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趨勢下我國出口需求彈性分析
佚名
論文導讀::年以來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越來越強。假設匯率升值前。人民幣升值趨勢下我國出口需求彈性分析。 論文關鍵詞:需求彈性,人民幣升值,匯率,匯率機制改革 一、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后,人民幣開始走上升值之路。2005年7月至今,人民幣的幣值對美元已升值21%,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6%①。當前,人民幣又面臨了新一輪升值壓力。人民幣是否繼續升值匯率機制改革,這種升值對中國出口所產生的實際影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國際收支理論的文獻中,彈性分析法是學者們研究影響進出口因素的常用方法中國論文下載中心。Rose 和Yellen[1](1989)估算了OECD國家貿易收支的實際匯率彈性,結果表明,實際匯率貶值可以改善這些國家的貿易收支。Krugman和Baldwin[2](1987),Heikei和Hooper[3](1987)分別研究了美國貿易收支的實際匯率彈性,認為實際匯率的貶值也有效地改善了美國的貿易收支。Singh[4](2002)運用印度1960-1995年的數據進行研究,表明實際有效匯率對國內收入、貿易收支有顯著影響。而認為實際匯率貶值并不能明顯改善貿易收支的主要有Khim-sen Liew、Kian-pingLiman、Hussain,他們分析了亞洲五國和日本之間的1986-1999年的貿易數據,結論為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在日元升值,本幣貶值時,對日的貿易收支反而惡化匯率機制改革,僅印度尼西亞稍有例外。 國內厲以寧[5](1991)對我國1970-1983年的數據分析后認為:我國的進出口彈性分別為-0.6871 和-0.0506。盧向前[6](2005)等學者認為我國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匯率貶值有利于貿易收支改善。殷德生[7](2004)運用協整方法計算出中國1980-2001年出口匯率彈性為0.5689,貿易伙伴國實際收入彈性為4.4563。劉力臻[8](2007)等大多數學者認為我國貿易收支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度不高,人民幣匯率上升的貿易收支改善效應不大。韋軍亮[9](2008)使用1979-2006年的數據,運用基于UECM模型的邊界協整方法對中國對外貿易進行了彈性分析,結果發現中國出口對世界真實的長期彈性在統計上不顯著。田銘梓[10](2009)通過研究證明人民幣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對中國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的影響作用是有限的。 綜上,盡管研究中國出口商品需求彈性的文獻不少,但大多文獻研究都是利用人民幣匯率改革前的數據,缺乏一定的時效性中國論文下載中心。另外有些文獻只是利用匯改后的數據研究我國出口的匯率彈性,而舍棄了影響我國出口的其他變量。有鑒于此,本文采用我國匯率改革以來2006-2009年的季度數據匯率機制改革,同時引入影響我國出口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國外收入,運用計量經濟模型構建我國出口需求函數,定量分析匯率變動和國外收入對我國商品出口需求的影響。 二、實證分析 (一)計量經濟模型的構建 按照Goldstein 的不完全替代理論,一國出口商品的需求與國外的收入、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國外相關商品的價格以及匯率有關。國內的研究(厲以寧等)都表明采用C-D形式的函數符合實際經濟情況。因此本文也選用C-D形式的出口需求函數。 出口需求Xt,是貿易伙伴國真實國民收入Yt、本國出口商品價格Pt、出口商品貿易伙伴國內價格Pt*和匯率E(直接標價法)的函數。假定條件為產品供給的價格彈性無窮大。又因為實際匯率R=E×Pt*/Pt,所以上式改寫為: 由此,建立的計量模型為等式兩邊取對數的函數形式: a0為截距項;根據彈性的定義,可以知道a1為出口需求的收入彈性,a2為出口需求的匯率彈性;ut為函數的誤差項。 (二)相關變量的選取 本文采用2006-2009年的季度數據作為樣本,原始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wind資訊數據庫、以及IMF的IFS數據庫。 1.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 本文用IFS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REER)來衡量,以2005年第四季度為基期。R的上升意味著人民幣的升值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2.我國實際出口需求Xt 本文用以不變價格表示的我國年度出口額Xt匯率機制改革,單位為億美元。具體計算方法是以2005年第四季度為基期而確定的價格指數去除報告期的出口額,得到的就是相當于按不變價格計算(剔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的出口額。 3.貿易伙伴實際收入Yt 對于貿易伙伴實際收入,本文采用貿易加權平均收入來衡量。由于我國所有貿易伙伴的GDP 匯總的時間序列數據獲得很難,所以本文選取我國5個主要的貿易伙伴日本、美國、歐盟、香港和韓國作為代表。具體做法是取5個貿易伙伴的年度真實GDP,進行簡單的加權平均。 (三)數據平穩性檢驗及結果 通過Eviews5.0對各變量進行ADF檢驗,結果如表1,由該表可知,所有序列都是一階平穩序列,因此可以進行協整檢驗。 表1 變量序列平穩性檢驗表
變量
ADF檢驗值(A,T,K)
5%
平穩性
LnX
0.789445 (0,0,0)
-1.968430
非平穩
DX
-6.490588 (0,0,0)
-1.968430
平穩
LnX
0.491815(0,0,2)
-1.966270
非平穩
DLnY
-4.824596(0,0,1)
-1.968430
平穩
LnR
1.975075 (0,0,0)
-1.974028
非平穩
DLnR
-3.596898 (0,0,0)
-1.968430
平穩
(四)協整檢驗 因為模型中是多變量匯率機制改革,因此本文采用JJ協整檢驗方法,檢驗結果如表2. 表2 協整檢驗表
Hypothesized
Trace Statistic
0.05 Critical
Prob.
