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我國M2/GDP比率畸高的原因淺析

郭峰孟卿

摘要:M2/GDP是常用的衡量一國經濟貨幣化程度的指標,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相對于GDP的比率M2/GDP不斷上升,2003年高達1.63,居世界之首,而同期美國只有0.67,與我國經濟水平相近的印度則只有0.6。本文主要從經濟貨幣化進程、金融體制的影響、社會保障機制不完善等方面分析產生此現象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經濟貨幣化;M2/GDP;影響因素 一、問題的提出 M2與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國經濟貨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按照現代金融發展理論的分析,金融發展首先表現為貨幣化程度的上升,隨著經濟貨幣化程度的上升,經濟也將不斷獲得發展,但貨幣化程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將會停止。改革開放30年來以來,我國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銀行信貸活動在經濟中作用的不斷上升,同時貨幣需求水平也不斷上升,表現為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平均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后果就是M2與GDP的比率不斷上升。顯然,這種快速上升并居高不下的貨幣化比率并不能說明我國的金融深化與發展已處于較高水平,這與我國的經濟發展事實是不相符的。雖然我國的金融深化在改革初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這個問題的話,但是從現在看來,很明顯金融深化并不是貨幣化比率畸高的全部答案,這一問題也因此成為了中國金融之謎.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畸高的貨幣化比率蘊含著我國金融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因此,探尋和解答這一問題,對我國經濟和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對M2與GDP比率快速上升經濟原因的分析 (一)經濟貨幣化進程引起的M2/GDP比率上升 M2/GDP的比率不斷上升的經濟學意義是中國公眾的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大于1。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的開放,交易的貨幣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已從產品經濟為主階段進入全面商品經濟為主階段,需要采用貨幣交易的商品越來越多。經濟貨幣化使公眾對貨幣的需求的交易動機增強,從而在長期內引起M2/GDP水平上升。這種由經濟貨幣化率上升所引起的M2/GDP水平上升在世界各國都會出現. (二)金融體制的影響 這種觀點的分析邏輯在于非金融部門的融資結構取決于內部積累和外部負債的比例,非金融部門對以銀行貸款形式提供的外部資本依賴性越高,貸款增量越大,貨幣供應量就越大,因而整個經濟體系下M2/GDP就越高。另外M2/GDP過高隱含著較大的整體支付風險,因而要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改變信用過于集中于銀行的情況,才更有利于經濟體整體金融安全. 除金融市場的結構性因素外,其他一些抑制因素包括銀行體制不健全,國有銀行占據壟斷地位,民營銀行得不到發展;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資金流動缺乏效率等,對貨幣的流動和實際GDP的增長負面影響過大,使得深化金融成為事實上的淺化金融。市場的約束影響了金融自由化的進程。因此中國M2/GDP過高而偏離經濟增長也與金融體制的一些制約因素有關. (三)銀行不良資產比率居高 在2006年6月末中國人民銀行首次公布的中國國有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數據中,四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占貸款總額的25.73%. 在我國國有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銀行,但是由于體制原因,銀行注入企業的大量信貸資金被低效使用或產生無效沉淀,當然只能靠不斷的新增貸款去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推動既定經濟總量所需要的貨幣量越來越大,結果自然是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持續地快于GDP的增長,導致M2/GDP比率的持續上升. 銀行的不良資產比率比較高,一方面,說明銀行的貸款回收比較困難,銀行的貸款周轉慢。為了維持銀行的運轉,銀行必須不斷地提供新的信貸。另一方面,不良資產實質上表現為國內儲蓄的一種扣除,這種銀行投資失敗因為經濟體隱性擔保的存在而無法由最初的投資者(存款人)來承擔,因此中國的M2循環表現為一個具有巨大漏洞的流量不斷衰減的開環,從而使得M2/GDP的比率居高不下。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新增貸款不良資產比率的降低或者原有不良資產的處置都產生的都是對貨幣流通速度的正效應,反映在M2/GDP比例上的影響就是增速變緩.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