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的動因分析
蔡志剛
【摘要】 本世紀初,我國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迅速發展,戰略聯盟成為大型煤炭企業規模擴張和市場營銷的主要模式,是大型煤炭企業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本文從大型煤炭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狀態入手,分析了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的外部動因和內部動因,以使企業能更好地明確建立戰略聯盟的動機及目標,為聯盟成功打下基礎。研究發現,政治與政策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技術因素是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的外部動因,而彌補戰略缺口、追求規模經濟、降低經營風險、獲得共生經濟效應和知識經濟效應是其內部動因。
【關鍵詞】大型煤炭企業 戰略聯盟 外部動因 內部動因 我國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炭消費在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長期穩定在67%左右,煤炭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發展、煤炭產業政策調整的背景下,大型煤炭企業對其行業環境各要素(煤炭用戶、運輸企業、政府、市場運行規則及市場發育程度)進行了重新認識與反省,建立了與下游企業(如鋼鐵、電力等企業)、協作關系企業(如鐵運、航運及港口等企業)以及地方政府等的戰略協作與戰略聯盟。戰略聯盟成為大型煤炭企業規模擴張和市場營銷的主要模式,是大型煤炭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戰略問題。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型煤炭企業紛紛建立戰略聯盟?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的內外部動因有哪些?本文將從大型煤炭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入手對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的動因進行分析,以使企業能更好地明確建立戰略聯盟的動機及目標,為聯盟成功打下基礎。 一、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的外部成因 1、政治與政策因素 影響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的政治和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國家的整體形勢和有關煤炭行業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及長遠規劃等。 (1)中國政治穩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旺盛,2006年就預計煤炭消耗會超過21億噸。《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能源產業要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及多元發展,構筑穩定、經濟及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建設大型煤炭基地,調整改造中小煤礦,開發利用煤層氣,鼓勵煤電聯營。該項政策既有力地支持了煤炭企業走規模經濟、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又對煤炭企業生產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而2005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更加明確了煤炭集中化政策,提出大基地、大集團規劃,制定了13個煤炭生產基地規劃,形成了我國政府煤炭生產基地的戰略格局。 (2)國家關于煤炭行業法律法規。隨著《煤炭法》的出臺和國家對安全生產監督力度的日益加大,煤炭行業實行了行業準入制度,無證經營被依法取締,落后生產力被依法淘汰,煤炭行業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國家修改了煤礦維簡費提取使用管理辦法,提高了維簡費提取標準,增設了煤礦安全費用,同時安排國債資金用于煤礦安全治理整頓和產業升級,為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2、經濟因素 影響煤炭產業發展宏觀因素主要包括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經濟資源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等。 (1)宏觀經濟的高速運行刺激產品需求和投資需求,最終拉動煤炭市場需求增長。本世紀頭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再翻兩番,預計到2010年我國國內煤炭需求在25億噸以上。我國2006年石油進口依存度已接近50%,我國石油緊缺、煤炭資源豐富的結構特點決定了發展煤化工產品的方向。世界范圍內的石油短缺導致各國紛紛將目光重新定位于煤炭,造成國際煤炭市場的需求有所增加。 (2)國家越來越關注區域經濟的發展。東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提出為煤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它既為單個企業自身提供了強力支撐,又為企業的外部市場打造了良好環境。 (3)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煤炭市場發育程度的不斷提高。在我國市場經濟完善、市場秩序規范的過程中,我國大型煤炭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逐步提高。煤炭價格在經歷多輪次改革后,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經營的自主權得到制度保證。 3、社會因素 (1)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社會背景下,煤炭企業作為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的先導產業,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這有力地支持了勞動密集型煤炭產業的發展。 (2)稀缺的鐵路運輸資源。運輸資源是形成煤炭市場的前提,鐵路運輸的快速發展不斷擴大著煤炭市場、促進著煤炭企業快速發展。同時,運輸資源的稀缺性又為具有區位優勢的煤炭企業發展提供了外部支持;煤炭資源與鐵路資源的依賴性為路礦企業建立聯盟奠定了基礎。 4、技術因素 (1)大型煤炭基地先進的技術裝備,煤炭開采效率和組織管理水平的快速發展。煤炭技術裝備和管理體制的創新造就了產能1000萬噸/年的礦井和1億噸/年的煤炭生產企業,同時也為大型煤炭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示范性和激勵性作用。 (2)煤炭潔凈煤技術以及煤變油技術、煤氣化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發展和研究正對傳統的井工開采技術提出挑戰,增加了煤炭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 (3)傳統井工開采技術相對成熟以及生產技術與管理的經驗性為擁有豐富技術資源的大型煤炭企業發揮其先導優勢提供了技術空間。 (4)隨著深部煤層開采技術的成熟和煤礦安全技術的進步,大量難采資源的開采已成為現實。 (5)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下游行業技術進步、設備更新,煤種利用的限制被大大地突破。除同一煤種競爭外,替代性競爭也在增強。以貧瘦煤為設計煤種的電廠,可以摻燒部分無煙煤;水泥、化工和冶金等行業對于不同煤種技術的適應能力也不斷提高;配煤技術的發展、配煤能力和配煤效益的提高也給煤種間的替代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煤種替代性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