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藥穴位敷貼、離子導入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證候的療效觀察
苗友
【摘要】 目的 了解中藥穴位敷貼,離子導入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的療效及與其一般治療的療效比較。方法 隨機將60例患者分為2組,每組30例,治療組在常規保護胃黏膜、促胃腸動力基礎上采用國產的ZW-3B型高級電腦中頻治療儀加復方中藥制劑離子導入法。處方:紅花30g,赤芍30g,柴胡30g,川芎30g,白術30g等。諸藥冷水浸泡2h,文火煎1h,紗布過濾取液500ml,將藥墊用中藥液浸濕放置在作用電極襯墊上,用紗布固定在中脘、曲池、足三里等穴位上進行中頻理療,每日1次,每次20min,療程如前。對照組予保護胃黏膜、促胃動力及中藥口服等常規治療。結果 在總體療效和各單項癥狀療效上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結論 中藥穴位敷貼,離子導入在穴位的應用對于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是可靠的。
【關鍵詞】 慢性淺表性胃炎;郁證;穴位敷貼;離子導入
現在臨床上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隨郁證的患者很常見,因此對于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隨郁證的臨床研究有著很現實的臨床意義。本文對60例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并伴有郁證的患者進行治療,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0例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并伴有郁證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齡29~65歲,平均(45.65±12.61)歲;療程8~30天,平均20天。對照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29~64歲,平均(46.65±13.65)歲;療程7~32天,平均21天。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采用國產的ZW-3B型高級電腦中頻治療儀加復方中藥制劑離子導入法。處方:枳殼30g,白芍30g,柴胡30g,川芎30g,白術30g等。諸藥冷水浸泡2h,文火煎1h,紗布過濾取液500ml,將藥墊用中藥液浸濕放置在作用電極襯墊上,用紗布固定在中脘、曲池、足三里等穴位上進行中頻理療,每日1次,每次20min。此外,予抑酸、保護胃黏膜、促胃腸動力常規治療。對照組予抑酸、保護胃黏膜、促胃腸動力常規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的變化,積分的評定參照1989年11月中國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研究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1]。
2 療效觀察
(1)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患者的中醫證型以肝胃不和、心脾兩虛為主,各占41.67%、38.33%。(2)治療組與對照組關于各單項癥狀的積分比較: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說明兩組對改善各單項癥狀均有非常明顯的療效。治療后兩組間癥狀分值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說明中藥穴位敷貼,離子導入對各單項癥狀分值的改善作用更強。(3)治療組與對照組關于郁證的積分比較: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兩組對改善郁證癥狀均有明顯的療效。治療后兩組間癥狀分值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說明中藥穴位敷貼,離子導入對郁證癥狀分值的改善作用更強。(4)治療組證候療效在男女之間無明顯差異。(5)在總體證候積分的改善方面,治療后兩組間癥狀分值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說明中藥穴位敷貼,離子導入對總體證候積分的改善作用更強。(6)綜合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治療組較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3.1 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與心肝脾關系密切
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于中醫的“胃痛”、“痞滿”、“嘈雜”等病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修訂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和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編寫和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分別主要分為肝胃不和證、脾胃虛弱證、脾胃濕熱證、胃陰不足證、胃絡瘀血證等證候。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以脾虛證候最為常見,約占三分之一,淺表性胃炎多為脾氣虛證,萎縮性胃炎多為脾胃虛寒證[2]。又有研究發現淺表性胃炎以脾胃濕熱證最為常見,占68.63%[3]。這些研究結果說明,慢性胃炎的證候分布以脾胃相關證候最為常見。邱志楠等[4]觀察慢性萎縮性胃炎96 例,脾胃濕熱證占76 例,占總數的79%。吳榮祖等[5]以慢性胃腸疾病患者為對象,對1022例作回顧性統計分析,采用中醫證型覆蓋方法進行統計,以上1022例統計中,脾胃虛寒證型601例(58.8%),顯示胃腸疾病中醫辨證定性絕大多數屬虛。晚近又有研究顯示,在慢性淺表性胃炎中以肝胃不和證最常見[6]。筆者臨床選取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的患者,發現其中醫證型以肝胃不和和心脾兩虛為主,分別占41.67%和38.33%,脾胃虛弱和脾胃濕熱分別為8.33%和11.67%,說明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與心肝脾關系密切。
