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經貿合作基礎及戰略構想
范傳鴻
內容摘要:俄羅斯作為我國重要貿易伙伴國之一,保持著與我國尤其是與比鄰的黑龍江省的密切經貿往來。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開始規?;涃Q活動以來,20年間兩地合作狀況總體良好,貿易額基本呈現上升趨勢。然而,雙方合作依然存在問題與不足。文章指出,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應合理規劃,不斷調整貿易戰略,以期把經貿合作績效提升到新層次。并通過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的有效合作為我國對外經貿活動提供借鑒和啟迪。
關鍵詞:黑龍江省 俄羅斯 經貿合作 戰略調整
目前,在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宏觀背景下,以及我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微觀背景條件下,黑龍江省有機會抓住機遇、加大與俄羅斯經貿活動力度,不斷完善雙邊經貿合作條件,帶動兩地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經貿合作基礎辯證分析
(一)兩地經貿合作理論基礎
1.國際經貿合作規律是雙方合作之客觀依據。生產是交換的前提,對外貿易的發展建立于國內生產及經濟發展基礎之上。同時,對外貿易狀況又對國內生產起反作用,在具體條件下甚至可以起決定性作用。當今世界,任何國家要想實現經濟起飛,一定離不開蓬勃發展的對外經貿合作推動。黑龍江與俄羅斯雙邊貿易額之所以增加如此之快,是中俄兩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近年來,黑龍江經濟一直以較高的速度增長,尤其是2000年以來,全省經濟曾連續四年以兩位數增長;俄羅斯政府也把經濟發展作為全國核心工作,把加快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競爭力作為核心目標。雙方都把對外貿易活動作為經濟發展的重大拉動力,因而,擴大雙邊經貿規模就是謀求雙贏。
2.經濟發展的互補性是雙方合作之前提基礎。區域經濟合作,本質上是以企業為載體進行的生產要素區際流動與優化配置,以及區際貿易聯系。區域之間之所以開展貿易合作,是因為雙方可以從貿易合作中獲益。西方經濟學地域分工貿易理論解釋了這一原因,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分別從絕對成本和相對成本的角度論述了國(地區)之間分工和貿易能夠增進利益。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解釋了導致產品比較成本區域差異的關鍵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和區域間相對要素稟賦或豐裕度的不同。波斯納的技術差距理論強調了區域間的創新產品和技術差異會產生區域比較優勢。克魯格曼的規模經濟貿易理論則強調了規模經濟和產品差異化也可以形成比較優勢。基于這些經濟貿易理論支撐,聯系黑龍江與俄羅斯實際狀況,可以發現雙方經濟發展的互補性,進而構成雙方貿易規模擴大之可能性。
3.區位優勢的放大是促進雙方經貿合作之重要保證。經濟活動區域集中和分散的原因,部分來源于這些活動的特性,部分來源于經濟活動之間的相互聯系。經濟活動將集中在那些有較大需求的地區,形成一個區域集中的區位模式;同時,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將占據盡可能大的市場區而避免通過競爭受到損害,他們盡可能實現區域壟斷傾向,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形成分散式的區位模式。黑龍江省對俄貿易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邊境貿易、互市貿易區的的繁榮,形成了區域壟斷傾向,貿易的集中有利于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擴大出口刺激需求,這些因素構成了雙方經貿合作的重要保證。
(二)兩地經貿合作現實基礎
1.中俄政治關系穩定保證了經貿合作健康快速發展。政治層面上,中俄關系正處于歷史上的最好時期。近年來中俄關系,從“友好國家關系”、“建設性伙伴關系”發展到“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如此利好政治因素勢必延伸至經濟層面,近年來,中俄雙方貿易額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從1999年的57.2億美元躍升到2005年的290多億美元。俄羅斯政府把強化經濟發展作為國內核心工作,保證了中俄貿易的健康、快速發展,進而提供了有利雙方經貿合作大環境。
2.中俄邊貿互市貿易區搭建了經貿活動新平臺。新建的位于黑龍江省東寧市的中俄“東寧——波爾塔夫卡”互市貿易區,總投資達115億元,為黑龍江客商進軍俄羅斯市場提供了有利新平臺。而在黑河市,自2004年起,黑河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的范圍,就由黑河島延伸到了黑河市城區。俄羅斯公民只要持有有效證件,即可免辦簽證進入互市貿易區。這些俄羅斯客商可以攜帶準許進出境商品,或在互市貿易區銷售,或在互市貿易區投資設廠。
3.口岸通貨能力增強和通關速度加快提供了強有力保障條件。目前黑龍江省口岸運輸過貨能力大幅度增強,“十五”期間,黑龍江省道路客運線路發展到5439條,與俄羅斯開通了39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僅綏芬河這個對俄貿易小城市,每天進出市區貨車就有4000多臺。此外,哈爾濱海關與俄羅斯遠東海關管理局簽署了《兩國海關會談紀要》,該《紀要》規定從2004年5月1日開始,黑龍江省可隨時辦理通關手續。雙方還建立了出入境運輸工具監管信息共享機制,對雙方出入境貨物和交通工具的資料實行電子信息交換,避免重復檢驗以縮短通關時間。因此,順暢的客貨通道和通關速度加快,為擴大黑龍江與俄羅斯貿易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4.邊貿結算方式更新起到了關鍵性推動作用。中國銀行黑河市分行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遠東外貿銀行合作委員會,自2004年起將黑河市確定為邊境貿易本幣結算業務試點城市,在全國首家推出了兩國本幣運鈔業務:盧布可在中國境內由俄羅斯運鈔公司直接運送回國,人民幣可在俄境內由中方押運公司運送回國。這項業務的開辦極大地方便了中俄雙方客商,推動了中俄邊境貿易的發展。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同類舉措:雙方在邊貿地區可靈活制定邊貿兌換貨幣結算匯價,增加銀行結匯網點和外幣代兌機構,支持將中俄貿易銀行本幣結算試點擴大到全省。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提升了黑龍江口岸對俄貿易吸引力,這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擴大對俄出口起到了關鍵性推動作用。
