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挑戰的對策
佚名
論文導讀::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 貿易保護主義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國,我國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加快建立全球、政府、行業和企業四位一體的應對機制,形成合力共同擺脫貿易保護主義困境。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新貿易保護,對策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進入衰退期。目前金融危機,雖然全球經濟有逐漸回暖跡象,但不少國家的經濟增速緩慢,產業發展蕭條,就業形勢嚴峻,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日漸高漲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國際貿易摩擦,惡化了全球國際貿易環境。 一、金融危機背景下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特征 1、保護范圍趨于全面化 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的領域從貨物貿易延伸到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金融投資;貿易爭端的內容從關稅壁壘的削減轉向非關稅壁壘的拆除;貿易摩擦的爭執點從單個產品擴展到整個產業,由低附加值產品擴展到高附加值產品,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這些變化都意味新貿易保護主義 “大棒”更具威脅性cssci期刊目錄。 2、保護手段趨于多樣化 傳統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保護手段仍被頻繁使用,技術壁壘、綠色壁壘、藍色壁壘、匯率貶值等貿易壁壘花樣翻新,以合法的外衣采取與WTO 不直接沖突的各種保護措施,已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普遍形態。 3、保護形式趨于隱蔽化 傳統貿易保護采用數量限制或價格規范, 相對透明。新貿易保護主義常以實行非自動許可證制度、提高進口標準、加大行業補貼等手段, 增加手續的復雜性, 延緩進口速度, 隱蔽性極強。 4、保護局面趨于復雜化 一方面金融危機,貿易保護的基礎由國家壁壘轉為區域性壁壘, 歐盟、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經貿集團遍布全球,貿易保護區域化和集團化趨勢加強。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體由以前發展中國家轉為以發達國家為主的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并逐漸演變成一場混戰,五花八門的貿易保護政策層出不窮金融危機,貿易保護的主觀性和歧視性明顯增強,自由貿易陷入尷尬境地。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進一步惡化我國對外貿易的環境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貿出口國cssci期刊目錄。但另一方面,全球40%反傾銷調查和70%反補貼調查也是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截至2009 年,中國已連續15 年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連續4 年成為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中國步入了貿易摩擦的高發期。 2009年2月19日金融危機,美國對我國出口的床用內置彈簧組產品征收164.75%至234.51%的反傾銷稅;2009年9月11日,美國對我國出口的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加征35%、30%和25%的三年懲罰性關稅,并在全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2009年12月30日,美國對中國產石油鋼管征收大約10%到16%的關稅,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對華最大的一起貿易制裁案。除了發達國家金融危機,發展中國家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也呈現出了迅速增加的態勢,特別是印度和南美的一些國家, 比如2008年巴西對我國出口的石墨筆征收201.4%的反傾銷稅。而且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貿易調查案件不斷增加的這種態勢,可能會進一步引發“羊群效應”,對中國進一步穩定和拓展外貿業務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2、阻礙我國出口加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我國加工貿易長期以技術含量低、勞動力成本低、產業關聯度弱的競爭優勢占據世界市場?,F階段中國服裝、紡織等行業都存在工作時間較長、職工工資較低、生活環境較差等現象,要完全達到SA8000的標準有相當大的難度,但不通過認證,其產品將無法出口到發達國家cssci期刊目錄。另據研究機構測算,如果按照新的標準推行碳關稅,美國將對85%的進口商品征稅,我國的出口優勢將會消失殆盡。新貿易保護主義濫用各種保護條約,以過高的技術標準、繁雜的檢驗檢疫程序和各種認證體系限制發展中國家商品進入市場,大大削弱了我國加工貿易的競爭力, 我國出口企業收到的海外訂單大幅減少, 眾多企業經營困難,面臨倒閉的危險,引發國內失業人口增多。 3、沖擊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 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能夠波及到被制裁行業的整個上下游產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綠色壁壘使國外投資商將鋼鐵、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轉移到我國,既損害了我國消費者的利益,又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加重我國環境整治難度和經濟負擔。藍色壁壘削弱我國勞動力優勢,減少外資投入,進而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比如金融危機,我國服裝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全國服裝生產將下降0.5個百分點,將會導致3.6萬人失業,并對前后關聯行業造成惡劣影響cssci期刊目錄。這些都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三、我國面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對策 1、轉變視角積極應對,變壓力為動力 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長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碳關稅等綠色貿易壁壘從另一角度來講,不僅可以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的蓬勃發展,而且促使我們堅持發展循環經濟, 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將環境保護由末端治理變為源頭防控金融危機,加速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SA8000則明確規范了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有利于改善我國勞資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我們應當看到SA8000 標準的積極作用,主動開展認證工作,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以勞動力成本低廉優勢取勝的企業必須重新調整經營戰略金融危機,要么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要么縮減其他成本開支。通過這一系列整合可以促進我國出口產品升級、產業結構優化,實現從外貿大國到外貿強國的轉變cssci期刊目錄。 2、加強國際合作,聯合對抗新貿易保護主義 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和中國一樣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受害國, APEC 會議、20 國集團峰會、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也都一致表明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共同立場。作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成員和東盟的主要對話國,我國應提高國際談判中的地位,掌握國際貿易話語權,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和修改, 加強國際性和區域性經貿組織的協調合作金融危機,變被動為主動。另外,以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 “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經濟迅速發展,相似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為我國與各新興國家開展更多的經貿合作創造了前提條件。這種合作可以不局限于政府之間,其他非官方貿易組織之間、企業之間的合作同樣不容忽視。我國應最大限度地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打破貿易保護主義的堅冰。 3、提高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切實轉變外貿增長方式 新貿易保護主義主要針對出口加工程度不高、技術附加值低的商品和不規范貿易行為cssci期刊目錄。因此,我國企業首先應加大自主研發與創新的力度,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金融危機,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變“以價取勝”為“以質取勝”,將產品競爭轉入到品牌、營銷、管理等綜合實力方面,成功實現我國外貿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從低端制造向高端研發、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變。其次,企業要積極拓展新的市場金融危機,貫徹“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的方針,減少對一國貿易的依賴程度,不斷拓寬我國的貿易地區結構。最后,企業要大膽的“走出去”,通過國外投資建廠,在當地生產和銷售產品,使“中國制造”變成進口國的“本國制造”,使“進口消費”變成“國內消費”,直接繞開貿易壁壘,避免國際貿易摩擦。 4、建立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必要時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 加強政府、行業和企業三方聯動,建立并完善一套應對各種貿易壁壘快速預警機制。政府定期對一些重點領域、敏感商品以及可能發生的貿易保護措施,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列出清單,幫助行業、企業做好提前準備,變被動應訴為主動預防。另外, 對于明顯不公平的貿易保護主義案件, 政府應充分利用WT0 解決貿易糾紛的協商機制,必要時也要及時采取針鋒相對的反制措施,幫助國內企業維護正當權益。同時,國內行業協會主動規范出口秩序,協調企業行為,防止惡性競爭,并鼓勵企業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建立行業內反傾銷、反補貼等應訴信息庫,協助政府部門完成企業信用評級和年審制度;為企業提供相關法律咨詢,提高企業申訴和應訴整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