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綜述
李玲慧
提要:本文總結常用來測度服務貿易國 際競爭力的指標及各位學者建立的評價體系, 綜述當前中國服務貿易現狀及影響中國服務 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最后總結各位學者關 于提升競爭力的對策. 關鍵詞:服務貿易;競爭力評價體系;綜述
一、引言 判斷一個國家經濟是否發達一個重要指 標是服務產業占GDP的比重。目前,發達國家 這一指標已達70%~80%,發展中國家平均水 平為40%,而中國的服務產業占GDP的比重 只有35%。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業 終將占據一席之地。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 重要性不斷增加,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問題開 始引起關注。研究者們大多是從三個方面對中 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研究的。首先利用各種 指標測度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現實水平;其 次分析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最后針對這些指標和影響因素提出提升中國 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二、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測度 對于測量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指標有很多. 只因各學者采用的不同,或選擇單一的指標, 或將各種指標混合使用建立一個評價體系,選 擇不同的指標,各種指標聯系的方式不同,建 立的評價體系也不同. (一)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又稱貿易專業化 系數,TSC或TC)。貿易競爭優勢指數是指一國 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 其作為一個與貿易總額的相對值,剔除了通貨 膨脹、經濟膨脹等宏觀總量方面波動的影響, 它介于±1之間,該指數值為1表明該國完全 出口專業化,服務貿易有很強的競爭力,當比 值為-1時,表示完全進口專業化,服務貿易競 爭力很弱. (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顯示性 比較優勢指數(RCA)是美國經濟學家Balassa 于1976年提出的,又稱為“相對出口績效指 數”,用來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服務出口與該 國總出口的比值相對于世界該指標的狀況。其 計算公式為:RCA=(Xij/Y)i(/Xwj/Yw),其中Xij表 示i國j種產品出口額,Yi表示i國全部產品 出口額,即包括商品出口額與服務貿易出口 額,Xwj表示世界j種產品出口額,Yw表示全世 界產品出口額。在服務貿易中,Xij則為i國服 務貿易出口額,Xwj為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其 他符號的含義不變。如果RCA指數大于2.5, 則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如果RCA介于2.5~1.25之間,則表明該國服 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如果RCA介 于1.25~0.8之間,則認為該國服務貿易具有 中度的國際競爭力;若RCA<0.8,則表明該國 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弱. (三)出口優勢變差指數(P)。出口優勢變 差指數(P)將各類商品出口增長率與出口總額 增長率進行比較,以確定一定時期內何種商品 具有更強或更弱的出口競爭力。其表達式為:j 種產品的出口優勢變差指數P=(Gj-G)o×100, Gj為某國j種產品出口增長率,Go為某國出口 總額增長率。根據P的數值,可以區分為4類: 第1類:P>10,為強競爭優勢;第2類:0≤P≤ 10,為弱競爭優勢;第3類:-10≤P≤O,為弱 競爭劣勢;第4類:P<-10,為強競爭劣勢。該指 數是用來分析主要出口商品類別比較優勢的 變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出口商品未來動 態優勢的走向及存在的問題. (四)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指數(CAI)。服務 貿易比較優勢指數CAI計算公式為CAI=(Xij- Mi)j(/Xij+Mi)j,其中Xij為i國家第j種商品的 出口,Mij為i國家第j種商品的進口。通常比 較優勢的取值范圍是[-1,1]。當比較優勢取值 接近0時,說明比較優勢接近平均水平。當比 較優勢大于0時,說明比較優勢越大行業競爭 力越強,反之相反. (五)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CA)。