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地區旅游循環經濟發展對策
佚名
論文導讀::大理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應做好以下工作:。樹立大理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理念。 論文關鍵詞:大理,旅游循環經濟發展 旅游循環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指導下,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目標,以“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3R為原則,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 [1]的傳統旅游經濟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是循環經濟思想與可持續發展思想在旅游業中的具體體現。旅游循環經濟是根據生態效率的理念,推行生態旅游,按“3R”原則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產生量與排放量,通過千方百計地改善利用旅游資源的技術水平,使有限的旅游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2]它要求在旅游生產和再生產的各個環節循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能,按物質代謝和共生的關系延伸旅游產業率,以“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3]為表現形式,構建反饋式循環過程大理,以發展的思路解決資源約束和環境污染的矛盾,是實現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徑。 旅游循環經濟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系統性社會工程。在當前,大理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樹立大理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理念 在大理社會文化體系中加強環境倫理建設,盡快建立保護環境責任體系,促進大理旅游循環經濟的推行和發展。只有通過加強教育和社會文化建設,樹立旅游循環經濟的理念,才能使政府、企業和社區公眾對規劃的產生理解力和接受力,并將有關規定落到實處,構件生態環境倫理。環境與人類生命生存息息相關,關愛環境、節約能源本身就關愛自己、他人、后代和全人類,體現了現代人的基本責任。每個人都擁有自身生存的權利,負有維護和促進他人生存、發展的義務。對人類共有的生態環境造成危害,侵犯他人和后代的生存與發展權利,過度地消費資源,隨意地污染環境,都是違背倫理的。大理州政府應通過宣傳、教育等手段,發揮其信息傳遞、輿論導向和監督、規范行為和普及知識的功能,積極引導管理人員、旅游者等相關利益主體轉變發展理念,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參與意識,樹立綠色消費理念,為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開拓市場。高度重視旅游地整體形象塑造和宣傳的營銷作用,立足于“大理州全境游”進行旅游宣傳營銷,重視和加強在東部沿海地區傳統客源地和對海外客源市場和省內自駕車旅游者群體的營銷宣傳期刊網。樹立全州旅游一盤棋的思想,利用“大理”稱謂的地緣模糊性特征,把“大理游”從“大理蒼洱游”變為“大理州全境游”。用體現大理州自然環境特色與社會歷史文化風貌的原則來衡量,從與大理蒼洱景區的資源互補性為標準來取舍,各縣篩選出一批互為補充,能系統反映大理州地域及歷史民族文化特色并與大理蒼洱景區的旅游產品產生一定補充,豐富大理旅游的活動內容,深化“大理游”文化內涵的旅游資源大理,開發有市場吸引力和長久生命力的大理全境游旅游產品。結合旅游活動行、吃、住、游等基本要素,分析研究各縣地域、文化特色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針對當前“大理游”市場旅游消費者的旅游消費需要,推出“玩在大理,吃在巍山”,“游在大理,‘摘’在賓川”,“游在大理,‘泡’在洱源”之類的大理游產品,實現各縣與大理蒼洱中心旅游區的聯動與互動。[4]加強對新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和文化消費新形式的研究,塑造出新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大理地方文化形象,利用各種文化消費平臺,開展文化營銷,培養新的大理地方特色文化產品的消費群體,穩定和加強人們對大理文化的關注度和美譽度。 (二)大理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旅游循環經濟是一項開創性工程,可借鑒的現成模式不多,意味著發展旅游循環經濟必須推進體制創新、組織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積極探索適合大理實際的旅游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了節約建設資金、避免決策失誤,可采取局部試點、重點突破的方式,探索發展旅游循環經濟的具體形式,跳出傳統的只注重蒼洱地區旅游的開發模式,以蒼洱為重心,重新進行旅游產業布局,走差異化、品牌化、互補性、區域合作的大旅游道路。形成一縣一品牌,產品類型多樣化,空間上既有差異又有聯系和互動的旅游產業布局。構建完整的大眾觀光旅游、生態旅游、康體休閑度假旅游、置業旅游(旅游房地產)、鄉村旅游產品和合理的產業業態。使大理成為中國旅游自由行、體驗厚重原生態文化、購置第二居所的熱點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建立健全循環經濟的法規制度。循環經濟要實現環境資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建立一套綠色保障制度體系,即綠色制度環境、綠色規范制度、綠色激勵制度等。目前中國還沒有統一的旅游法來規范旅游業的發展,因此,要促進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就應加快制定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 構建旅游綠色技術的支撐體系。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應遵循技術思路,通過對旅游系統進行物流和能流分析,大幅度降低旅游消費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提供生態服務,把旅游活動需要的方便舒適的衣、食、住、行、娛、購服務作為一個整體大理,使其服務產業生態化。旅游飯店要創建綠色飯店,采取節能措施。綠色飯店是運用安全、健康、環保理念,堅持綠色管理,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生態和合理使用資源的飯店,其核心是在為顧客提供符合安全、健康、環保要求的綠色客房和綠色餐飲的基礎上,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旅游景點要實行景區休眠制,控制旅游容量。創建生態商店,專營各種天然食品、飲料、化妝品、純棉服裝、絲織品、手工藝品以及有關生態環保的小型設備等。 創建旅游業的生態管理體系。旅游景區的經營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對旅游活動的生態化、對生態環境及景觀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負有直接的責任。建立生態旅游的技術方法和實行生態化管理,對旅游區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生態環境和生態因子的生態管理,對旅游設施、場所的生態管理等期刊網。不斷引進世界先進的生態旅游管理技術和理念,建立起一套生態旅游區的管理運行機制,引進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改變和調整生態旅游消費模式,在旅游景區實行征收生態環境費用的措施,加強生態旅游可行性研究,組織一批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示范工程等。 進行生態旅游設計。這必須以不會導致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前提,與其所處的整體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實行生態補償;倡導生態產品,生態建筑,生態飯店,生態交通,生態能源,生態工程,生態商店(循環超市),實行生態管理,包括對旅游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生態承載力的管理以及對來訪游客旅游行為的管理等。提高生態服務,把舒適的衣、食、住、行、娛樂及購物服務作為一個整體,使服務產業生態化,這樣使整個旅游過程成為一個“生態旅游包”,達到全過程對環境的無污染無威脅。 (三)大力發展生態旅游 大理發展旅游循環經濟,應實施綠色經營策略大理,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旅游是一種“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充分利用生態旅游資源,推動旅游產業向高層次方向發展,提高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在旅游經營過程中努力節約,減少浪費,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以生態教育推動旅游循環經濟發展。在旅游區內設立環境教育的基礎設施;利用多媒體使游客接受多渠道的環保教育;采用適當的處罰手段,引導規范游客的旅游習慣和行為綠色化;在景區內為游客配發印有生態旅游口號、必須返還回收的廢品收集袋;提倡在適當地方開展游人植樹或會議紀念樹等,增加游客的參與意識;旅游院校應開設生態旅游、旅游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課程,增加學生的環保知識與意識。這樣通過生態教育,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綠色消費運行,使循環經濟的觀念得到普及;倡導綠色消費,發展生態旅游。綠色旅游倡導旅游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 China's national regions of tourism cycleeconom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aking Dali Autonomous State of Bai as an example MaRuhui (Government Management Academy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93) Abstract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circular economy Dali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o establish atourism concept,Explore the mode of economicdevelopment and tourism cycle to develop ecological tourism,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development pattern of tourism,asto promot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 strategy. KeyWords Dali Cycling tourismeconomy Development 通聯:云南省昆明市東郊八公里昆明陸軍學院教研部陳明富收(因作者在云南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