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藥也能治肝病等
佚名
肝病已成為危害現代人類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量的試驗研究表明:許多中草藥具有抗病毒、消炎利膽、降低轉氨酶、抗肝損傷、抑制肝內纖維增生、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抗肝炎病毒
這類藥物主要有:大黃、黃連、黃柏、虎杖、半枝蓮、貫眾、升麻、牡丹皮、金錢草、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魚腥草、敗醬草、地榆等。相關試驗已經證明,它們對HBsAg(乙肝表面抗原)體外有抑制作用。
改善肝功能
1、肝病的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原因引發的黃疸。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血清膽紅素的,以及具有清熱利濕、疏肝理氣之功的藥物有:茵陳、青蒿、柴胡、黃芩、黃柏、赤芍、大黃、大青葉、金錢草、姜黃、郁金、澤蘭、梔子、蒲公英、龍膽草等。
2、消除炎癥、降低血清轉氧酶的消熱解毒類中藥常用的有:魚膽草、敗醬草、板藍根、大青葉、杭菊花、金銀花、連翹、梔子、虎杖、垂盆草等。
3、抑制肝臟纖維增生的藥物具有疏肝行氣、活血化瘀之功,主要有:柴胡、丹參、川芎、夏枯草、川楝子、當歸、紅花、三棱、莪術、鱉甲、龜板等。
4、促進肝臟合成蛋白質,具有活血、補益作用的中藥有:黨參、白術、大棗、當歸、雞血藤、熟地、靈芝、阿膠、白芍、肉桂等。
調節免疫機能
1、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藥物:這類藥主要具有“扶正補虛”的作用,通過調理臟腑機能、補益氣血,從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常用藥物有黃芪、人參、黨參、白術、沙參、夏冬、五味子、玉竹、黃精、鹿茸、菟絲子、山藥、女貞子、淫羊藿、何首烏、當歸、阿膠、白芍、仙茅、肉桂等。
2、抑制免疫反應的藥物:這類藥物用于免疫反應異常的慢性肝病,主要有甘草、黃芩、牡丹皮、麻黃、桃仁、當歸、山楂、白花蛇舌草、大青葉、雞血藤、紅花、坤草、澤蘭、丹參、三七等。
中脘穴:治胃病的“靈魂腧穴”
適宜癥狀:中脘穴適用于絕大多數的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處,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同時號稱胃的“靈魂腧穴”,按摩它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主治各種胃腑疾忠。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所謂摩揉,即是雙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行圓周推動。
按摩中脘穴時應注意手下與皮膚之間不要出現摩擦,即手掌始終緊貼著皮膚,帶著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組織做小范圍的環旋運動,使腹腔內產生熱感為佳。操作不分時間地點,以飯后半小時做最好,力度不可過大。 服藥要用“心”胃病才能好
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讓越來越多的人飽受各類胃病的困擾,譬如胃痛、胃脹、胃酸、暖氣、胃寒……一旦不注意保養,很有可能發展成“老胃病”。
那么,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胃藥有效解除胃病困擾呢?其實,治好胃病并不難,用心用藥是關鍵。下面解答胃病患者最關心的3個用藥問題——
1用心選藥才是關鍵
目前藥店里的胃病藥,西藥主要有抑制胃酸分泌、增強胃動力、保護胃黏膜三類;中成藥有調節胃酸分泌、提高胃黏膜抵抗力,幫助恢復胃黏膜功能的作用。胃病患者應在準確診斷的基礎上,對癥購買服用。西藥以迅速緩解癥狀見長,但遠期治療效果容易復發:中成藥有柔肝和胃、散瘀止血、健脾益氣等功效,對炎癥和潰瘍的鞏固療效更好。
2堅持服藥才是保障
胃病是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治好,一定要按照藥物規定的療程時間進行治療,千萬不要見癥狀一改善就停藥,否則會很容易復發。
3用心調理才是根本
胃病跟飲食和情緒有很大關系。相對而言,飲食好調節,情緒卻不太容易控制。現代人由于工作緊張、競爭壓力大等原因,常常心情郁悶甚至“氣得吃不下飯”,這成為胃病致病和反復發作的原因。所以,在重視藥物治療的同時,也要十分注重飲食調理和心理的疏導,身心兼治才能治愈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