None
49.83454
35.19275
0.0007
At most 1
20.47062
20.16284
0.0468
At most 2
6.171606
9.164546
0.1779
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到,在5%的顯著水平下,三個變量之間存在著長期協整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出口需求的協整方程 : LnXt=-40.6224+3.8483LnYt+1.1278 LnR (-4.181472) (4.403149) (2.540976) R2=0.699530F=15.23719 DW=2.402251 由該方程可看出,兩個彈性a1和a2均大于1,表明貿易伙伴國的實際收入、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都是對我國實際出口需求的顯著影響因素。 三、實證分析結果及政策建議 (一)實證分析結果 本文利用匯率機制改革后2006-2009年的季度數據來研究中國出口需求的匯率彈性和收入彈性,通過計量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果。 第一,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匯率的彈性值為1.1278,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匯率機制改革,即人民幣升值1%我國出口額增加1.1278%,表面看與經濟理論不符。 第二,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國外收入彈性為3.8483,遠遠大于出口需求的匯率彈性。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出口貿易伙伴對中國出口產品較強的依賴性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根據本文的計算結果可以發現,影響中國出口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國外的收入。當前,人民幣升值并未減少中國的出口。某些國家企圖通過壓迫人民幣升值來減少本國貿易逆差的做法并不被現實所支持。 (二)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議 1.原因分析 本文人民幣升值對出口有正面影響的結果,與理論分析和前人研究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會對我國出口產生負面影響的研究結果相反,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貿易結構來分析。中國的貿易結構中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在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較大匯率機制改革,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是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大進大出模式的特點,原材料與零部件從國際市場上來,產成品到國際市場上去,而在國內只進行簡單的加工裝配,人民幣升值使進口原材料等的本幣價格降低,導致加工貿易的生產成本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出口商品外幣價格上升的不利影響,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并不一定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而下降,從而表現為中國產品出口仍然增長。 第二,從出口商品的需求來分析。受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勞動密集型仍是中國目前生產的基本特征匯率機制改革,而與中國貿易量最大的歐盟、美國、日本等都是以技術含量較高的經濟結構為特征,與中國經濟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同時這三個地區和國家經濟總量占世界大約75%左右,決定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產的商品需求比較大。 第三,出口規模的收縮并不表示出口總額一定減少。范金[11](2004)就認為馬歇爾-勒納條件不適用于中國。根據范金計算人民幣的匯率升值會使出口價格提高的幅度超過出口數量減少的幅度,出口總額反而提高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第四,在人民幣將持續升值的預期下以及考慮出口退稅的影響,一些企業以高報出口、低報進口的方式使得大量資金流入國內,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國的出口和順差規模,貿易順差中有很大一部分根本不是來自貿易,而是偽裝成貿易的資本流入。 第五匯率機制改革,由于J曲線滯后效應②,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對當期出口的影響仍未充分反映出來。 2.政策建議 從本文的研究結果看,人民幣升值暫時不會對我國出口造成打壓,人民幣適當升值對我國來說還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改善貿易結構的良好契機。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利用機遇,加快制定在WTO規則允許范圍內的出口退稅、出口補貼、出口信貸或提高市場準入等制度減少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可能造成的長期不利影響,為企業提高競爭力和改善出口商品結構的提供更為有利的環境。 第二,利用機遇,加快出口產業結構升級,改善貿易結構。在穩定當前出口產品的同時匯率機制改革,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高的雙高產品。大力支持這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出口,抓住人民幣升值的有利時機,提高出口貿易結構,逐步改善我國出口貿易低端加工為主、附加值低的不利現狀,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長期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注釋: 1:數據來源:2010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答記者問時指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是從2005年7月份開始的,到現在人民幣的幣值對美元升值21%,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6%。 2:本國貨幣貶值后,最初發生的情況往往正好相反,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反而會比原先惡化,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這一變化被稱為“J曲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