸形成一套預防、治療的理論和方法。此次流感發病急,傳染性強,癥狀相似,以發熱、惡寒、咽干、咽痛、身痛、頭痛、咳嗽、咳痰、乏力等癥狀為主,屬于中醫學溫病中的“時疫”或叫“天行時疫”,屬于溫邪,正如葉天士所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開竅于鼻,外合皮毛,主宣發肅降,咽喉為肺之門戶,故本病初起首先犯肺,而出現一系列肺系癥候。因此,在治療時主要選用辛涼解表,宣肺清熱的方藥。在714例病例的治療過程中,主要應用了中醫中藥,采用辛涼解表,宣肺清熱的方藥,大多數病例(約占74.93%)在4天內治愈,發熱持續時間在2天以內者占所有發熱病例的72.98%,病程最長者也在10天之內治愈。可見合理應用中醫中藥可以有效治療甲型H1N1流感。
4 結語
通過對2009年9月23日—12月22日經本校門診部治療的714例流感病例的回顧分析認為,這次流感發病急,傳染性強,采用中醫藥治療甲型H1N1流感,其療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