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論我國創業型經濟體系的構建

劉曉英

內容摘要:創業型經濟是建立在創新事業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形態,它從制度結構、政策和戰略上支持并保證經濟創新。創業型經濟不僅可以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而且有利于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緩解我國當前的就業壓力。因此有必要系統分析我國創業型經濟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促進我國創業型經濟的構建。

關鍵詞:創業 創業型經濟 影響因素

創業型經濟的出現

20世紀80年代以來,創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創業改變了美國國民經濟的構成和產業增長的模式,小型創業企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成長的重要推動者。在過去的20年中美國新就業機會中的2/3和經濟領域中超過2/3的技術創新都由小型創業企業創造,小型創業企業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產業,改變了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因此創業研究熱潮在世界范圍內興起。創業的本質是創新,其核心在于超越既有資源限制而對機會的追求。

創業革命催生了創業型經濟的誕生。創業型經濟是建立在創新事業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形態,它從制度結構、政策和戰略上支持并保證經濟創新,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創業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由彼得?德魯克作為“新經濟”提出,并稱之為“近代經濟和社會史上發生的最重要、最有希望的事件”。

創業型經濟的特點

從企業組織形態來看,經濟形態可以分為:工場手工業經濟、管理型經濟、創業型經濟,管理型經濟也稱之為大公司經濟,這種經濟中大企業占主導地位,小企業是大企業的追隨者。隨著管理型經濟向創業型經濟的轉變,在經濟發展中,大企業重要性下降、小企業由大企業的追隨者變為經濟增長的引擎。與管理型經濟相比,創業型經濟具有以下特點:

創新是創業型經濟的基礎力量。這種創新是對企業原有核心能力和技術軌道邊界的一種超越性拓展,這種創新活動一般發生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并且是根本性的,不是對現有技術領域的追隨。創業型經濟下,創業活動相當活躍。創業型經濟下,中小企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在創業型經濟中,市場的多樣性、變動性加大,中小企業由于其靈活性、應變迅速、開放及富有創新精神,因此有較強的發展空間,并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我國構建創業型經濟體系,一是有利于經濟的持續增長。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大量投資支撐,很容易造成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我國經濟要保持持續增長,也必須著力營造鼓勵創新;二是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創業型經濟有利于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高度化。三是有利于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就業問題。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所帶來的豐厚利潤刺激個人創業者層出不窮,小企業的靈活性、開發性、創新性及吸引最優秀人才的優勢,為社會增加無數的就業機會。

我國構建創業型經濟體系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企業準入的難易程度

產品市場存在行業壟斷,私營經濟進入困難。轉型期我國的產品市場結構較為復雜,在產品市場上存在過度的行業壟斷。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非農產業發生了分化,形成兩類:沒有進入限制或限制較少、非國有經濟可以進入的開放產業;禁止或嚴格限制非國有企業進入、主要由國有企事業單位經營的壟斷產業,直接關系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產業。

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擴大競爭的呼聲不斷提高,對非國有經濟市場準人的限制不斷松動。但是在新近開放的產業中,長期形成的國有單位壟斷經營的局面還沒有大的觸動。我們用國有單位職工所占的比重來表示該行業國有經濟的比重,可以看出:我國當前制造業、采礦業、建筑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這些行業中國有單位職工所占的比重不足一半,所以可以認為這些行業是對非國有經濟開放的,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這些行業的國有單位職工的比重均超過了一半,可以認為這些行業沒有對非國有經濟開放,而是保持著國有經濟的壟斷。這些行業部門存在壟斷經營嚴重,有些可以市場化的卻排斥其他經營主體進入,限制私營經濟進入,阻礙個人創業的發展機會。

企業準入審批制度嚴重制約公民創業權利。西方發達國家,企業準入很多采用的是注冊制和備案制度,準入的門檻較低,常常一元錢就可以注冊一個企業,企業的設立程序也比較簡單。但是在我國,企業準入依然是審批制度,這種制度下公民創業的權利受到政府部門的嚴重約束:有高額的資本金限制,注冊一個小企業也要上萬元的注冊資本金;創辦一個企業需要繁雜的程序,有各個審批環節的限制。

2005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世界銀行的4位教授對85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業環境作了系統調查,結果表明,從注冊一家公司到開業平均所必經的審批步驟數,加拿大最少,只需2天,我國內地則需要走過7道關,需111天。美國、英國、加拿大的注冊審批費用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我國內地,各種審批費用占據了人均年薪的11%。審批制度使創業初期的交易成本高昂,降低了人們的創業熱情,制約了公民創業權利。

(二)創業融資環境

創業融資是創業的一個關鍵環節。由于所創企業的前景面臨眾多變數,加之資金是一種特殊的“易受損”的服務性產品,其所有者十分珍惜。這使創業融資難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從直接融資渠道看,融資來自兩個市場:即企業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而這兩個市場對創業者提供資金是不可能的。我國企業債券發行一直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和分級審批的管理模式,政府對發債企業的地域、行業、所有制性質及發行利率等均嚴格審批,導致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可以發行債券融資,已發行債券的企業主要是中央企業或少數具有市政背景的企業,且基本集中在交通運輸、電力能源、通信等基礎行業。按照現行的《企業債券管理暫行條例》,民營企業并不在放開之列,即使是大型民營企業也難以問津。股票市場上,企業要在深、滬兩個交易所上市融資,門檻極高。

