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方法探討
劉進
摘要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是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的一個分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評估分析方法。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與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的關系,以及有關問題進行初步探討,以為水資源環境的經濟核算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指標 1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 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是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的一個分支。其實質是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礎上,將廣義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因素加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方法研究,一般需要針對一個具體年度,一是對年度的國民經濟進行核算確定部門間經濟流量關系,二是針對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方法進行研究。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其重點是對方法的研究,既要借助基礎核算體系,也要借助現有資料與成果[1]。 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是在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需要利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包括資源和狹義環境在內的廣義環境因素納入經濟核算體系。在分析過程中涉及2個主體系及其下屬的分支體系之間的關系問題。第1個主體系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其下屬的分支體系有關于水方面的經濟核算體系等;第2個主體系是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其下屬的分支體系有森林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等。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成熟的經濟核算方法,多年來,政府一直采用這一體系對經濟社會進行核算,其結果以經濟統計年鑒方式向社會發布[2]。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是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基礎上新誕生的核算體系,方法還不成熟,正在研究探索之中。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與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的實質性差別在于:前者計算了純經濟領域(不包含環境投入在內)的GDP,后者需要在前者的基礎上,將廣義環境因素加入其中,再計算出一套所謂綠色的GDP,即經過環境調整后的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稱之為EDP(俗稱綠色GDP)。 2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指標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研究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基礎,因此需要了解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關鍵技術、結構關系和核心指標。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核心的指標之一是國內生產總值(GDP),而計算GDP所采用的技術是投入產出分析方法。這種分析一般分為42個部門投入產出表和122個部門的基本流量表。其主要的研究分析內容表現為:一是反映部門之間的經濟流量關系,這是進行方法研究時所需要的最為重要的資料內容;二是最終使用方面的總產出內容;三是增加值即GDP,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和增加值合計項。 3問題探討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經濟進行核算時,將來自環境的各類自然資源視為“免費”,自然環境的惡化也被視為“無代價”的。結果是包括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在內的環境對經濟的作用沒有在經濟統計核算中得到識別。因此,采用經濟核算方法對經濟狀況進行統計,需要考慮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能否持續支撐經濟增長問題。目前研究水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只是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