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優化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
寇曉慧
【摘 要】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逐漸成為我國擴大高等教育辦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擬從社會需求導向的視角,對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關鍵詞】社會需求 課程設置 課證融通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國經濟建設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下產生的一種新類型的本科教育。研究型高校主要培養理論型人才,高職類院校主要培養技能型人才,獨立學院應該培養的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應用型人才。相對于其他行業,對于外貿企業來說,能夠直接進入業務狀態的專業人才才是它們所需要的。某些擁有大專學歷的人在外貿行業也做得很好,這就說明了外貿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的不是高學歷人才。因此獨立學院應該從自身的生源狀況出發,定位于培養適應社會實際需求的應用型外貿人才。 一 社會需求導向下的獨立學院國際貿易課程設置的原則 1.堅持強化理論教學與加強動手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專業理論水平與業務技能高、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己任,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實驗室和基地建設為依托,努力推進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專業建設。堅持強化理論教學與加強動手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建設道路。盡快提高學科的整體水平,形成結構合理、優勢和特色明顯的學科體系。 2.專業方向要適應社會的需求 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應是獨立學院的辦學方向,所以獨立學院在政府和本院招生就業辦信息的基礎上,要加大對社會市場的調研和預測工作,提高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可以聘請以專家為核心的專業指導組,進行評估調查,以保證專業設置適應社會的需要。 3.加強學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 獨立學院的專業定位不應該是研究型、專業型的,而應是應用型的。我們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首先是注重綜合業務能力的培養,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拓寬就業面,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對學生管理能力、心理承壓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組織策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二 社會需求導向下的獨立學院職業課程設置 社會需求導向下的獨立學院課程設置強調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是學生適應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獨立學院的職業課程設置又要與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體現不同。 1.突出外語與外貿并行的特色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外語水平要求很高,客觀上要求在專業課教學時應采用雙語教學,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要重視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要設計相關課程而且加大基本技能訓練,如,設置商務英語閱讀、報刊選讀等;另一方面,要在相關課程上采取雙語教學,如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等課程。 2.按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 外貿知識反映在專業課的安排與設計上,根據社會需求,可以推進“職業資格證書標準課程化”,形成“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考慮將報關員、單證員資格證書嵌入人才培養方案,并使課程教學大綱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相銜接,使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與職業考證的內容、要求和時間相一致。使學生畢業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還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考取用人單位認可程度高、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應的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另外,還有其他可獲取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包括: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相關課程科目: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員資格證書,同樣可以開設相關課程體系。 以上課程設置可以專業任選課的課程形式體現,只要求修夠規定的學分即可。 另外,在專業核心課及專業必選課中的某些課程,如《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報關實務》、《報檢實務》、《貨運代理實務》等課程中交叉重復部分需要整合。
參考文獻 [1]李瑢.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8(10) [2]劉楊.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整合的必要性[J].黑龍江對外貿易,2009(9) [3]王強等.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