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世界經濟危機與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徐向峰 王健林 侯強

論文關鍵詞:經濟危機產業結構升級

論文摘要: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世界實體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中國經濟也沒能獨善其身。為了緩解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防止我國經濟快速下滑,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刺激經濟發展。但在世界性金融危機以及經濟發展周期性的共同作用下,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沒有快速顯現,我國經濟已經開始衰退。我國經濟的下滑是經濟周期性發展的必然,而這種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恰恰為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國應抓住這次機遇,淘汰落后產能,推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將這次危機轉化為實現中國產業結構跨越式發展的良機。

按照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推斷,在世界性金融危機后,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將隨之而來,這個下降周期將不短于5年。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已經不能獨善其身。是隨波逐流,還是滄海橫流,我國應該如何應對?

一、我國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經濟衰退情況下,在國家層面上拉動經濟發展大體有三種形式:投資拉動、消費拉動、出口拉動。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大體也有三種: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貨幣政策。如近期我國的“四萬億”投資、銀行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企業減稅、刺激樓市、鼓勵消費等等。這些宏觀調控政策大多作用于投資拉動和消費拉動方面,力圖通過擴大投資、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長期以來我國投資拉動占經濟增長比重平均都在40%以上,經濟的增長一直是以投資拉動為主,消費、出口次之。投資拉動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在我國經常伴隨著低效、濫用、浪費,甚至腐敗。比如,重復建設、政績工程、豆腐渣工程、資源過度開采、環境污染等等。長此以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難以為繼。那么通過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是否可行呢?我國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就提出要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經濟增長的重點。但實際結果是:2000年,消費拉動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投資拉動高3.6個百分點,自2001年開始,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持續6年落后于投資。消費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也從2000年的63.8%下降至2006年的39.2。這種狀況看上去,頗具諷刺意味。政府要擴大消費需求,提高消費拉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結果卻是消費拉動的貢獻率不升反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我想最根本是:本應由政府提供的關乎民生的公共品(醫療、養老、教育)供給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老百姓來說儲蓄比消費重要得多。

2007年,投資拉動高于消費拉動的狀況初步得到扭轉:消費對GDP增長的拉動7年來首次高于投資,成為“三駕馬車”中的老大。但好景不長,股市大跌。據估算,股市“蒸發”掉了24萬億。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我國最具消費能力的“中產階層”,這直接導致整個社會的消費能力大幅下降。隨之而來的美國次級貸危機、世界金融危機,使更多的人捂緊了錢包。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將目光轉向農村市場。寄希望于從農村市場打開缺口,實現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的目的。事實上,農民除了擁有一點土地外基本沒有任何社會保障,并且同樣要面對生老病死、子女教育等等問題。所以農村市場對于消費增長來說作用不會太大。這樣看來,短期內指望通過刺激消費提振經濟的目標難以實現。

“投資”副作用太大而且不能長久,“消費”也難堪重任,那么出口呢?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今年11月我國出口出現自2001年6月以來首次負增長。造成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金融危機導致國外消費能力下降?還是我國出口商品已經不具競爭優勢?或是其他因素?我國是否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這一現狀呢?

近期,有關歐美發達國家普通消費者消費能力急劇下降的報道屢見不鮮。而一家國內玩具出口商11月對歐美市場的出口額已經下滑近20 %。其中下滑的絕大部分是高端產品,低端產品受沖擊不大。此等例子比比皆是,看來金融危機導致國外消費能力下降是成立的。

我國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出口產品成本就不斷攀升,競爭優勢不斷降低。2007年,隨著人民幣升值、次級債風波、出口退稅下調、新勞動法頒布等諸多因素的作用,僅廣東地區倒閉的企業超過一萬家。再加上,東南亞國家憑借自然資源和低廉的勞動力資源與我國競爭。我國在紡織品、服裝業和機電設備制造業原有的成本優勢已經幾乎消失殆盡。

導致我國出口急劇下降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我國的出口目的地國家過于集中。2007年,僅歐盟、美國、日本就共占據了我國出口市場比例的63%。在這種出口模式下,我國很難規避市場風險。此次金融危機后,隨著歐美國家經濟受到重創,我國出口的急劇衰退,就是最好的佐證。

