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試析輕重論演變及其對國民經濟管理的現實意義

林敏 林澤希

論文關鍵詞:輕重論;經濟改革;宏觀調控

論文摘要:輕重論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建立后逐漸形成的一種封建壟斷的專制主義經濟理論。這種理論形成后,對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文章從分析輕重論的概念、內涵入手,著重分析該理論指導下的漢朝經濟改革實踐及其特點,最終落腳于探討輕重論的演進對我國當今經濟管理實踐的現實意義及啟迪。

一、“輕重”概念及輕重理論概述

“輕重”是《管子》輕重論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定概念。它最早是指金屬貨幣分量的輕重,后來漸變為價值大小即貴或賤的同義詞,即由表現貨幣價值的概念演變成表現商品的貴賤的概念。

延伸到輕重理論,其實質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通過壟斷工商業推行經濟上的專制主義。正因為這種理論是研究市場上商品供求和物價“輕重”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封建國家如何利用商品貨幣的“輕重”變化,對商品貨幣流通進行調節、干預,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經濟目的,故稱之為輕重論。

二、西漢武帝時期輕重理論指導下的經濟改革及其成效

輕重理論早期最深入的實踐運用要追溯到漢王朝時期。它直接指導了桑弘羊主持的經濟改革,有力地扭轉了漢王朝財政收入不足的局面,促成了漢朝的鼎盛發展。當時桑弘羊對輕重理論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整頓和發展鹽鐵官營。鹽鐵是人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漢初在“無為而治”思想指導下,鹽鐵生產放任。到了武帝時期,為解決財政不足問題,桑弘羊呈諸武帝批準,對鹽鐵官營進行整頓。他設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區主管各郡國的鹽鐵、均輸,代表朝廷貫徹和執行有關經濟政策。在整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鹽鐵官營事業。從此,鹽鐵官營以更大的規模在全國范圍內蓬勃地開展起來。

第二,推廣均輸。試行地區以賦稅形式交給政府的物資,定為一向由工商奴隸主運往外地銷售的那些土特產。上交后有多余的,由政府收購,由均輸官將其運往貴價地區出售。朝廷所需的物資則用錢到價錢低的地方購買。這種辦法既克服了貢輸中存在的中途損耗、運費高昂等問題,還限制了工商奴隸主的投機活動,又使國家獲得商業利益。

第三,實行平準。平準就是政府在京師和各商業城市進行商品買賣,“貴即賣之,賤則買之”,使“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而萬物不得騰踴”。為了保證這一政策的成功,在京師設“委府”(商品倉庫),貯存大量商品,作為調節物價的后盾。

桑弘羊實行的這三項政策,進一步打擊了工商奴隸主的掠奪和兼并活動,使封建國家占領了主要工商業陣地,促進了在封建國家控制下的工商業的發展,鞏固了封建制的經濟基礎。而又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源泉的充裕。國家呈現“民不益(加)賦而天下(國家)用饒”的繁榮景象。

三、從管仲時代到桑弘羊輕重論呈現出的新特點

從管仲時代到桑弘羊,輕重論在實踐中經受檢驗的同時,也經過一系列的演進和發展,從而不斷呈現出與《管子·輕重篇》即前期輕重理論不同的一些新的特點。

(一)國民經濟管理的重心不同

前期輕重論認為,貨幣和糧食是封建王朝控制全國經濟,奪取“輕重之勢”的關鍵。但是,這種把貨幣和糧食視為重心的思想,并不完全適用于封建國家經濟管理實踐。一方面,貨幣是一般等價物,糧食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這二者的輕重變化對國計民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封建國家人為地制造貨幣流通量的時多時少,糧食價格的暴漲暴落,以操縱物價,謀取暴利,必然會引起市場活動的嚴重混亂,引起國民經濟的劇烈的震蕩,其結果弊遠大于利。歷史上,漢武帝幾次在貨幣上做文章,實行貨幣減重。但事與愿違,卻方便了富商們渾水摸魚,是個嚴重的教訓。另一方面,封建社會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絕對統治地位,盡管在西漢時代,商品經濟有所發展,但是商品交換在整個封建經濟中仍然不起決定性作用,只有很小比重的糧食進入市場,轉化為商品。

鑒于封建國家通過壟斷貨幣來掌握糧食并不符合中國封建社會的實際情況,故而,桑弘羊把國民經濟管理的重心轉向鹽鐵、均輸和平準,以達到控制工商業,打擊富商,增加封建國家財政收入的目的。

