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WTO對中國會計的挑戰
孫云萍
一、對會計內容和微觀會計主體提出了新的要求
會計環境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近年來,會計的宏觀環境發生了三大轉變:(1)計劃經濟開始向市 場經濟過渡,競爭機制、價格信號,引導著企業走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主體地位。(2)國別經濟開始向全球經濟轉化,不但國內資源,而且國際資源,都是我國企業必須研究的對象。沖出國門、走向世界對會計的要求就是各國間會計制度的協調和國際會計慣例的運用。加入WTO 帶給中國企業會計的正面效應,是把各項資源從國內范圍優化配置轉向國際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加快企業會計和國際慣例的接軌,通過對各國先進經濟管理經驗的借鑒,推動國家對外宏觀會計的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其負面效應是使國際會計的三大難題顯露無疑。(3)
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換(也有人稱之為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加入WTO 后進一步加深了會計宏觀環境的變化,從而加大了對國際會計相關領域的核算內容,除了國際貿易、國際勞務交易之外,國際資本流動、國際金融資產儲備、國際收支平衡等內容都突顯出來。加入WTO 對我國微觀會計主體的影響是:企業的會計成本、財務成本、各項生產及銷售費用發生變化。
二、對會計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入WTO 以后,競爭不僅僅表現在產品市場,更多的表現在要素市場上,特別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上。目前國際上前500 家跨國公司中已有400 多家進入中國,與中國企業爭奪高素質的勞動力。會計人員面對的不僅是國內業務,而且要開拓國外業務;不僅要對內提供服務于經營管理的財務信息,而且要向企業外部包括各個有關政府宏觀管理部門和債權人及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投資人報告財務信息。這樣,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就提高到: 嚴格執行會計法律, 靈活貫徹會計準則,具有職業判斷能力和經濟預測、投資決策能力,有會計監督能力和熟悉證券市場業務、了解國際市場的能力,甚至要求一部分會計人員擔當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的職務,對企業的戰略管理和資本運營提供高水平的服務。為此,我們必須建立起會計人員后續教育體系,以法律的形式強制會計人員在職培訓,國家應該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目前已經成立的國家會計學院和上海會計學院,就是為此目的而開辦的。該學院將通過不斷開發新的課程和有效的教學手段,用面授、函授和遠程教育的方式,對全國會計人員進行知識更新。
三、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入WTO 以后,涉外結算業務增多,人民幣與外幣兌換的自由度增加,各國貨幣在同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不等,也會給企業籌資帶來風險損失或風險收益。過去企業不是投資中心和利潤中心,只是成本中心。雖然改革開放20 年來,企業已被推入了市場,但這一市場仍然只是有限的國內市場,充其量是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集體或民營企業之間的競爭,三資企業所占份額不是很多。可是,加入WTO 以后,有大量的外資涌入,投資就是搶占市場,世界500 強的排行之所以按照營業額進行而不是按照其它指標,原因就在于有了營業額就等于有了市場,有了市場就不愁沒有利潤。通過壟斷市場份額來實現壟斷利潤,已成為跨國投資的一大特征。因此,投資決策先天不足,必將導致后患無窮。必須經由財務專家、工程技術專家及相關方面權威共同研究決策,而會計人員的責任就是拿出若干項可行性投資方案。境外投資不但要掌握投資環境的信息,而且從資本市場、原材料市場、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企業家市場,到法律、政策、稅收、文化、宗教等領域都必須了解。這些都對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對嚴格內部控制提出了硬性要求
國際上成熟的企業,已經基本上不存在降低成本的問題,因為成本已降到了最低點。我國政府近期重新修訂了《會計法》,試行了會計人員委派制。《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信息負責”,國有或國家控股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必須“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并且具體規定了違反《會計法》行為的責任人所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五、對會計中介機構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注冊會計師要按照國際通行規則,為維護國際貿易秩序提供服務;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需要注冊會計師提供專業服務;金融、保險、證券、期貨等市場的發育和完善,也要求注冊會計師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增強服務功能。目前,經濟發達國家的會計公司,無不垂涎中國這個廣闊的會計市場,他們必然要千方百計地擠進來,而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卻無力打入經濟發達國家的會計市場。尤其我國CPA 過去主要是從事審計和驗資工作,而以國際“五大”會計公司為代表的CPA 現在業務的重點已經轉移到會計咨詢服務上來。
以質量求生存,必然要求我們迅速提高注冊會計師素質,既要精通國際和國內會計業務,又要熟練掌握外語和計算機技術,并且職業道德高尚,精神和體力充沛;向規模要效益,要求我們建立全國性甚至跨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建立既能夠從事審計業務,又能夠接受管理咨詢業務,還能夠開展資產評估和納稅籌劃等項業務的大型會計公司,以抗衡國際“五大”會計公司的市場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