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金融專業工匠精神育人研究

佚名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十三五”示范實訓基地―――普惠金融生態圈示范實訓基地建設為契機,依托虛實融合的“普惠金融生態圈”產教融合基地,搭建“校政企協同育人”平臺,從認知、環境、實踐三要素入手,提出開展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培養,從而解決金融行業職業素養、轉型升級及自主學習等難題。

關鍵詞:產教融合;工匠精神;協同創新;實踐育人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金融行業服務質量,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培育。正如《周易》所言:“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增速換擋關鍵時期,更需要秉承精益求精、創新進取、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然而近年來,金融業在自身創新變革的道路上,出現了較多的問題,伴隨著財務違規、金融風險積聚等,人才職業素養缺失已成為行業發展過程中的痛點。當前現代金融服務已發展到數字金融階段,將越來越依靠信息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對傳統的金融專業從復合型、國際化、創新型等方面培養人才更是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培養一批“金融工匠”,將職業操守、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二、金融工匠培育的必要性

一是行業發展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增長,消費結構和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消費不再僅僅追求“量”的增長,更注重“質”的提升。金融服務作為重要的第三產業,在構建誠信文化、提升服務質量上更是首當其沖。工匠精神所體現的精益求精、創新專注、知行合一的特質,必將是金融行業提質升級的重要支撐。二是職業教育的重點。占據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教育,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力量。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體,應擔負起為國家建設輸送大批高素質“工匠”的重任。

三、金融工匠培育的方法

阿爾伯特?班杜拉于1952 年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行為習得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經驗學習,另一種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大部分情況下,人的社會學習過程是認知、行為和環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結果。根據該理論,我院投資與理財專業提出職業素養引領、虛實融合、競賽錘煉的金融專業協同育人的創新與實踐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一)對標行業,搭建“二維三層次”的職業精神養成體系

根據文獻的研究,工匠精神具有典型的層次性,體現在技能、管理、文化、社會的不同層面中。工匠精神在不同的層面與對象之間,內涵意蘊各異,如圖1 所示。從個體的角度而言,工匠精神是“專業技能”“職業操守”與“品德精神”的體現與提升。在基層操作上體現為專業技能,在崗位管理上體現為職業操守,在精神上體現為品質品德。從組織的角度而言,工匠精神在微觀、中觀與宏觀上表現為“技藝工藝”“企業文化”“民族精神”。因此,工匠精神是一種源于職業技能,又高于職業技能,體現在職業操守與品德品質中的,對專業技藝精益求精、堅定探索、勇于創新的工作態度,是專業追求與品德培養的精神體現。基于此內涵的解讀,在普惠制金融體系里,在大數據時代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背景下,各種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在行業分析的基礎上,從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三個層級來搭建金融工匠的養成教育。職業教育,本質上是注重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專業“匠人”,在當今互聯網+普惠金融的時代背景下,金融匠人被賦予更多的素質要求以適應復雜多變的金融環境。因此,剖析金融人才職業素養,從知識素養、技能素養和行為素養三個方面構建了“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進階式職業精神養成教育體系。依托互聯網+普惠金融復合式課程體系、大金融生態實訓平臺、線上線下虛實融合教學場所、金融教育實踐基地以及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從認知、情感上根植精益求精、誠實守信、穩健合規、創新卓越、合作共贏的金融匠人職業精神。根據金融職業標準,以行業職業素養為引領,逐步培育“二維三層次”的職業精神養成教育體系。具體以實際需求為導向,引入金融企業的高新技術、行業經驗,開發復合式課程體系,從基礎授課環節,提升學生“精于工”的專業精神;從教學環境布置渲染、實踐項目融入等,依托大金融綜合實訓、專業技能大賽,對接真實金融環境,披露風險、實踐檢驗,培養穩健合規的金融職業操守;通過各類團體競賽(創新創業大賽、“民生民意”統計大賽),培養創新卓越、合作共贏的職業素養,把形成“匠于心”的職業操守;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并依托人民銀行的金融教育實踐基地合作項目,開展金融社會志愿服務,浸入式地培養學生“品于行”的職業情操。

(二)項目引領,虛實融合,培育進階式實踐能力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變革,金融科技推動創新的同時也加劇了風險的形勢,行業需要復合型、應變型、創新型專業人才,而金融業的涉密及風險特性,使得傳統實踐教學很難滿足。我們將實踐教學、校企合作、技能競賽有機結合,多方協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應變能力,來解決行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形成了“項目引領、虛實融合、線上線下、理實相融”的實踐教學環境,將人才培養納入虛實融合的金融生態中,從而培育學生進階式的實踐能力。依托“三螺旋”人才培養,體依托信息技術,以金融生態項目為引領,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真實行情虛擬資金”的虛實融合實踐教學環境,將學生置于復雜多變的大金融生態圈中,依靠虛實融合實踐教學來培育學生核心技能和應變能力,并靈活結合企業訂單、短期實踐、社會實踐等真實企業實踐,進一步實現核心技能―――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的三環進階式培養。

(三)全員參與,競賽錘煉,以賽促學

拓寬競賽覆蓋面,營造投資氛圍。職業教育技能競賽不能辦成少數學生的活動,避免功利化傾向,回歸競賽設立初衷,利用投資個人賽、私募團隊賽等將專業技能競賽由“精英式”轉變為“全員式”。根據金融行業的競爭氛圍和風險特性,構建課程―――院級―――市級―――省級―――國家級五級競賽體系,貫穿6 個學期,競賽項目實現銀證保金融全業態覆蓋,省級以下競賽覆蓋面擴大到100%,從競賽的“全員、全程、全面”等角度,學生參與競賽覆蓋面上升到100%,形成濃厚的競賽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以賽促學,近三年,競賽成績居于省內高職院校領先水平。

(四)多元協同,培養職業能力“粘性”

以金融專業職業精神培養為引領,在虛實融合的實踐教育環境中,開展以賽促學、以學促用,形成實踐教學與競賽之間的雙輪驅動鏈,實現認知、情感、行為上的知行合一,最終形成復雜金融環境中的職業能力“粘性”,并在職業生涯中復制和擴大。依托項目,與人民銀行共同開展金融教育實踐活動,與16 家商業銀行開展金融服務下鄉活動等,將精益求精、誠實守信、穩健合規、創新卓越、合作共贏的職業精神根植于心,外化為行。近年來,學生專升本突破25%,技能競賽成績全省領先,并獲得競賽優秀組織獎榮譽稱號,且學風管理理念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立項,綜合實力得到極大提升。

[1]張孟,王榮俊,李二軍.高職教育培育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20(28):360-361.

[2]葉孜姿.校企雙主體培養高職生工匠精神的路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A5):36-38.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