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發達國家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現狀分析

未知

數據來源:(1)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1) Public Library Trends Analysis,Fiscal Years 1992-1996 (2)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1)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Fiscal Year 1998 (3)LIBECON Project網站:http://www.libecon.org/default.asp 歐美公共圖書館經費在90年代末出現的良好狀況得益于這一時期比較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 必須指出的是,即使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因經費不足而形成的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依然很嚴峻。這種挑戰首先表現為,經費增長不抵出版物價格的上漲,更不能適應數字化文獻和印刷式文獻同步增長的速度。結果,大多數圖書館在增加其數字化資源的同時,不得不壓縮印刷式文獻的采購(詳見下一節)。其次,地區性經費下降的狀況依然存在。例如,1999-2000年度,盡管英國公共圖書館經費整體增長2.8%,但是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經費卻出現了下降[5]。在美國,根據《美國圖書館》雜志(American Libraries)的報道,區域性經費削減也很常見。例如,在2002-2003年的經費預算中,Arkansas州決定將州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資助削減70%(340萬美元)[6]。第三,由于圖書館整體經費的相當部分是以項目經費的形式提供的,這為公共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兩種挑戰:一方面,項目經費的增長可能拉大圖書館的經費差距。創新意識強、領導得力、精于項目申請的圖書館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經費;而力量薄弱的圖書館可能在這樣的競爭中越來越萎縮。另一方面,項目經費一般是短期的,獲得立項的圖書館在項目結束后,必須開辟新的財源以維持已經開始的服務,使前期項目的成果得以延續。例如,在美國,由比爾·蓋次基金會資助的公共圖書館聯網項目于2000年結束;在英國,由彩票基金資助的人民網工程至2002年結束。此后,維持這些項目所建立的服務和功能便成為英美公共圖書館界面臨的巨大挑戰。 2圖書館文獻資源 表2和表3分別反映了20世紀末美國、英國和整個歐洲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增長狀況。在美國,自1992年至2000年,公共圖書館每千人圖書和裝訂成冊的期刊擁有量(單位:冊)、每千人現刊訂購量(單位:訂購份數)保持基本穩定;每千人音頻資料擁有量略有增長(年均增長3.2%);每千人錄像資料擁有量顯著增長(年均增長14.4%);近年來,每千人擁有的數字化資料(不包含遠程存取的資料)也在持續快速增長(年均增長16.8%)[7]。在英國和整個歐洲,自1994年至1998年,聲像資料的入藏量在浮動中呈上升趨勢,而圖書入藏量則恰恰相反,在浮動中呈下降趨勢。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增長趨勢并不反映出版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盡管電子出版物異軍突起,但印刷式圖書出版量依然在以較大幅度增長[8]。因而,上述文獻資源增長狀況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公共圖書館將有限的經費向非印刷型資源的傾斜。 表2美國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擁有量 附圖 數據來源:同表1數據來源(1)、(2)。 注釋:*指實物入館的資料,如CD盤、磁盤、磁帶等。 表3歐洲公共圖書館資源入藏量(單位:萬) 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 1998年1999年2000年 圖書 歐洲6581645765676390 6270 _ _ 英國1252117210911047 10981098 1079 聲像資料 歐洲 592 610 607 617630 _ _ 英國 140 145 132 134138138 145

數據來源:(1)同表1數據來源(3)。 (2)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atistic Tables.Loughborough:LISU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傾斜,可能是由于需求和出版物價格的變化。在這段時間內,社會對各類教育和娛樂影像資料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從價格來看,印刷品的價格上漲幅度大大超過通貨膨脹率,而聲像資料則經歷了絕對價格的持續下降。需求和價格方面的變化可能同時影響了公共圖書館館藏結構的調整[9]。

數據來源:見表2 表7歐洲公共圖書館用戶數量、訪問人次及咨詢數量 附圖 數據來源:見表3。 在注冊用戶持續增長的同時,公共圖書館訪問人次卻在下降的現象可能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20世紀90年代,因特網在歐美公共圖書館迅速普及,1994年,美國第一次對因特網在公共圖書館的使用狀況進行統計時發現,僅有21%的公共圖書館與因特網相連,到2000年,這一比例已增長到98%[12];1995年,英國第一次對公共圖書館聯接因特網的狀況進行統計時發現僅有3%的公共圖書館與因特網相連[13],到2002年底,這一比例已達到100%[14]。隨著因特網的普及,供用戶遠程使用的圖書館服務范圍也不斷擴大,從目錄查詢到全文文獻檢索,從虛擬咨詢臺到電子圖書的網上借閱。這種服務可能已經減少了用戶親自訪問圖書館的必要性。 5討論與結論 以上考察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狀況展現的是一個明暗交織的畫面。以經費狀況而論,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90年代的后半部分,這些國家的公共圖書館整體上顯示了較強的可持續發展勢力。經費的增長至少保證了需求熱點文獻(如視聽資料、數字化文獻)的較快增長。此外,盡管公共圖書館員的待遇仍然很低,但是,公共服務精神依然是吸引就業群體的強有力因素。這使公共圖書館界能夠擁有一批致力于公共服務的杰出人才。公共圖書館注冊用戶的持續增長表明公共圖書館依然享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因特網的普及減少了人們對圖書館物理實體的依賴,但并未減少對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依賴。 但是,近十年的發展狀況也暴露了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很多危機。首先,20世紀80年代以來滲透于公共領域的市場機制和商業文化已經在公共圖書館領域制造了明顯的競爭態勢和不均衡的發展局面,這使競爭力差的圖書館在資金、人員、文獻資源等方面日益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有些地區,仍有公共圖書館因經費的短缺而減少開館時間,甚至閉館。隨著項目性政府投入和社會捐贈比例的相對增長,那些條件較差的圖書館勢必因立項困難而拉大與其他館的距離,面臨日益嚴峻的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其次,盡管這些國家的圖書館經費保持著較好的增長態勢,但是,這種增長還是不能應對文獻的增長速度和文獻出版結構的變化。很多圖書館不得不犧牲傳統的印刷式文獻,從而保證需求熱點文獻(如視聽資料)和新型文獻(如數字化文獻)的增長。第三,項目性投資比例的增長勢必使圖書館出現更多的短期項目,借助這些項目而開創的服務/功能在經費結束后如何持續發展,會成為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同樣會影響公共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第四,公共圖書館員的待遇偏低,導致公共圖書館在補充館員隊伍和保留人才方面,依然面臨巨大困難。 公共圖書館常常被稱為“社會記憶機構”,它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對于當代人的文化生活和終身教育至關重要,而且直接關系到社會的記憶功能。新世紀之初,當可持續發展作為時代的主題困擾著廣泛的學科群和廣大的決策者的時候,公共圖書館這一社會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向公共圖書館員,包括發達國家的圖書館員,提出了同樣嚴峻的挑戰。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