從間接融資渠道看,通常所說的間接融資主要是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所獲得的貸款。在我國,國有銀行掌管著70%的資金,其放貸條件較高,使獲得貸款的企業大多數是大中型企業。相反,對創業者來說,其自身發展能力較弱,不確定因素很多,銀行對其放貸存在很大的風險。所以,創業者想從銀行獲得貸款有相當的難度。

(三)稅費制度

現階段地方政府因對財政收入的追求導致企業稅費負擔過重,制約中小企業發展,致使創業企業發展困難。企業稅費負擔過重表現:企業所負擔的正稅稅率比較高,政府各部門收費和罰款比較多。這使得我國宏觀稅負即國家收入總水平占GDP的比重較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稅費負擔沉重,必然影響中小企業發展。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1999年至2006年底,我國個體工商戶的戶數從3160萬戶減少到2576.2萬戶,降幅達18.5%;從業人員數從6241萬人減少到5045萬人,降幅達19.2%。在我國由于政府過度的行政規制,加上稅費太重,抑制創業和企業活力,每年喪失的個體經營戶在180萬戶左右;喪失的微型和中小企業在50萬戶左右。 (四)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出眾多創業型人才,以促進社會創業,而我國由于創業教育不足,致使我國大學應屆畢業生創業比率不足2%,而歐美的這個比率達到30%—40%,差異較大。我國創業教育不足主要表現在:

傳統教育缺乏創業教育。我國傳統教育的弊端之一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致使學生創業意識淡薄、創業精神缺乏、創業知識和技能不足。

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實施規范不完善。現階段我國高校實施的創業教育還浮于形式,尚無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學科內容。

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不健全。我國高校創業系列課程匱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授課的老師大多缺乏創業經歷,因而創業教育師資的力量和整體質量都有待于提高。

創業實踐相對不足,創業文化有待進一步構建。創業實踐不足主要是因為資金、硬件的欠缺和政策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

構建我國創業型經濟政策建議

(一)打破行業壟斷

在我國現階段要打破行業壟斷。一要對行政性壟斷行業進行分拆重組、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允許私營企業進入該行業參與競爭,同時,要加強政府對各種壟斷性行業的監管。二要對經濟性壟斷行為也應給予充分關注,一旦出現,要依法加以限制或制裁。

(二)改革審批制度

要對政府所有的審批事項進行逐項研究,確立每項審批事項的去留。要認真研究新的管理方

法,積極運用監督、檢查、備案等手段,加強后續管理,把取消審批事項與建立規范的管理機制結合起來。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建立管理科學、程序嚴密的管理制度,把減少審批的隨意性與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結合起來,增加審批的公開性減少審批的隨意性的自由裁決權。

(三)為創業企業提供多種融資渠道

首先,在拓展創業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時,應該大力發展債券融資。擴大企業債券發行的范圍。盡快制定出創業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的標準,使得發行債券主要不是看企業的性質,而是看企業的規模、信用以及融資后資金的使用方向。

其次,建立專門的創業企業金融服務機構。這種機構的設立有利于不斷積累為創業企業服務的經驗,提高創業企業融資質量,促進金融業和創業企業的健康發展。

再次,建立貸款擔保機構,為創業企業貸款提供擔保。創業企業融資困難主要是由于信用風險較大,銀行不愿對它們提供貸款,如果政府能對創業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或保險,這種困難就可以得到緩解。因此,政府有必要成立相應的擔保和保險機構為創業企業的資金融通提供支持。

(四)對創業企業給予稅收優惠

對從事創業的行為給予稅收優惠。對于創業的優惠政策主要應該包括:對所得稅實行優惠稅率。為鼓勵各種投資主體對于創業企業持續投資,對創業投資主體再投資于創業企業,實行投資抵免。鑒于創業投資的高風險性,為保護投資者的基本權益和投資積極性,應根據創業投資的周期,對創業投資公司實行適當年限的虧損彌補制度。如果投資者出現資本損失,投資者可以得到損失補償,投資者繳納稅收時,可以在稅前從其收入中扣除損失。

(五)加強創業教育

一要轉變觀念,樹立學生創業教育的新理念,建立現代教育觀,增強創業意識。二要轉變教育模式,將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教學。三要搭建創業教育平臺,實現產、學、訓一體化,應該把創業教育與科學研究、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1.景云祥,衛家穩.對創業型經濟的產生動因基本特征、推進機制的再認識.前沿,2006(12)

2.木志榮.國外創業研究綜述及分析.中國經濟問題,2007(6)

3.楊守修.改革審批制度促進政府職能轉變[J].中國財政,2002(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