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陳繼楊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及發展
從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顛覆了起初的發展規模和商業模式。它基于成熟的互聯網技術、穩健的移動通信技術,充分實現了資金融通、便捷的第三方支付,以及信息中介等創新性金融服務模式,另外商業銀行推出的電子銀行類似的產品也歸屬于其中。
互聯網金融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和金融產品的融合,在我國發展已有多年,其低成本,高效率,高覆蓋率的特點,受到大眾的認可和接納。從 2012 年互聯網金融這個詞匯的產生,到2016 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正式成立,這段時間內,互聯金融已經逐步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青春期。正如大家所熟悉的,在互聯網金融被提出之前,類似的產品已經開始應運而生,其中最為典型的第三方支付系統是最為熟知的。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以及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和衍生,越來越多投資者及投機者開始涌入市場。由于互聯網金融本身發展的自由、便捷,以及低門檻高收益的特點,不乏不法分子隱匿其中,違規操作,擾亂市場,造成市場風險。雖然 2014 年 4 月份國家針對這一現象已經提出并展開風險防范工作,但仍然無法徹底治理。類似高利校園貸、網絡詐騙、暴力催收以及連續出現的金融傳銷事件頻頻爆出,這些事端又何嘗不是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發展所導致的。2018 年末,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再次提出,要將互聯網金融靈活運用到實體經濟中,進一步加強金融管理和風險防范,維護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誠然,互聯網金融在發展中,只是在嘗試搭建一個平臺,達到去中間化的目的,它并不能改變金融的借貸本質,但是卻極大程度上擴大了金融風險,這必然也會引發我們新的思考。
二、金融科技概述及發展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高速發展的同時,發達國家對于金融科技的概念已展開深入研究。隨著 2014 年金融科技在我國的提
- 66 -的風險管控問題,引起人們的反思。在利用互聯網去直接創造的同時,我們是否更應該考慮,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有效的締造。于是,大數據、云計算服務、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發展問題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比起互聯網金融重視的模式和場景,金融科技更注重技術的革新。
金融科技的發展核心,在于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完善體驗及其規模的不斷拓展,同時合理降低成本和嚴格加強風險管控。金融科技大數據時代下,金融服務更注重數據的獲取、存儲、處理及可視化管理,從源頭解決金融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在成熟的互聯網環境及發達的通信技術前提下,大數據管理也為更多的新型金融服務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隨著云計算服務的不斷成熟發展,有效實現了資源的按需分配,金融云服務快速進入大眾的視線,人們熟悉的云物聯、云安全、云存儲等一系列活動,開始在金融服務業深入展開。而對于人工智能的探索,金融行業也同樣處于領先地位,無論是智能客服服務、智能識別、信用風險評估,以及投資風險評判和金融監管角度,都有了快速的發展。人工智能不僅解決了人為操作上的風險及道德風險,同時還顯著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服務效率。而在金融服務業中,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得到了高度重視,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數據管理模式,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了開放性、自治性、數據不可篡改下及匿名性等特點。
三、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關系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發現,二者都基于互聯網及通信技術的高速快捷發展的前提下產生的。而不同的是,互聯網金融更趨向于一種金融運營模式的轉換,更強調客戶的消費習慣的轉變。而金融科技是從金融服務業發展本身出發,更強調的是產品的締造和改善,它不僅可以改善客戶的消費、投資習慣,甚至對整個金融行業、市場都產生深遠的影響。從宏觀運行的角度看,金融科技的發展必然導致金融穩定框架的變革,且面臨更新的調整。
從某種意義上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喚醒金融科技的孕育和締造,互聯網金融僅僅是金融服務業在時代發展的開始,它必將需要技術的革新來加強和完善它的空缺。從目前的發展看到,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仍依托非金融機構的創新發展,鋪天蓋地的 P2P 網貸、理財系統,不斷創新更替的第三方支付系統,甚至很多機構從開始轉向中間信息平臺,這種盲目地去中間化發展和缺乏管制地金融化發展,必然會引起不斷地風險和矛盾地激化。而在金融科技地推進下,將金融和科技融合,不再沉溺于盲目地去中間化,而從生活化、經濟化,多角度進行創造性發現。例如,在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方支付中,加入人臉識別系統、指紋識別系統等人性化高科技元素。這些都是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務發展中,不斷創造和發現的新價值。隨著大數據時代的遞進,云計算的不斷完善,以及區塊鏈技術的完善運用,必將為金融服務業在互聯網環境的發展獲得新的生機。
四、互聯網金融發展困境
目前,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產品形式有依托電商平臺而盛行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傳統銀行的相關金融業務由電子和互聯網渠道替代,互聯網理財產品中介,多方互聯網創新借貸平臺等。從上述的基本介紹,到此處對產品形式的概述,不難發現,對于互聯網金融,目前市場盛行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便捷和綜合的渠道。低成本、高效率、廣覆蓋和肆意蔓延的特點,無疑給產品本身的管理及風險造成很大困境,和傳統金融行業的嚴格風險管控相比,互聯網金融必然在嚴格的市場監管下逐漸萎縮。而從消費者角度,互聯網金融在未來的發展中,將逐漸退化為網絡中介身份,而完全去金融化。
