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產道地中藥材蓬莪術的研究進展
余成浩 彭成 余蔥蔥
【摘要】 綜述蓬莪術的研究進展,探討了蓬莪術的道地性考證、栽種適宜區、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臨床應用等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 蓬莪術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臨床應用
蓬莪術主產于四川、福建等省,具有破淤行氣、消積止痛之功,主含揮發油和姜黃素類成分,研究表明蓬莪術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抗血栓、抗炎、抗病毒、抗早孕、抗菌、保肝、抗纖維組織增生等作用。本文將其有關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道地性考證
莪術,原名蓬莪茂,馬志謂:“蓬莪茂,生西戎及廣南諸州。葉似襄荷,子似干椹,茂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惡,惡者有毒”。《唐本草》中姜黃、郁金不分,莪術歸姜黃條,三者混名或同源,雖《唐本草》未收載莪術,即有“花春生于根,與苗并出,夏花爛無子,根有黃青白三色”的記載,在同一植物的根、根莖與塊根有這三色齊全者(根莖黃、青色、塊根白色)在姜黃屬植物中唯今蓬莪術能與之相符,說明《唐本草》雖無莪術之名,卻有莪術之實。莪術名稱始見于《藥性論》,古名蓬莪茂[1]。蘇頌曰“蓬莪茂古方不見用者。今醫家治積驟諸氣為最要之藥”,說明宋代始用莪術。《藥物出產辨》記載“產四川為正地道[2,3]。”
2 蓬莪術栽種適宜區
原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塊根也作為中藥郁金用[3],藥材名稱叫綠絲郁金。蓬莪術和綠絲郁金為同一種原植物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兩種藥用部位,形如“母子”關系。適宜于成都金馬河、羊馬河沿岸地區,包括雙流、崇洲及溫江等地。這些區域氣候、氣溫、降雨量及光照等生態環境適宜于生長。其中以雙流、崇洲兩地交界區域聽江一帶為最適宜生長區[4]。2002年,以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和成都中醫藥大學為技術依托單位,四川省和成都市開展了規范化種植研究(GAP),在位于聽江一帶已經建立了示范基地三百多公頃。
3 蓬莪術的化學研究概況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醫藥工作者對莪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隨著現代分離技術和分析方法的不斷發展,已經明確知道其主要有效部位為揮發油和姜黃素。目前對揮發油中的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莪術油中的主要成分為多種倍半萜類物質,如莪術酮、欖香烯、莪術二酮、莪術醇、莪術烯、姜黃素、吉馬酮、表莪術酮、莪術烯、焦莪術酮、原莪術醇、去氧莪術酮、呋喃二烯酮、去氫莪術二酮、α-蒎烯、β-蒎烯、樟烯、樟腦、異龍腦、龍腦、桉油精、異呋吉馬酮、四甲基吡嗪、莪術烯酮、異莪術烯醇等。姜黃素類化合物如姜黃素、去甲氧基姜黃素、雙去甲氧基姜黃素等。另含β-谷甾醇、棕擱酸以及鋅、鐵、欽、鎳、鋇、銅、鉻等微量元素[5]。研究發現,莪術的產地不同,揮發油的提取方法不同,其化學組成差異很大[6],這可能是莪術不同品種發揮不同功效的原因之一。
4 蓬莪術的藥理研究概況
蓬莪術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抗血栓、抗炎、抗病毒、抗早孕、抗菌、保肝、抗銀屑病、抗纖維組織增生等作用[7,8]。姜黃素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且無毒副作用[9]。
4.1 抗腫瘤作用
4.1.1 直接抑制或破壞癌細胞其抗腫瘤活性物質主要為欖香烯、莪術酮、 莪術二酮、莪術醇、異莪術醇、吉馬酮等。其中,欖香烯對體外多種腫瘤細胞具有較強的抑制和殺傷效應,而且具有一定的特異性[10]。β-欖香烯在體外對人體肺癌細胞株LAX、人膀胱癌T24細胞,在體內對小鼠黑色素瘤、Lewis肺癌等有抑制作用[11]。蓬莪術油抑制小鼠肝癌生長可能與其抑制增殖細胞核抗原表達有關[12]。
4.1.2 影響癌細胞核酸代謝蓬莪術在0.5 g/ml劑量時可明顯減輕硫酸鎳對人外周血淋巴細胞DNA的損傷,而其本身無致突變作用。蓬莪術油對小鼠肝癌HepA抑瘤率分別為51.85%和51.16%[13],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能降低肝癌細胞的DNA光密度值,核面積及DNA指數,同時能提高肝癌細胞中二倍體細胞比例及降低超五倍體細胞比例,表明其抗肝癌作用可能與其抑制肝癌細胞DNA合成及增殖活性有關。
4.1.3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蓬莪術除能抑制大鼠Walker-256肉瘤結節生長外,還可出現腫瘤細胞凋亡現象[14],欖香烯誘導白血病K562細胞株凋亡時,其作用濃度和時間呈依賴關系,其誘導肝癌細胞凋亡可能與癌基因bc1-2,c-myc表達減少,P53表達增加有關[15]。
