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鉆石模型的廣州紡織品服裝競爭力分析
陳海燕
摘要:紡織品服裝業是廣州市三太傳統支柱產業(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和建筑材料)之一,在廣州市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鉆石模型分析廣州紡織品服裝競爭力形成的五大要素,提升對廣州紡織品服裝業競爭力的認識。
關鍵詞:鉆石模型;廣州紡織品服裝;競爭力
1引言
中國的服裝業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裝,其中一件來自于中國生產。廣州是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重要城市,2008年全球經濟惡化的速度不斷挑戰各行各業所能承受的極限,廣州紡織服裝的運行也陷入低谷。
1990年,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Michael.E.Pot-ter)教授對美國、英國等10個全球重要貿易國進行系統調研后,在繼承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獨樹一幟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國家競爭優勢的核心內容即為“鉆石模型”,是波特教授提出的一種描述國家競爭力的理論模型,主要包含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撐產業,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4個基本因素,連同機遇與政府2個輔助要素,彼此相互依賴,共同構成動態互動的菱形架構系統。
波特鉆石理論模型立足于產業,通過連接微觀的生產和需求要素以及宏觀層面上的政府要素,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連接起來。基于鉆石理論模型,如何提高廣州紡織品服裝的競爭力,穩定服裝出口的貿易地位。
2基于鉆石模型的五大要素的分析
2.1服裝生產要素
波特把要素條件歸為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知識資源和資本資源等,其中。物質資源以及初級勞動力資源屬于基礎要素條件,通信設備、受過高等教育人才、科研設備和技術訣竅等屬于高級要素條件,高級要素條件對競爭優勢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從服裝生產的基礎要素來看,廣州做為華南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優勢。成立一個服裝企業的門檻低,制作服裝的技術含量低。其次,從服裝生產的高級要素來看,工廠的基礎設施畢竟薄弱,還處于幾十年前的那種半手工半機械階段。從事服裝面料以及款式設計的人才較少。大部分出口企業幾十年來。只忙于眼下的訂單和利潤,忙于與同行業的在財和物方面的競爭,根本無暇在產品的技術革新、升級換代上下功夫,不愿意增添現代化的加工、檢測手段和設備,更不愿意在研發新產品、創造企業資助品牌的產品上下功夫。
2.2服裝的需求條件
波特認為需求狀況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制約因索。衡量一個市場的需求狀況。需要從消費者的數量以及購買力來作出綜合判斷。廣州紡織品服裝行業是非常有活力和基礎的行業。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底。廣州具有一定規模(不包括個體企業)的服裝企業有2800多家,年銷量約385億元人民幣,總產量約8.3億件,工業圊區6個,專業服裝批發市場38個。隨著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逐漸成熟,服裝競爭由價格吸引轉變為質量吸引。
2.3服裝產業的相關支持產業
對形成國家競爭優勢而言,相關和支持性產業與優勢產業是一種休戚與共的關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們注意“產業集群”這種現象,就是一個優勢產業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國內相關強勢產業一同崛起。首先,從服裝產業的上游支持產業來看。棉花流通行業,這個棉紡產業鏈條承上啟下的環節的巨大變化,帶動著上游棉花生產和下游紡織服裝業的蓬勃發展。
2.4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
波特指出,推進企業走向國際化競爭的動力很重要,這種動力可能來自國際需求的拉力,也可能來自本地競爭者的壓力或市場的推力。創造與持續產業競爭優勢的最大關聯因素是國內市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紡織品服裝業是屬于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企業管理層大部分來自農民和工人,不少企業存在小農意識,為了眼前利益競相壓價,導致無序競爭,相互殘殺。生產的服裝往往檔次不高,而且科技含量低,外觀粗陋。有的甚至原料味濃烈。許多服裝廠是從外加工作坊轉變而來,規模小、設備簡陋,缺乏競爭力。國內外銷售市場沒有建立或健全;品牌、名牌意識沒有真正樹立;科學、規范的行業管理模式沒有形成;小富即安,安于現狀的思想框框沒有沖破。 2.5政府和機會
波特指出,從事產業競爭的是企業,而非政府,競爭優勢的創造最終必然要反映到企業上。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業所需要的資源,創造產業發展的環境。而關于機會。對企業發展而言。形成機會的可能情況大致有幾種:基礎科技的發明創造;傳統技術出現斷層;外因導致生產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機),金融市場或匯率的重大變化;市場需求的劇增;政府的重大決策;戰爭。為了保持出口穩定增長,2008年下半年我國連續兩次回調了服裝出口退稅率,并暫停加工貿易限制類進口目錄中輕紡類272個海關編碼商品的保證金臺帳“實轉”政策。但從經廣州關區的出口總體情況看。政策的回暖并未能迅速抵御因金融風暴帶來需求下降的影響。
3提升廣州市紡織品服裝競爭力的策略
(1)充分利用會展平臺,幫助紡織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國內的展覽業逐漸走向成熟,同時服裝專業交易市場也日漸火爆。中國進出口交易會琶洲會館已經正是啟用,它的總面積達到108.6萬平方米,展廳面積達到55.8萬平方米。這為眾多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參展機會。同時。企業也可以走出國門。參加其它國家的展覽交易會,如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展覽中心等等,以此獲得更多的商機。
(2)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創新品牌。紡織機械是生產質量和高附加值紡織產品的基礎。實行“引進技術、合作生產、消化吸收與自主開發攻關相結合研制新型裝備”的方針。引人世界上先進的紡織機械設備,解決制造過程中人為因素產生的質量問題,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今年來,廣州涌現了一批服裝服飾品牌。如班尼路,犁人坊CBASE等等,但是相對于D&G、Lee、CK等等國際品牌來說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企業應該參考成功的品牌商業模式,在款式上、質量上、品牌推廣上進行創新。
(3)吸收專業人才。目前,全國形成了多所培養紡織工程技術人才的高校,如廣州紡織大學,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西服裝學院等。這些人才將自己的知識、技術以及科研成果運用到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中,這將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促進企業人才隊伍的建設。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成熟,人們對衣服要求更為精品化、精細化。這正需要優秀的專業服裝設計人員的加入。
(4)出臺對紡織服裝業扶植政策。棉花是紡織品服裝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政府應出臺棉花生產補貼項目,刺激棉農種植積極性,穩定棉花的供應市場,這樣才能有效穩定紡織品服裝的原材料成本。當前。世界各國經濟呈現蕭條狀態。政府可通過上調行業出口退稅率以及平穩人民幣匯率,改普行業運行的宏觀環境。
4結語
通過基于對鉆石模型的五大要素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廣州紡織品服裝業的產業發展環境較好,但是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比如生產過剩、品牌意識較薄弱、產業集群弱小等等。因此。通過改進和完善鉆石模型中的各個要素。如以國家宏觀調控作為契機,大力推動廣州紡織品服裝行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降低原材料費用,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品牌建設力度等等,提升廣州紡織品服裝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