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濱海旅游城鎮體系建設與發展戰略
佚名
[摘要]城市是旅游開發的重要地域單元,科學的旅游城鎮體系在遼寧海洋旅游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旅游城鎮體系是由區域內相互關聯的旅游城鎮所構成的,包括等級規模體系、職能體系和空間結構體系的集合。遼寧濱海地區旅游城鎮體系的建設要逐步形成中心旅游城市、次中心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鎮三級等級規模體系,旅游資源的開發堅持以城鎮為依托,并通過交通通訊網絡形成完整有序的空間結構。 [關鍵詞]遼寧;海洋旅游;城鎮體系;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6X(2009)08-0114-03 遼寧是我國最北部的沿海省份,全省海岸線總長2920km,其中大陸岸線長2292km,島、坨、礁506個,面積在500km2以上的海島有266個。全省管轄海域面積6.8萬km2,灘涂面積20.7萬km2。實施建設“海上遼寧”戰略以來,依靠科技進步,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取得長足進展,基本上形成了包括濱海旅游業在內的海洋經濟六大支柱產業。全省海洋產業總產值從1985年的40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724.6億元,增加超過18倍(遼寧省海洋漁業廳,2008)。為進一步發揮海洋資源及區位優勢,2005年初,中共遼寧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五點一線”沿海經濟發展戰略。構建沿海經濟帶,將為包括海洋旅游在內的遼寧海洋經濟的加快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遼寧濱海地區人口多,城市化水平高,并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城鎮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集中的聚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胡兆量,1999)。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就業壓力增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結構不合理等矛盾,都與城鎮化發展滯后密切相關(陳洪毅、穆久順,2006)。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業的發展與城鎮的關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旅游開發將推動城鎮二、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另一方面,城鎮是旅游開發的支撐和依托,城鎮旅游資源的數量、設施水平、服務質量及交通便利程度等將直接影響旅游開發和旅游業收益(馮衛紅,2005)。因此,如何將城市化建設與沿海旅游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對構筑具有整體優勢的遼寧濱海旅游城鎮體系,實現海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F實的意義。 一、旅游城鎮體系釋義 城鎮體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級規模、不同職能分工、相互密切聯系的城鎮組成的有機整體(崔功豪、魏清泉、陳宗興,1999)。城鎮是旅游產品的重要生產地和消費地的高度統一體,它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客源地,在旅游業發展中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城鎮旅游經濟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巨大的關聯帶動作用。 旅游城鎮體系的概念源于城鎮體系,它是指以一個相對完整的區域內的旅游城鎮群體為研究對象,以某個或多個旅游中心城市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級規模、不同職能分工、相互密切協作的旅游城鎮組成的城鎮群(佟玉權,2007)。旅游城鎮體系的結構類型主要包括等級規模體系、職能(功能)體系和空間結構體系三個方面。同城鎮體系一樣,旅游城鎮體系內必須有一個或幾個中心城市,缺乏具有一定經濟社會影響力的中心城市則不能形成旅游城鎮體系,因而中心城市的增長極(發展中心)作用就難以發揮。在一個完整的區域旅游城鎮體系內,各城鎮的等級和規模不同,旅游資源的開發重點不同,旅游職能各異,它們相互關聯并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旅游城鎮體系的本質特點是相互聯系,它們在旅游、交通、網絡、信息和設施服務等方面聯系緊密、協作順暢,在服務旅游者這個層面上達到互補并實現共贏。 遼寧沿海地區由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6個沿海市所轄的21個市區和12個沿??h市組成,土地面積約占全省的1/4,人口約占1/3,地區生產總值占近1/2,城鎮密度及經濟發展水平都比較高。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較好,但由于在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上受到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經濟區及沈陽一大連軸線經濟思路的長期影響,遼寧沿海城鎮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包括旅游產業在內的沿海經濟發展的整體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雖然遼寧沿海地區的城鎮體系建設剛剛起步,但這里經濟發展相對較快,各類型的城鎮發展也已初具規模,建設旅游城鎮體系的基礎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因此,以建設“遼寧沿海經濟帶”為契機,以旅游城鎮體系理論為指導,構筑遼寧濱海旅游城鎮體系,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城鎮在現代旅游業中的作用,把海洋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城市化建設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區域經濟與旅游業的發展能夠協調有序。 