4.1.4 提高免疫保護效應經β-欖香烯處理的瘤苗可誘導小鼠H22肝癌細胞HSP70表達,且顯著高于絲裂霉素C及熱休克處理的瘤苗,說明莪術瘤苗可增強瘤細胞的免疫原性,提高機體抗腫瘤的特異性主動免疫效應[16,17]。
4.2 減輕化療副作用化療藥物環磷酰胺(cy)有強烈殺傷骨髓造血細胞的副作用。李氏[18]清毒飲配合cy治療白血病小鼠,對小鼠外周血白細胞、骨髓有核細胞數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單純cy治療,提示清毒飲可減輕cy造成的骨髓抑制副作用。薄氏[19]的實驗研究表明蓬莪術對cy引起的小鼠骨髓嗜多紅細胞微核率的聚增以及外周血白細胞數,血紅蛋白值降低均有顯著抑制或緩解功效,說明蓬莪術可減輕cy所產生的副作用。在臨床上,化療失敗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經β-欖香烯注射治療后,大多數病人精神、體力、睡眠及食欲等可得到改善,生存質量有所提高[20]。
4.3 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作用莪術醇對感染病毒A1型和A2型有直接滅活作用。臨床以莪術油靜脈注射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其熱退時間、喘憋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吸收方面均顯著優于病毒唑,但其抗病毒的作用機理尚有待研究[21]。有研究結果發現,當尖銳濕疣組織塊勻漿含量低于0.1 mg/ml,經0.5 kg/L以上濃度疣毒凈(由莪術、紫草、鴉膽子等中藥組成)外用7 d后,乳頭瘤DNA檢測為陰性,提示疣毒凈外用劑對離體尖銳濕疣組織中乳頭瘤病毒DNA可能有某種破壞作用。
4.4 對血液流變學及血栓的影響申氏[22]給大鼠和家兔靜脈注射莪紅注射液,可明顯改變全血比黏度、紅細胞壓積、紅細胞沉降率、還原黏度等血液流變學參數,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體外血栓形成。許氏[23]給大鼠灌胃蓬莪術水提液,具有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莪術水提醇沉注射液能夠顯著抑制大鼠體內血栓形成,抑制率達到50.02%。毛氏[24]研究表明莪術不同炮制品均具有較強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其作用強度接近阿斯匹林;炮制對莪術化淤作用的影響實驗表明醋制后作用明顯增強,其中以醋炙品作用最強,這與傳統的中醫藥理論認為醋制品增強散淤作用相吻合。
4.5 抗纖維組織增生作用莪術醇、欖香烯、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等具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汪氏[25]以莪棱湯治療慢性肝纖維化患者,可明顯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提示莪棱湯可能具有改善肝臟微循環、促進肝細胞再生、抑制炎癥反應及膠原合成、促進膠原分解的作用。莪術對大鼠5/6腎切除所致慢性腎衰大鼠能夠明顯降低腎小球透明變性及硬化百分率、蛋白沉積百分率,明顯減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腎功能[26]。莪術減輕大鼠腎小球硬化作用機理可能與其擴張血管,改善高凝狀態,促進細胞外其質(BCM)降解,減少CD8+T細胞浸潤和影響TGFB等細胞因子產生,防止或減少ECM積聚,防止腎間質的纖維化[27]。
4.6 其它抗炎、抗早孕、抗菌、保肝、抗銀屑病等作用[28,8,9]。姜黃素已被證實為莪術降血脂、抗氧化和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且無毒副作用。
5 莪術的臨床研究概況
莪術為姜科植物莪術、郁金或廣西莪術的根莖,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活血化淤藥物。中醫理論認為莪術辛、苦,溫,歸肝、脾經,具行氣破淤,消積止痛之功效,臨床常用于氣滯血淤所致的癥瘕痞塊、經閉痛經、血氣心痛、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跌打損傷等。莪術臨床常見的飲片有生莪術、醋莪術,其中常以醋莪術入藥。生莪術行氣消積力強,醋莪術重在入肝經血分,增強破血消癥作用[29]。
因《中國藥典》2005年版在已有莪術油葡萄糖注射液制劑的基礎上又新增了莪術制劑,臨床上多用于治療病毒性肺炎等。隨著近代莪術有效成分的分離和新型劑型的開發,臨床應用研究有所拓寬,廣泛應用于治療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角膜炎、麻疹等;消化系統疾病如嬰幼兒秋季腹瀉、急性病毒性肝炎、輪狀病毒腸炎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宮頸糜爛、霉菌性陰道炎等;循環系統如缺血性心、腦疾病等;腫瘤如宮頸癌、鼻咽癌、肺腺癌、白血病等;外科疾病如皮膚潰瘍、過敏性紫癜、銀屑病等[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