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國際貿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佚名
我院國際貿易專業開設于1994年,從2005年以來,國際貿易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中,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取得了一些成績。
一、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充分貫徹和體現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理念
首先,國際貿易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之前,對外貿行業企業進行以下問題的系統了解和調研:河北石家莊及周邊對外貿人才需求數量;河北石家莊 及周邊外貿企業和相關行業數量和規模以及分布特點;該地區外貿企業和行業外貿崗位情況和對應主要職業技能分析;該地區外貿企業和行業對外貿人才的具體要求 是什么。
在基本調研的基礎上,我們還對外貿相關服務和管理部門:海關、商檢、外管局、銀行、國稅局等進行了走訪,取得了按照“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所 需要的相關行業背景知識和資料,最后我們又走訪了近三屆優秀畢業生,并召開座談會,積極聽取畢業生對于人才培養“工學結合”模式的措施建議。這樣三方面信 息的搜集和調研,為按照“工學結合”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最新也是最直接的依據,教師們實實在在地走進企業,了解企業的需求,了解崗位的設 置和需求,了解學生畢業后真實的想法和對學校的建議,這樣確保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從企業出發,從需求出發,也才能真正貫徹“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 式理念。尤其制定出完全符合“工學結合”模式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
其次,以外貿行業職業生涯的成長規律為主線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設置。具體來講就是課程設置打破了學科體系,按照企業工作過程開發課程;以職 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按照能力和職業成長規律實施三階段培養;將“單證員”和“跟單員”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校內培養與校外培養有機融合;實踐教學時數占 總學時50%以上,真實業務實訓逐步達到整個實踐環節的30%。
二、根據崗位技能要求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
課程體系和設置只是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怎么教必須靠各個課程的具體實施。針對每門課程,教師們集思廣益,對課程的教學進行系統化設計,保證 教學的實施有效。首先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的整體理念: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習能力與工作能力并重;將工作引入學習。具體來講就是“以項目(行動)驅 動課程”,圍繞項目實施課程,即以項目為中心分解教學內容,課程圍繞項目進行,項目完成,課程教學也完成。當然這種項目化教學就是一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 選擇、組織并學習工作知識的教學模式,運用項目教學法,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教學活動。項目化教學,強調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 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任務為中心,通過對教學目標項目的分解、實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國際貿易實務為例,該 課程教學中采用項目化教學法,在教學安排中,可根據項目化教學的思路,把課程根據實際工作要求劃分為標的條款設計、運輸條款設計、支付條款設計、價格條款 設計、條款綜合設計共五大項目,大項目下可再設立分項目、子項目,如標的條款設計又分為紡織品、玩具、食品標的條款的設計。通過師生的共同實施,達到每個 項目所必需的能力要求。也最終完成“崗位、知識 、能力”三位一體化的效果,并實現真正“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
三、依托典型企業,建設“工學結合”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
國際貿易專業實踐環節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踐兩大塊。“校內”是指在利用國際貿易實務模擬教學軟件進行實訓基礎上,進一步參與校企合作辦公室 真實業務的操作。具體包括河北寶泰進出口貿易公司的外貿業務和河北百威特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兩部分;具體做法:我們首先把學生分小 組,不同小組從事不同業務的開發,比如有的小組負責勞保服這種具體產品的市場開發和維護,有的小組負責滴灌設備產品的跟單處理,還有的小組負責所有外貿業 務的單據處理,并有另外小組負責相關的租船訂艙業務和報關報驗,一定時期后,所有小組輪換業務,這樣可以基本保證每個小組都能較充分接觸更多的業務實踐, 并學到真正的業務操作處理經驗。“校外”實訓是指到合作企業即校外實習基地參觀和實習,以及參觀港口、生產工廠、國際商品博覽會等相關領域和部門來達到開 拓視野,增加感性認識的教學目的。比如我們先后帶學生參觀秦皇島港、清河羊絨基地、正定小商品博覽會以及河北安平絲網集散地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通過校內外國際貿易技能大賽提高學生業務動手能力
國際貿易專業從2004年開始,為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強化學生動手技能,每年都舉辦外貿技能大賽,大賽的內容主要包括單證制作、信用證審核、 外貿函電的處理、業務談判、以及外貿風險的防范等。以2009年技能大賽為例,國際貿易專業舉辦了關于信用證操作能力技能大賽,以外貿公司和銀行的實際信 用證為基礎進行整合,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信用證審核技能考核;第二部分根據所提供的信用證及相關資料,繕制結匯單據,進行制單技能考核。本次競賽在 命題和考試方式上有一定創新:一是試卷均為來自外貿公司和銀行的原始信用證,二是學生以虛擬公司和虛擬銀行的身份參與比賽。比賽中可以查資料,可以互相切 磋,正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的業務以及其他職業素養包括團隊合作意識得到了很大鍛煉和提高。2010年我們在全國單證員比賽中,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 績。
總之,“工學結合”是技能人才培養的永恒主題。國內外的職業教育實踐都說明“工學結合”是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途徑和模式。我 們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定的經驗,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把真實業務與課堂和實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真實業務的 操作能力,在這一點上,是對傳統模擬仿真+軟件的模式的一種突破。但在嘗試和改革中,我們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怎樣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怎樣建立工學結合的企 業合作的長效機制,學生的工學輪換與整體教學效率的關系等,總之我們會繼續努力,把國際貿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行的更好,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