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戰略性發展方向
田貞洪
內容摘要: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現代經濟學的研究都已成為中國經濟研究發展方向的主流。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市場經濟的優越性,現代經濟學的研究都已成為中國經濟研究發展方向的主流。而且更多的人都認為中國實行全部的市場經濟才是中國經濟的惟一出路,甚至把中國經濟的市場發展速度歸咎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今天我們研究中國的經濟必須站在中國看中國,放眼世界看中國,一黨領導的中國經濟必須有戰略性的發展方向、可持續性發展的強勁活力,要下決心甩掉經濟發展硬性指標的政績"帽子",不要沉迷于計劃與市場的爭論不休,不要過分地依賴于市場而輕易地廢棄計劃。
我們研究中國的經濟首先要認清幾個問題:
一、人類社會的發展文明已經阻礙了人類自然發展的進化腳步。人類的出現與不斷的發展同自然界的優勝劣汰自然規律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這種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促使自然界不斷的自我完善與發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擺脫不了這種自然的規律與進化,一方面人類的發展需要自然界的進化;另一方面人類社會的文明又通過種種措施保護弱勢群體和共同的平均限制進化。這就與人類社會的幾千年文明發生強烈的碰撞,與倫理學發生強烈的碰撞。人類社會要快速發展必須要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二、不要狹隘地理解共產主義是一種絕對的平均主義。機械地認為共產主義是一種絕對的平均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是相矛盾的。事物是向前發展的,而事物的發展都有其開始、壯大與消亡,事物的發展開始勢必造就經濟上的稀缺。經濟上的稀缺與絕對共產主義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就是除非事物發展停止不前,才有可能實現絕對的共產主義。
三、堅持計劃與市場的統一,建立市場信息反應新經濟。不要人為地把市場與計劃區劃開,當今社會或者過去純粹的市場與計劃經濟都不可能存在,我們把市場與計劃都統稱為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在二十世紀,冷戰時期,因為種種歷史的原因,市場與計劃長期對立共存,通過實踐人們已充分肯定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如果政治家與經濟學家盲目地崇拜與沾沾自喜,將可能使全球的經濟得不到快速有效的發展。無論是市場也好還是計劃也好,都是對市場信息作出的一種反映,是對市場變化作出的一種判斷。實踐已經證明計劃經濟反應遲鈍,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但是,當今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的,依賴強大的信息網絡和推行電子貨幣,使許多成為可能,就能夠把包羅萬象錯綜復雜的經濟市場信息作出正確的引導和前瞻性的統籌。
發展中國的經濟,務必要做好經濟戰略性的調整,奠定經濟基礎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
一、奠定中國制度經濟學的發展基礎
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或者更遠人民從未停止過對經濟發展的探索。由于當今社會市場經濟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主導地位,人們在思想上更加依賴于市場經濟。我們不要討論計劃與市場的經濟成分,要走出這個糾纏不清的怪圈,堅定不移地建立起中國式的制度經濟學的基礎。 一是要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不是我今天在這里叫喊,各行各業各界都叫喊這個問題。我沒出過國,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只是個人的想法。說句真心話我對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并不感興趣,大概與所受的教育有關吧,從哲學觀點來講:事物是向前發展的、曲折的和延續的。資本主義社會由于是多黨執政,政權的變更,使事物的發展得不到很好的延續,處于斷層的不健全的發展狀態。再者,由于多黨的競爭,在公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和認知領域的局限性總是趨向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來表露本屆政府的執政能力。這些致命的要點都不利于事物的長遠持續的發展。
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黨專政,也出現了許多種種不良的弊端,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都已顯現出來,政治體制改革迫在眉睫,關鍵是怎么改。改革就是要加強專政與還民主于民眾,把二者有機的統一起來,確保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的穩定。目前,中國不是過于專政,而是亟須加強,一個法輪功攪得全國上下沸沸揚揚,就是一個很好例證。社會的穩定不管對于何種社會制度它都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離開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去談社會的發展那是一句空話,這并不需要去證明,擺在世界面前的當前形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共產黨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另一方面卻要加強執政黨的領導地位,無論經濟學家還是政治家都認為這是一個二難選擇、不可調和的尖銳矛盾。然而,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最關鍵的是多黨執政,輪流坐莊,這種彈性的制度能從容地化解各種矛盾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其一、要加強基層領導,堅決把矛盾消化在基層。在湖南湘西,鄉(鎮)一級有一句非常流行實用的話:鄉鎮干部是萬金油(一種跟硬幣大小的一種金屬小盒裝--清涼止痛),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擦。形象地比喻我們鄉(鎮)干部是萬能人才,或者是天大的事找鄉長。這就嚴重地違背了事物發展的規律,違背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其實鄉(鎮)行政組織一年到頭盡干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計劃生育蠻干;國糧稅收--貸款;行政調解--亂來;吃喝嫖賭--全占;對上不講政治、對下不講政策。不是為黨在基層解決矛盾,而是為黨在基層組織中制造了矛盾。因為這一級代表了我們黨在最基層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各級組織自然要維護黨在人民群眾的形象和權威,這樣一來我們群眾上訪就成了"刁民",我們的干部匯報就成了"訴苦",說這一級行政組織是我們黨的毒瘤一點兒也不過分。要想治黨、提高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就必須堅決對這一級進行精簡,然后,加強對村級組織領導,實行村級組織領導工薪制。加強村級組織責任心,用司法程序解決一切爭端,把矛盾消化在村級組織;其二、要實行黨的民主專政,剛柔相濟。目前我們的所有組織和黨員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們黨現在是在管理國家,發展經濟,而不是在奪取政權和建國時期鞏固政權,一切過時的不利于經濟發展的都要拋棄。對地(市)以下的行政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實行資本主義的彈性管理和民主專政,把人民的內部的矛盾不要上升和聚集。但對省以上要實行黨的絕對領導,要講政治,要專政。鞏固黨的組織,加強武裝力量的領導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只要我們的黨不亂、軍隊不亂,中國就亂不了;其三、加快服務效能型政府的推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