二、遼寧濱海旅游城鎮體系的構建思路 (一)構建中心旅游城市、次中心旅游城市和重點旅游濱海城鎮三級旅游城鎮體系 旅游城鎮的等級規模是按照城鎮在整個旅游城鎮體系中的經濟地位來劃分的。根據遼寧沿海地區的實際,構建以大連為核心,以丹東、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為區域中心,并由若干個沿海特色旅游鄉鎮所構成的三個等級的海洋旅游城鎮體系(如表-1所示),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遼寧發展海洋旅游的整體優勢。不同等級的濱海旅游城鎮具有不同的特色,在濱海旅游產業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大連作為全省海洋旅游的核心,要突出其極化與擴散效應,通過提升海洋旅游的發展規模與發展水平,提高對遼寧海洋旅游業的帶動作用;五個海洋旅游的區域中心城市,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樹立差異化的海洋旅游形象,實現海洋旅游功能互補;若干個海洋旅游特色鄉鎮要以具體的海洋旅游資源為依托,堅持重點開發、整體開發與深度開發的原則,以適應全省及區域旅游發展的要求。 (二)以區域旅游資源特色為背景,建設沿海旅游中心城市 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對旅游生產力的布局有著深刻的影響。旅游資源在數量上的多少、等級上的高低及其在空間上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旅游業的地域發展戰略(黃泰、張捷、解杼、劉澤華,2003)。為此,要認真研究遼寧沿海地區區域旅游資源特色,并以此為基礎,建設沿海區域旅游中心城市,通過遼寧沿海地區強大的旅游經濟核心作用促進整個區域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根據遼寧沿海地區旅游資源特征及分布格局,本文提出構建遼東濱海旅游區、遼東半島旅游區、遼東灣旅游區和遼西濱海旅游區四大旅游區,并相應培育丹東等區域旅游中心城市的構想。四大濱海旅游區及其區域旅游中心城市的分布如表-2所示。 (三)濱海重點旅游資源及其產品的開發要以特色城鎮為依托 旅游特色城鎮不僅是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和中轉站,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鎮經濟特有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及其廣泛的影響 力,也誘使各種要素持續不斷地向城鎮集中。遼寧濱海地區旅游資源分布相對比較分散,許多連接景區之間的交通發展滯后,發揮城鎮一景區之間整體互動功能,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區域旅游產業發展的綜合優勢(孫麗坤,2008)。 在開發中關鍵是要正確處理好濱海旅游業發展與城鎮建設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積極建設基礎條件較好的重點特色旅游城鎮,并以之為依托開發一批有良好市場需求前景的海洋旅游資源及產品;另一方面,對已經形成重要影響的一部分省級、甚至國家級海洋旅游景區,要堅持景區開發與城鎮建設并舉的方針,選擇景區所依托的旅游城鎮。并加強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的建設,為旅游者營造健康、舒適的旅游環境。 (四)按照構建旅游城鎮體系要求,有計劃地加強沿海網絡式交通系統的建設 交通是旅游開發的命脈,沒有便捷的聯結旅游城鎮和重要旅游景區的交通通訊網絡,遼寧濱海旅游資源的整體優勢就得不到發揮。遼寧“五點一線”濱海公路的修建,為建設濱海旅游城鎮體系提供的強有力的支持,必須充分利用這一發展良機,進一步整合沿海旅游交通,構建內通外聯、多通道、大能力的旅游綜合運輸網。海上旅游是海洋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遼寧較有發展潛力的領域,通過大力發展航運交通,適時推出沿海郵輪觀光度假旅游,來不斷優化海上旅游交通結構。與此同時,積極培育丹東、錦州等沿海航空客運,進一步提高其運輸規模和管理水平,逐步構筑海、陸、空一體化的遼寧沿海地區旅游交通體系,提升濱海旅游城鎮體系的建設水平。 注釋: ①根據“遼寧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2007年遼寧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遼寧省已基本形成了海洋經濟的6個支柱產業。即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制造業、海鹽業、和濱海旅游業。參見李長義,苗豐民《遼寧海洋功能區劃》,海洋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2頁。 ②“五點一線”中的“五點”指渤海一側的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沿海經濟區(包括錦州西海工業區和葫蘆島北港工業區)和黃海一側的遼寧丹東產業園區、大連莊河花園口工業園區,“一線”即一條西起葫蘆島市綏中縣、東至丹東東港市,全長1443km的濱海公路,形成貫穿遼寧全省沿海地區的交通網絡。參見遼寧省人民政府《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2007年6月評審稿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