在互聯網野蠻發展和缺乏監管的曾今,鋪天蓋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造成了市場亂象,這同樣也為目前的市場造成了發展瓶頸。作為消費者、參與者,要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產品,何為理財?何為借貸?何為眾籌?等這些疑問,無疑是大眾對金融企業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質疑。故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困境也正在這樣緊縮的環境下變得尤為難堪。拋開小眾平臺,主流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都開始有了運籌帷幄的新方向。
五、金融科技發展機遇和挑戰
承上述的基本概述,不難發現金融科技的發展更注重產品本身,而在互聯網高速推進的今天,這樣的發展是新的際遇,而對于產品的發展也是困難重重,無論是模式、技術、產品都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從模式上,互聯網金融重在用戶獲取和項目獲取,而金融科技的發展,更注重的是技術升級和服務提供,用真正的高收益獲取客戶,從客戶的角度去開發新的項目,相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這樣的發展模式延伸性更強。從技術角度,互聯網金融源于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而金融科技開始導入大數據、智能科技、云計算、生物識別等新技術。無論是從產品,還是從發展渠道,這樣的技術發展必然給金融發展開辟更為活躍的市場。從產品角度,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核心產品主要是網絡信貸、網絡保險、P2P 等都是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所產生的產品,而金融科技將更專注金融機構本身的改善和客戶服務的深入提升。當然金融科技的發展,并不是互聯網金融的消失,而是在進一步的推進和提升。
從目前的市場發展看來,金融科技有著豐富的發展機遇,當然在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道路上,也是面臨著各種瓶頸和挑戰,以上從模式、技術、產品三個角度的初步認可,就不難發現,在未來迫切的挑戰局勢。
六、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協調共進
在目前的發展境遇中,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從客戶角度,還是金融服務角度,數量都呈現著快速攀升的趨勢。在這樣的環境下,遏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不可取的,基于此,我們勢必可以考慮金融科技的協調發展。其實,若僅單純地考慮金融科技的發展,市場又要如何拓展,這也是目前面臨的難題。針對這樣的問題,筆者從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兩個角度展開以下幾點討論: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網絡借貸平臺發展愈發迅猛,便捷的社交網絡給借貸平臺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豐富的借貸平臺,也解決了很多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困境。然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借貸平臺,還是借款人,都不可避免的遭受一定的金融風險,借款人和貸款人之間嚴重的信息不對成問題也成了最大的風險源頭之一。而從金融科技角度,大數據環境下,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分析及可視化,都將給互聯網借貸市場的
參與者提供風險信號。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靈活的投資平臺,也是中國投資者所看好的。尤其是人們較為關注的眾籌平臺,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一切并不如所愿,在眾籌過程中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依然難以避免。尤其對貿易融資渠道,更是存在很多融資困境。而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下,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應用實現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國際保理等貿易金融業務交易信息的傳遞、債權的確認及單據的轉讓全電子化流程,彌補相關系統平臺缺失,規避非加密傳輸可能造成的風險,提高業務處理效率。
七、結論
誠然,不管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科技,它們的協調發展無非是為社會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國家基礎建設的發展和完善。從互聯網通信技術的發展,完善的國家信用監管體系,以及金融服務行業的管理和成長,都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前提。于此,在我國,無論是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制管理還是金融科技的締造和發展都肩負著沉重的責任。
[1]孟永輝.互聯網金融面臨三大升級,金融科技如何應對新風口[J].科技與金融,2018.11(9).
[2]廖理.金融科技任重道遠[J].清華金融評論,2016(10).
[3]王聰聰,黨超,徐峰,鐘立新,杜煒.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創新和財富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12).
[4]張興軍,李東榮.金融科技“風口”的導航人[J].中國經濟信息,2018.
[5]李鑫 .當金融科技遇到大零售:融合與局限[J].銀行家,2018.205(11).
[6]姚珊珊,滕建州,王元.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稅務與經濟,2017(2).
[7]韓強.互聯網金融的危機與出路[J].探索與爭鳴,2018.348(10).
[8]馮玉芳.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5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