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說進口紅酒暴利,是無知加無聊

程禹銘

第一宗罪:“大拉斐”年產量24萬瓶,卻在中國賣了200萬瓶。

來自拉菲羅斯柴爾德官方網站的資料顯示,拉菲的年平均產量在一萬五千箱至兩萬箱之間。如果按照正常慣例,全部為12支裝的話,拉菲古堡最高的產量不會超過24萬瓶。實際上,這個數字也就是個大概。而后面那句,在中國賣了200萬瓶,看著新聞言之鑿鑿的口氣,讓筆者真的是茫茫然了,我不知道這個數據來自哪個權威統計部門。我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始終無法獲取拉菲古堡在中國的銷量數據。最后筆者不得不承認,自己上當了,這個純粹意淫的數據,咱上天入地都是無法找出來的,因為這個數據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純粹信口開河的胡說八道。只是此言一出,倒是讓消費者認為拉菲遍地是假貨。我倒不是同情拉菲被人抹了黑。只是覺得媒體說話,要嚴謹,別風吹舌頭滾。

第二宗罪:到岸平均價15元,市場零售價562元

這是個玩笑開得很大的數字游戲。我不能說得出這個數據的人是不是腦殘,但我可以斷定,這人指定沒文化,連最基本的市場行情和邏輯關系都沒搞明白,就簡單的賣弄其小學數學水平來了。這樣用一鍋煮的辦法來得出一個駭人聽聞的結論,真不知其動機何為。

“以750毫升一瓶計算,每瓶平均口岸價約為2.19美元。”也就是說折合人民幣約15元。“筆者真的佩服這位先生,真會算數字。但是這種似是而非,愚弄大眾的算法實在不敢恭維。海關統計的進口葡萄酒數據是以“升”為單位的,也就是說,不管你以瓶裝的方式進口,還是散裝的方式進口,都被統一成“升”。實際上,企業進口葡萄酒分為散裝和瓶裝兩種方式,恰恰是這兩種方式的不同,讓產品成本相差甚遠。同樣是一千升進口葡萄酒,散裝葡萄酒在原產國酒莊因為沒有灌裝費用,沒有小件包裝費用,沒有酒瓶,酒標等包裝物的費用,節省了許多運輸重量的費用,在加上原產國的酒莊根本不會把好的酒散裝出售,因此進口的大部分散裝酒往往都是價格比較低廉的低檔次酒,這就直接致使散裝酒的成本與瓶裝酒的進口成本差距很大。而進口散裝葡萄酒的中國企業,絕大部分是中國的葡萄酒釀造企業,他們用進口的散裝葡萄酒來彌補產量的不足,以及用與本企業釀造的酒混調來提升產品的口感和質量,他們這些酒,往往都是貼上國產葡萄酒的商標出售了,而內地很多中小型葡萄酒企業并沒有品牌優勢,所以往往售價不高。中國每年進口的散裝葡萄酒量很大,如果無原則的去平均,那些原瓶進口的葡萄酒就稀里糊涂的被降了價。

進口瓶裝葡萄酒的企業,絕大部分是以經銷為主的貿易企業。他們的產品成本并不低,海關這些年對廉價進口葡萄酒控制很嚴,廉價瓶裝酒通關難度越來越大,而海關近年采取了議價的制度,在納稅的時候,被海關漲價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且因為葡萄酒來自不同的原產地,新老世界的酒,不同產區的酒,不同年份的酒,不同級別的酒,尤其是法國酒,是進口葡萄酒中的主力軍,這些不同的因素導致價格相差甚遠,根本沒有辦法去平均。用平均算法給進口葡萄酒定成本價,純粹是愚弄大眾。

中國進口葡萄酒的通關費用以及海關稅收總計超過50%,而在中國辦事,免不了的人情往費,這些都是成本,不是道這位善于平均的先生,有沒有一起平均進去。因為海關對廉價葡萄酒采取議價制,往往導致企業實際納稅成本高于產品的實際采購成本,因此,企業采取降低高價格產品的采購成本來避稅以彌補廉價產品稅收的損失,也并不在少數。種種這些問題,都讓進口葡萄酒的成本變化莫測,撲朔迷離。而這些媒體的,社會名流的高人,用簡單的小學加減乘除法,就得出了一個讓進口企業自己都頭疼的成本浮動問題。

如此這般,以后大家都不用動腦筋了,一律成本15元,零售562元。算完記賬,早點回家洗洗睡。

第三宗罪:簡單計算即可得知,進口紅酒批發價約為口岸價的20倍,零售均價約為口岸均價的37.5倍。

看到這個數據,無半晌無語。我無法斷定出此言論者是無知,還是無聊。這種論斷之荒謬,實在讓人所不齒。要讓這個同志去當審計署長,絕對是禍國殃民的高手。如此抹黑進口葡萄酒行業,不知道進口葡萄酒行業是如何得罪了這位高人。本人從事進口葡萄酒多年,做批發毛利最高沒超過30%,甚至有些時候只賺一塊錢一瓶就批出去了。偶爾做點零售和團購什么的,去掉稅收,人工,人情費用,渠道費用后,落進兜里還能剩下一倍的利潤,睡著都能笑醒過來。這位高人只需要簡單的計算一下,就得出了批發價是口岸價的20倍,零售價是口岸價的37,5倍。如此這般,這位高人怎么不去經營葡萄酒呢,估計販毒的營生沒人干了,都去做葡萄酒了。這完全是混淆視聽,霍亂人心。口岸價,意味著產品還沒納稅,通關被海關扒層皮,這50%的收益被海關拿了,卻被這位先生平均到進口商身上去了。產品運輸和儲存,至少要消耗掉15%的費用,公司辦公費用怎么也要攤去10%,銷售人員出差費用沒有20%根本拿不下來,還有銷售人員工資,銷售提成,宣傳品費用,廣告費用。然后,中國實行的是流傳稅,也就是說,產品每被銷售一次,都要重復納一次稅,而進口企業都是一般納稅人,最高要繳納17%的增值稅,除此以外,還有企業所得稅,亂七八糟的一大堆苛捐雜稅要應付。上級主管部門沒事經常來關心指導工作,企業都還得有點孝心,吃點,拿點不算違規,但是這都是要真金白銀去應付的,要攤進成本里。如何簡單算一下,就能得批發商能賺20倍利潤的論調呢?

今天的進口紅酒市場競爭極其激烈,批發價格根本上不來。家樂福,沃爾瑪幾十一百元的法國AOC紅酒并不在少數。批發市場上,批發三四十元的進口紅酒江湖一片紅。你去春季糖酒會上看看,90%的進口紅酒攤位上,主流批發價位都在30-60元之間。這個價位,怎么做到20倍的利潤呢?嗚呼哀哉。

我以為,某些媒體和社會公眾人士一定沒有腦殘,也不是無知和無聊。他們或許僅僅是看進口葡萄酒不順眼,或者是為了秀一秀自己高超的統計能力和數學水平。建議大家都借鑒他們的算術方法,同意他們簡單計算一下就得知的利潤水平。然后明天早上我們做紅酒的一起去嘲笑販毒品的是一群玩命的傻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