出口萎縮、消費乏力,政府出臺的種種宏觀經濟政策也只是“寅吃卯糧”的應急策略,至于能不能奏效還要看國內外經濟的走勢。這種內外交困的狀況已經不是我國政府“一己之力”能夠扭轉的了。 二、全球經濟危機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一次良機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世間萬物有弊必有利。隨著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到來,我國經濟也開始衰退,同時也為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所謂產業結構升級主要是指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產業素質與效率的提高。對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主要是指,產業結構由從“微笑曲線”中段向曲線兩端轉移,由勞動密集型為主轉變為技術、資本密集型為主。

出口產品的構成比例可以較為直接的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水平。2007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總出口額的28. 56%,與發達國家40%的平均出口水平相差甚遠。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57 %,但3/4以上是通過加工貿易實現的,其中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占了我國總出口額的50 %,說到底中國只是國外大公司的一個廉價的加工車間而已。目前我國出口商品絕大部分是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勞動密集型產品。這種狀況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產業結構水平低下的現狀。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產業結構升級,但為何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宏觀經濟較好。在宏觀經濟快速發展情況下,即使不進行產業升級,低水平大規模的擴張,也可保證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地方政府缺乏產業升級的緊迫感。

第二,產業升級過程較為困難。產業升級就要淘汰一些落后生產力,鼓勵技術創新、引進技術資本密集的新興產業、培育朝陽產業。這就會導致地方經濟發展速度暫時放緩,財政收人暫時減少等負面效應的出現。這些負面影響會導致地方政府缺乏產業升級的動力。

第三,產業升級需要恰當的時機。在經濟平穩運行過程中進行產業升級,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成本,我國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是以GDP發展速度為主,在這種體制下能付出足夠耐心和成本的少之又少。如果不能出現恰當時機弱化或者改變原有的考核機制,從而為產業升級創造較為寬松的環境,產業升級很難較快實現。

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及即將到來的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恰恰為我國產業升級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第一,我國宏觀形勢日趨嚴峻,低水平擴張已經難以支撐地方經濟的發展;第二,宏觀經濟困難,市場需求的減弱,一些過剩產能和落后生產力自然淘汰;第三,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對于地方經濟發展速度預期會降低,這為地方政府進行產業升級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環境;第四,有一定競爭力的產能也面臨著更大競爭莊力,創新的動力更加強烈;第五,世界經濟的衰退,我國可以用相對較少的成本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吸引國外高端人才;第六,我國投資拉動經濟的特點可以在短期內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有利于將因世界經濟衰退導致的相對過剩資本引人我國,作用于產業結構調整。

三、我國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的優勢

我國在世界性經濟危機即將到來的情況下,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優勢有三:

第一,勞動力成本優勢。面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發達國家技術密集型產業,如軟件外包、高端制造業、產品研發等,面臨空前的挑戰,很多企業已經大幅裁員,其降低企業成本的意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而降低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能由成本更低地區完成的生產環節轉移出去。雖然我國低技術水平勞動力成本優勢已經減弱。但在較高技術水平勞動力層面成本優勢依然明顯,而且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優勢極其明顯。

第二,發展環境優勢。目前我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國際產業轉移,提供了更為優越的硬件條件。再加上我國的對于產業鏈高端階段的產業轉移,提供的優惠政策是很多國家難以比擬的。如果我國能抓住這次機遇,引進來、走出去。一方面將資金投向引進國外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領域;另一方面,鼓勵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到國外并購國外擁有核心技術和完善營銷網絡的跨國企業。那么我國倡導很久的“產業升級”,也許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第三,發展潛力優勢。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直是由投資和出口拉動,今后的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國將著力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移到由內需拉動上來。隨著內需的逐步增強,以及全民性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建立,國內市場將極為廣闊。屆時,那些已經在國內建立生產、研發基地的企業將具備相當大的競爭優勢,發展潛力不言而喻。

在這個世界性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產業升級注定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如果我國政府能有一種臥薪嘗膽的決心,韜光養晦,在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拿出一部分力量,對內培育、支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對外引進、并購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轉危機為機遇是大有可能的。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