(三)兩地經貿合作不利因素
1.出口商品附加值低且高新技術產品所占比重小。因為對俄出口商品附加值較低,所占比重很小。所以,需要大力加強自身的科技實力,支持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扶持和培育一批經濟實力強、技術水平高、地區經濟特色突出的大型科技龍頭企業,加強高科技產業開發區建設和各類科技園區建設,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以便提高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技術附加值。
2.市場不規范且仍以小額易貨式貿易為主。長期以來,黑龍江對俄邊貿都是以倒包式的小額易貨式貿易為主。很顯然,要想實現大幅度提高對俄貿易額,僅靠這種傳統貿易模式難以實現。為此,必須實施大經貿戰略,把對俄經貿融于國際貿易大格局之中,逐步將傳統邊境貿易升級為規范化國際貿易,逐步向大宗、穩定、規范的國際貿易方向發展。
3.兩地貿易發展存在結構、市場和要素的制約。結構制約主要體現于,俄羅斯的農業、輕工業落后,農副產品、食品、輕工紡織品自給率較低,而黑龍江省農業、食品工業等相對發達。這既決定了現在對俄貿易的互補性,同時也制約了貿易水平的提高,即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商品較少。市場制約主要體現于,一是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對俄貿易秩序一度混亂,導致我國商品和商業信譽危機,以及出口商品市場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二是由于國內外客商紛紛進入俄羅斯市場,致使競爭日益激烈;三是黑龍江省對俄貿易市場發育程度依然較低,市場機制尚不健全。要素制約主要體現于,盡管中俄經濟存在廣泛的合作領域,但在資金和技術上難以互補,這對于地方財政實力較弱的黑龍江省挑戰較大。
深化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經貿合作戰略構想
(一)黑龍江省對俄經貿合作戰略升級
黑龍江對俄羅斯經貿合作從起步之時起,一直是問題伴隨發展同步而行,例如一些小企業和個體戶,以其假冒偽劣商品進行貿易活動,給中俄貿易發展造成很大傷害。對此,政府不斷采取措施解決問題,重點落實“提檔升級”工作,通過提高貿易合作檔次和提升合作等級,來振興經貿合作活動和雙邊經濟發展。正因如此,黑龍江省政府自2005年開始,便做出推動對俄經貿戰略升級、加快完成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設的計劃。具體確定要在“合作理念、主體培植、合作方向和奮斗目標”四個方面實現戰略升級的具體內容。
在合作理念上,戰略升級體現于實現雙贏互動,南聯北開。實現對俄經貿合作戰略升級,光靠一省自身之力遠遠不夠,為此必須采取南聯北開戰略,吸引其它省份資金和技術,聯手共同對俄貿易,以期實現長足發展。
在主體培植上,戰略升級體現于支持大集團、扶持龍頭企業、培育有潛力企業,努力打造一批實力雄厚的對俄經貿活動主體,不斷積累對俄經貿合作實體力量。
在合作方向上,戰略升級體現于實現由單純邊境貿易合作,向開拓俄羅斯腹地市場、融入經貿主渠道轉變;由單純貿易合作向貿易、加工、投資相結合轉變;貿易產品結構由以食品、輕紡產品為主,向通信、家電、汽車、住房等耐用消費品轉變。
在奮斗目標上,戰略升級體現于增長對俄進出口總額,到2010年達到140億美元;投資總額到2010年達到8億美元;對俄工程承包和輸出勞務營業額,到2010年達到4億美元。這些構想規劃,構成了現實經貿活動的具體動力,在加強擴大中俄經貿合作績效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二)黑龍江省提供對俄經貿企業的政策支持
為了加強開拓俄羅斯市場,黑龍江省積極提供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積極扶持。從2003年開始,黑龍江省已向對俄投資企業提供了六項外匯政策支持:
取消境外投資收取匯回利潤保證金制度;取消境外投資風險審查規定,簡化資金來源審查手續;下放對境外加工貿易項目的審批權限;積極探索境外投資管理相關改革;積極開展兩國銀行間本幣結算試點,縮短境內外企業結算時間,降低結算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公開審批程序,主動為企業講解境外投資政策,創造寬松環境,搭建投資平臺。
(三)黑龍江省加強對外經貿人才隊伍培養建設
黑龍江與俄羅斯經貿合作的發展,導致對復合型國際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尤其是總體上懂外語、懂技術、懂外貿操作程序、了解中俄地方資源合作、能夠駕馭雙方過渡型市場經濟的復合型人才更加奇缺。為此,黑龍江在培養“知俄懂俄”的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為適應形勢發展需求,還須繼續培養高素質、國際化復合型人才,進一步完善培養、吸引、利用人才各項機制;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聚集和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廣辟人才獲取渠道,促進招商引資、招財引智一體化,積極引進各類亟需人才;改革戶籍制度,促進人才資源市場化;采取年薪制、股權制、期權制等多種激勵方式,鼓勵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機制。
綜上所述,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雙方之間,在經濟貿易方面存在許多合作基礎,既有理論層面的,又有現實層面的。因此,面對如此優異的條件,雙方應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確立雙贏目標和發展規劃,不斷擴大經貿合作,進而帶動促進兩地經濟社會的全方位合作發展。
1.黃曉玲.中國對外貿易概論[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2.張紅燕.淺析中俄貿易中存在的問題與前景展望[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4(7)
3.孫玉琴.中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效應[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