為了消除 進口的影響,沃爾拉斯1988年設計了顯示性 競爭優勢指數,就是從出口的比較優勢中減去 該產業內進口的比較優勢。因此,顯示性競爭 優勢指數也稱作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其計算公式為:CA=(Xij/Xi)t(/Xwj/Xw)t-(Mij/Mi)t/ (Mwj/Mw)t,其中,Xij是i國在j種產品上的出 口,Mij是i國在j種產品上的進口;Xwj是j種 產品在世界上的總出口,Mwj是j種產品在世界 上的總進口;Xit是i國家在t時期的總出口, Mit是i國家在t時期的總進口;Xwt是世界市場 上t時期的總出口,Mwt是世界市場上t時期的 總進口。通常,該指標值介于-1和1之間,但 在某個給定時期當該國在該產業或產品上出 現貿易赤字或節余,并且該產業是純出口或純 進口產業時,該指標也可能大于1或小于-1. 該指標數值越高,相對競爭力越強;該指標數 值越低,相對競爭力越弱. (六)服務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服務產品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一國服務出口額占世界服 務出口額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國服務業對外貿 易競爭優勢比較直接的指標,它的高低反映一 國服務業競爭優勢的強弱. 除上述六種外,還有服務貿易凈出口和服 務產品市場滲透率,前者指一國服務產品出口 與進口之間的凈差額,值越大表明該國在服務 業的競爭力越大;后者指一國服務產品出口在 另外某國此類產品進口中所占的份額,滲透率 越高表明該出口國在某國市場上服務產品的 競爭力越強. 三、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及影響因素 (一)我國服務貿易現狀。經過國內學者的 研究發現我國服務貿易呈現出以下特點: 首先,總體弱勢,競爭能力較低。姚星、羅 寧(2005)通過實證發現我國RCA指數始終處于0.8之下,說明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弱。賈 冬(2007)指出全球市場占有率低,貿易競爭 優勢十分薄弱。TC值一直為負值,并沒有因 為我國巨大的貨物貿易順差而有所改善. 其次,服務貿易的非均衡發展。具體體 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服務貿易結構性失衡突 出,服務貿易總量方面的非均衡性,長期低 于貨物貿易總額(沈明其,2008;鹿朋、王文 新,2008;劉海云、余道先,2008);二是服務 貿易各行業發展的非均衡性,除旅游、其他 商業服務等少數部門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外, 其余服務部門的出口競爭力都很弱(賈冬, 2007;周金誠,2005);三是服務貿易地區發 展的非均衡性(沈明其,2008). (二)影響我國服務貿易的因素 首先是生產要素,尤其是高級生產要 素。李懷政(2003)認為我國高等生產要素相 對貧乏,包括現代化的電訊網絡、高科技人 才、高校研究機構和領先學科等。周金誠 (2005)通過比較分析認為我國在初級生產 要素、需求條件上有較好的先天優勢,在高 級服務要素上處于不利地位,企業競爭和相 關行業上也未形成良好互動,故服務業發展 水平發展滯后。林紅(2007)認為現代服務貿 易總體及大多數服務部門都是人力資本和 物質資本密集型的,但總的趨勢是人力資本 對服務貿易增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鹿朋、 王文新(2008)經過研究發現我國服務貿易 比較優勢主要受生產要素的影響。申樸、尹 翔碩(2008)就要素積累對服務貿易出口增 長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加快人力資 本要素的積累,對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 競爭力會產生積極顯著的正影響. 其次是開放程度。周金誠(2005)認為我 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度還顯得偏低。周瓊 (2007)通過實證發現貿易開放度是影響服 務貿易競爭力最大的因素,其次為貨物出 口、人均GDP、人力資本和國有經濟對服務 業的投資。陳雙蓮(2008)認為大部分重要的 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相對較低,開放也比較 晚,因此就不能像制造業那樣更多地吸收外 資,由于不能更好地引進外資及外國先進技 術和管理,服務業的供給、服務質量和服務 手段也就難以像制造業迅速發展改善. 此外,陳雙蓮(2008)和沈明其(2008)認 為城市化水平低影響了我國服務業發展的 規模和結構。林紅(2007)認為除了勞動力、 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 影響之外,還有“國家或地區專有要素”對服 務貿易競爭力起實際作用的要素. 四、政策建議 一是致力于服務業的產業升級,實現由 消費性服務向生產性服務轉化(李懷政,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