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會展旅游對城市經濟的影響

李建君

摘要:會展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通過對會展、旅游與會展旅游概念的界定,使對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分析會展旅游的特點及其對城市經濟的影響。 關鍵詞:會展;旅游;城市經濟;影響

會展旅游是近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旅游行業,中國會展旅游現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會展旅游業發展迅速,年增長速度大大高于中國其他領域經濟總量的增長。國務院[2008]134號文件,要求“利用節假日閑暇時間多,喜慶氣氛濃,群眾購買欲望強的特點,積極開展各類營銷活動,擴大市場銷售……促進會展業發展,帶動相關的住宿、餐飲、交通、通信等消費。” 一、會展、旅游與會展旅游 “會展”,狹義地說是會議和展覽的統稱。而廣義的會展不僅包括會議(Meeting)和展覽(Exhibition),還包括獎勵旅游(Incentive)和大型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運輸、廣告、交通等行業,是會議、獎勵旅游、大型活動和展覽的總稱(MICE)。 “旅游”是指人們為了消遣、商業和其他目的離開通常環境去往他處并在那里逗留連續不過一年的活動,這些人不會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業,其根本特點就是旅游者的“異地性”,這與會展及會展旅游極為相似。 “會展旅游”簡單的說是會展業與旅游業有機結合的一種旅游產品形式。國內知名會展專家應麗君(2003)認為會展旅游是由于各種類型的會議、博覽、展覽等活動舉辦而產生的一種旅游產品;會展旅游是一種新型的主題式專項旅游產品[1]。對于會展旅游的定義,不同學者的觀點不同,這里采用國際上的定義:會展旅游就是MICE,即會議旅游、展覽旅游、節事旅游和獎勵旅游。 二、會展旅游的特點 會展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在一些旅游院校與旅游企業已經引起關注,研究越來越深入,它被認為成為改善旅游業產品結構的一個支點,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的一個新的動力。在當前經濟條件下,會展旅游漸顯繁榮,充滿活力與競爭,呈現出以下特點: 1.消費檔次高。由于會議人員的費用通常由公司或政府負擔,都是因工作帶來的旅游,一般不會太計較價格,更重質量,特色、服務等,而且參加會議、展覽的人士通常都是有一定地位和職務的人,收入水平高,對產品和服務要求較高。他們與普通旅游者相比,消費檔次高,消費能力強,服務要求高。 2.停留時間長。一些會議、展覽,特別是國際性的會議展覽,持續時間長,因此會展旅游者停留時間比普通旅游者要長。根據拉斯維加斯會議及展覽協會提供的數字,會議旅游者平均每人在該市停留4.1個晚上,而普通旅游者平均停留僅為3.7個晚上;據香港貿發局提供的資料顯示,1999年香港普通觀光旅游平均停留3.36個晚上,消費4 778港元,而會議旅游和獎勵旅游者停留5.1個晚上,消費10 060港元[2]。 3.綜合效益大。會展業是高盈利、高收入的行業,據有關專家測算,利潤率一般有20%~25%以上。從國際上來看,在瑞士日內瓦,德國漢諾威,美國紐約及新加坡、香港等世界著名的展覽城,會展業帶來了巨額的利潤和城市繁榮。美國每年舉辦200多個商業展覽會,所帶來的經濟收入高達38億美元。2000年香港舉辦了60余個展覽,240個各類會議,吸引了31萬海外參觀者,這些人平均在港停留4.8晚,人均消費1.61萬港幣(不包括參展費用)。 會展旅游的發展還能為城市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推進城市市政建設、提供就業機會、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如1996年舉辦漢諾威世界博覽會,德國政府撥款70億馬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使漢諾威成為世界公認的“展覽王國”,并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 4.創匯能力強。由于國際性會議和展覽吸引的海外客商不僅數量大,而且消費檔次高,因此與普通旅游者相比能獲得更多的外匯收入。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參展商為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例如即將舉辦的2010上海世博會,參展國家達到歷史之最,其中有一項就是展示美食的,可以讓大家吃到正宗的外國美食。 5.不受季節影響。一般旅游,由于旅游地區的自然條件和旅游者的閑暇時間分布不均衡,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例如,每年的春秋兩季,尤其是勞動節、國慶節期間,是中國各大城市的旅游旺季。游客可能會因為天氣或其他原因而放棄一次旅行計劃。但是會展旅游,尤其是會議旅游,因為他們是在會展或是會議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不會受氣候和季節的影響,因此彌補了旅游業的不均衡性,增加了旅游淡季的營業收入,而且還促進了旅館業等旅游服務行業的穩健發展。 會展旅游綜合會展業和旅游業兩大產業優勢而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是會展業優先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旅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會展旅游對經濟的影響 會展旅游為城市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商機,開發出一個極大的市場。在法國一年舉辦的700多個國際會議中,巴黎占了400 多個,1998年,巴黎的會展旅游收入就達到了40 億法郎,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會展之都;2002 年上半年,在浦東召開的各類會議達407 次,游客達734 萬人次,使浦東的旅游收入超過15 億元[3]。這些例子都很好地說明了會展旅游對城市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1.會展旅游能為城市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城市發展會展行業,一般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昆明市99 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會展期間,參加者近千萬人,均告爆滿,出入昆明的飛機票、火車票也售罄。大批游客如潮水般涌入,給云南的旅游、餐飲、娛樂、賓館、交通、通訊等行業帶來了滾滾財源,僅前九個月的旅游總收入就達174億元,同比增長62.45%,旅游外匯收入達2.38億元,同比增長31.8%[4]。可見會展行業的發展,給會展的舉辦城市創造了豐厚利潤和空前繁榮。