(二)對鹽鐵的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實行全面控制

前期輕重理論提出的“官山海”,主要是對鹽鐵的流通方面加以壟斷,通過鹽鐵專賣,增加財政收入。他們不主張封建國家直接控制和經營鐵的生產,而是提出與私人三七分成。

桑弘羊的鹽鐵官營,不僅限于流通領域,進一步發展到干預和控制鹽鐵的生產過程。當時工商業中的奴隸主殘余勢力,不僅在鹽鐵的流通方面采用奴隸制經營,而且驅役大批奴隸,從事鹽鐵生產,而封建國家壟斷經營后則用“發征”、“更徭”等徭役取代了奴隸勞動。這更徹底的鏟除了奴隸制殘余,使封建生產不僅在鹽鐵的流通領域,而且在生產領域均取得統治地位。桑弘羊的官營鹽鐵工業,還是較大規模的手工工場生產,人力、物力、財力都有較好的保證,有雄厚的資金和齊全的生產設備等,因此官營鹽鐵工業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比起私營有更大優越性。

(三)在保持物價穩定的基礎上,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前期輕重論雖然提出了調節物價的要求,“貴賤可調”,以打擊富商巨賈的投機活動。但是他所著重分析的是封建政府如何人為地造成物價的漲落,掌握時機,賤賣賤賣,以增加國庫收入,穩定物價畢竟居于次要地位。

桑弘羊的經濟改革,實質上也是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產品,增加財政收入。但是,他比較重視穩定物價,保持市場上商品供求平衡。即使對鹽鐵這樣為廣大人民所必需的東西,也不任意加價,而是主張平價銷售。更重要的是,桑弘羊建立了平準機構,調節市場上商品的供求和價格,使“萬物不得騰涌”。同時沉重打擊了富商豪民的不法投機活動。他關于平衡物價的改革為封建政權經營商業,獲取巨額盈利,提供了更穩定更充分的基礎。 (四)在國民經濟管理中,比較注重經濟方法和行政方法搭配使用

《輕重篇》極大夸大了封建國家行政管理的作用,認為借于號令,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實際上在前期輕重論中,經濟方法和行政方法并沒有很好結合。

桑弘羊擔任經濟領導職務后,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他在國民經濟管理工作中,把經濟方法和行政方法結合起來。一方面,主要是依靠經濟組織,運用經濟手段,來調節、干預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桑弘羊取消了告緡令,鹽鐵、均輸等方面的經濟收入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桑弘羊充分發揮國家財政和法令的權威作用,采用行政命令、規定等強制性手段,壟斷工商業,有效地實現了西漢王朝對國民經濟的集中統一管理。

四、以古鑒今,輕重論的演進對我國當今經濟管理實踐的啟迪

輕重論在漢武帝時期經過桑弘羊的充實和推廣,已擴充為包括輕重之勢、輕重之學和輕重之術的封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體系。他還提出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運用輕重論,因為“時世不同,輕重之務異也”,“輕重之制導,而利害之分明也”。輕重論雖然不可否認地存在一定歷史的局限性,但其對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認識對今天仍有啟發。認真剖析輕重論的思想內核,對我們當今的市場經濟建設來說,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國家的有效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

輕重理論的實質便是要通過國家的宏觀調控來達到穩定經濟發展的作用。因而,輕重論者也論證了實行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首先,宏觀調控是平抑物價、富國富民的需要。“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余。斂積之以輕,散行之以重。”同時,也是消除貧富對立,維護社會秩序的需要,“分地若一,強者能守;分財若一,智者能收。……然而人君不能調,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最后,輕重理論者指出國家宏觀調控是減免百姓賦役,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需要。

(二)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措施

第一,輕重論要求封建國家掌握流通手段——貨幣。在現代經濟中,國家也必須通過中央銀行根據一定時期的經濟和金融形勢,對貨幣、信貸總量與結構進行控制與調節,從而保持貨幣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輕重論主張國家掌握貨幣是為了實現統治階級對經濟活動的控制,現代經濟保持貨幣穩定也有類似意義:首先,可以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價值尺度和換算手段,便于企業換算成本和盈虧,有利于國家測算和確定主要經濟比例,促進經濟協調增長;其次,為商品交易提供穩定交易手段,促進城鄉和地區間商品順暢流通;再次,提供一個有效的支付手段,組織國民收入再分配。

第二,輕重論主張封建國家對鹽、鐵實行集中控制,實行國家經營,依靠官營工商業控制市場和物價。在現代社會,國家必須對某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及某些重要行業加以控制或壟斷,在一定范圍內建立和發展國有經濟,以此確保國家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可以保證經濟的穩定發展與社會和諧。

第三,輕重論主張國家通過高價收購來調節供大于求的商品的供求關系,用低價拋售來抑制求大于供的商品的價格的飛漲。現代經濟中,這同樣是政府影響和干預市場價格形成和價格水平變動而采取的一項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例如,為了穩定農產品價格,在糧食收獲季節,我國政府總是要求固定價格敞開收購農民的余糧。在農產品市場供求矛盾較大時,通過政府吞吐儲備的農產品縮小市場供求缺口,穩定市場價格水平。

參考文獻:

1、趙靖.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名著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趙曉雷.中國經濟思想史[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鄭學益.經世濟民:與思想同行[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石世奇.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