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物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殷學毅
摘要:本文提出了醫藥物理學課程教學中的問題以及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式策略,闡述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考核檢驗方法的改進與實施。 關鍵詞:醫藥物理學課程問題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檢驗
一、醫藥物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對于醫藥行業的人才需求與日俱增,但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培養出具有良好專業素質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畢業生是醫學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要做到與經濟發展接軌,與產業發展同步,高校教育的相關課程的一定要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先進性、發展性、平衡性和適用性原則,對課程教學的改革也勢在必行。 物理學在現代醫藥行業的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醫藥物理學作為中醫院校高等教育中的一門傳統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作風和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計算能力、實驗技能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等方面應起到重要作用。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和實驗技能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掌握本專業所必須具備的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訓練基本的實驗技能,為學習物理化學、化學分析、藥物分析等后續課程以及從事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準備必要的物理基礎。 物理課程作為醫藥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一直具有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公式較多,對于高等數學知識有要求等特點,少數學生由于數學基礎不牢固,對該課程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造成入門學習困難,難以抓住學習重點,不清楚哪些理論、公式是重要的,哪些需要熟練記憶和靈活運用。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建立物理概念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使得所學知識點成為整個物理知識體系中的“孤島”。并且由于傳統教學手段的限制,教學方式主要以課堂板書講授為主,對于某些抽象性內容無法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使得學生無法進行深入理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普遍反應學習較為吃力,難以調動學生興趣,不及格率和其他課程相比偏高。 針對這些在教學中出現的情況,筆者認為必須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實踐,需要克服枯燥教材給學生帶來的壓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探研過程和科學思想的鍛煉,可以采用“降低難度、加強探索、立足課堂、利用課外”的思路創造新的教學支撐條件,用有效的研究實踐手段克服教學中的困難,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合作意識、交際與表達能力的發展,科研程序與科研方法的鍛煉,以及個性與心理健康發展,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感培養。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考慮到物理學課程作為醫藥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規定總學時為8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56學時,實驗學時24學時。理論課教學內容涵蓋流體力學、電磁學、波動學、波動光學以及近代物理學等章節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的分析計算方法,為后續的物理化學,藥物分析等課程打好基礎。在理論課所開設的章節中可根據需要設計物理學實驗,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及設計分析能力,體現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型學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