3.2 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與性別因素相關
韓潔[7]調查了基層677 例慢性胃病患者,消化性潰瘍中男女比例為2:1,提示男性更易患潰瘍病,可能與男性吸煙飲酒者較多有關。吸煙飲酒使慢性胃病發病率增高,因為吸煙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氫鹽、降低幽門括約肌張力和影響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等因素。飲酒能刺激胃酸分泌,破壞黏液黏膜屏障[8]。而楊國紅[9]分析300例萎縮性胃炎,其證候與性別無明顯相關性。提示性別對不同慢性胃病影響有差異。筆者臨床選取6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的患者,其中女40例,男20例,比例為2:1,提示女性更容易患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因為女子以肝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條暢一身之氣機,肝氣不和則氣機失調,木郁克土,損及脾胃而為病。
3.3 中藥穴位敷貼
離子導入的療效肯定 電腦中頻是憑借微機的特殊功能,針對不同的用途,將輸出的低頻調制的或未調制的中頻電流之頻率、波形、節奏、定時等各種參數優選組合而成的一種多步程序處方的治療方法,具有明顯的鎮痛、消炎、消腫等作用。還由于各種波形的不斷轉換,在一次單元時間內多次地變換中頻電刺激的各種參數,使人體較少產生適應性,從而遠遠超過了以往中頻電治療效果[10]。電腦中頻治療較多用于骨關節病的治療。鄭華等[11]應用電腦中頻透入治療膝關節炎患者192例,結果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活動自如,隨訪1年無復發(即痊愈)者共122例;僅在陰雨天或勞累后疼痛,關節局部輕壓痛,活動不受限(顯效)者,共41例;疼痛減輕,功能有所改善(好轉)者,共26例;癥狀、體征無變化(無效)者,共3例。總有效率為98%。王延新等[12]應用電腦中頻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腰椎骨質增生,將365例腰椎骨質增生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25例采用腰椎骨質增生電療機加復方中藥制劑離子導入法治療,對照組140例用電腦中頻治療儀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1.11%,對照組為85.00%。陳茵[13]應用電腦中頻治療頸椎病93例,治愈率為64.5%,總有效率為97.8%。筆者利用電腦中頻治療儀通過中藥穴位敷貼離子導入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伴郁證療效是肯定的。中藥穴位敷貼離子導入治療,其將電極片敷于人體特定穴位,中藥湯劑在電腦中頻治療儀的作用下電離出中藥離子,在電磁場作用下藥物活性中藥離子被導入皮下組織進入人體再加上電流的理療作用,在患處起到消除炎性滲出、水腫及其他病理改變,營養胃黏膜,恢復消化功能,增加胃腸動力,促進血液循環作用,從而緩解了患者的癥狀。另外中頻治療儀的理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人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對于患者的郁證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另一方面,中醫還講究辨證論治,所選用的離子導入方以疏肝健脾為主,對于研究對象以肝胃不和、心脾兩虛為主證的特點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即所選的離子導入方是在辨證的基礎上。由此可見,選用辨證的處方用于穴位敷貼離子導入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5(10):318.
2 危北海.中醫脾胃學說應用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3 魏可法,楊永升,楊春波.慢性胃炎與脾胃濕熱證關系的探討-附53 例臨床分析.福建中醫學院學報,1993,3(4):213-214.
4 邱志楠,潘俊輝.健胃腸治療慢性胃炎96 例.北京中醫,1998,1:2.
5 吳榮祖,牟榮英,唐亞萍.慢性胃腸疾病中醫證型覆蓋統計分析.中醫雜志,2002,43(10):775-776.
6 涂福音,聶明,鄭啟忠,等.慢性胃炎中醫證候與胃粘膜活檢病理變化的關系.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4,12(6):323-325.
7 韓潔.基層醫院慢性胃病的發病現狀及防治.臨床薈萃,2003,18(19):1118-1119.
8 葉任高.內科學,第5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92-402.
9 楊國紅.300 例萎縮性胃炎脾虛證候規律探討.河南中醫,1997,17(2):95-96.
10 郭萬學.理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
11 鄭華,成立軍,王莉,等.中藥經電腦中頻透入治療膝關節炎.上海中醫藥雜志,2000,34(8):36.
12 王延新,華堅.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腰椎骨質增生29例臨床觀察.河北中醫,2001,23(8):575-576.
13 陳茵.電腦中頻治療頸椎病93例.現代康復,2001,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