2.會展旅游有很強的產業帶動作用。會展旅游消費主要包括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旅游方面的消費,而無論是國內數據還是國外數據都已經證明,商務會展游客是不同旅游細分市場中消費支付能力最強的群體。因此他們的消費注入會展舉辦城市,很大的增加城市交通通訊,住宿餐飲,旅游娛樂各個部門的收入,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中國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會展經濟發展迅猛,現已初步形成規模化、規范化的會展經濟體系。就上海而言,有40 多個海內外知名國際性會展選擇在上海定期舉行。上海有四大著名展覽場館,2000 年上海舉辦了199 場展覽會,而APEC 會議更是提升了上海會展業的地位。再看廣州,中國最大的廣交會每屆成交額超過150 億美元,帶來的直接收入是60 億元人民幣。有資料稱,廣州一次大型會展,其投入和所帶來的相關產業的產值之比是1∶10 。北京在舉辦奧運會成功后,發展會展旅游更有優勢。會展業對相關產業經濟的平均拉動系數為1∶9[5]。 3.會展旅游的開展能實現城市產業升級。會展旅游的前提是舉辦國際性會議和展覽,由此而引發的旅游。舉辦國際性會議或展覽必須要有相應的設備與之匹配,為了迎合需要,必須建造大型的場館設施,如為了舉辦2008奧運會,成功的建成了鳥巢,奧運村等基礎設施;為了2010年的世博會,上海在浦東建立世博會展中心。這些設施在舉辦完展覽之后,必定會引來大批國內外游客前去觀光。會展有助于企業了解有關產品和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學習、引進和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加速技術的傳遞和流動,加強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一個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 4.會展旅游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營銷成本。會展是最為有效的營銷中介。在每個大型會展之前,會展舉辦方都會利用各種手段大肆宣傳,增加其知曉度,這就從一定程度上為參展商做了一個宣傳,只要在展覽期間好好表現,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接觸各個行業或市場的眾多客戶,讓他們發現未曾有過的消費品或消費信息,促成大范圍、高效率的溝通與合作,實現供給信息與市場需求高密度、低成本,面對面的配置,免去自己花大量成本為自己做宣傳。 5.會展旅游的發展能增加社會就業。據統計,在香港每年會展業大約可提供90 000 個就業機會,1996 年在德國漢諾威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創造了10 萬個就業機會,獲得了145 億馬克的利潤及45 億馬克的稅收。英聯邦展覽業聯合會計算得知,每增加1 000 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就可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而在中國,專家預計會展業的帶動效應相對弱一些,但無論如何,對于人口密集的中國大城市而言,會展旅游的發展無疑為增加城市就業提供了一條有效的渠道。另外,會展旅游可以與旅游消費券聯系起來。發放旅游消費券也是拉動旅游消費的一種方式。國際官方旅游組織聯盟(世界旅游組織的前身)認為,旅游消費券的收入彈性系數為1.88 [6],也就是說,消費者收入每增加1個百分點,旅游消費就會增加1.88個百分點,因而“乘數效應”明顯。所以可以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會展旅游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對其整體規劃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強,就旅游行業而言,會展旅游并非大眾產品,但確是旅游行業中最能創造經濟效益的一個分支;而就旅游產業的功能而言,會展旅游的開展,將最能體現旅游業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所具有的價值。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