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完善行業協會組織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李曉冬
【摘要】旅游行業協會作為一種具有自發性、會員性、市場性、行業性、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和互益性的社會組織,通過服務、維權、溝通、監督和自律的功能,在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旅游行業協會起步較晚,其作用的發揮還處于探索階段。文章根據旅游行業協會發展實際情況分析了我國旅游行業協會存在的問題,即自治不足、會員不足、人才不足,并進一步闡述了解決旅游行業協會存在問題的各種方法。旅游行業協會應該通過加強內部組織建設,強化工作職責,拓寬經費來源渠道,擴大行業協會的社會覆蓋面等措施,不斷完善自身發展,從而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行業協會;旅游產業;組織建設【作者簡介】李曉冬,內蒙古財經學院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一
、行業協會的定義與主要作用(一)行業協會的定義行業協會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一種旨在促進行業發展、規范行業秩序的社會經濟組織形式。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和社會組織領域的深入變革,行業協會這種社會組織也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社會結構中必需的組織形式。
行業協會這一定義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解釋。目前我國最有影響力的是清華大學NGO研究所的解釋,其對行業協會做如下的界定:行業協會,就是我們日常所稱的“民間組織”或‘社會團體”,從公共管理學角度也稱之為‘第三部門”或‘非政府組織”,是一種主要由會員自發成立的、會員制的、在市場中開展活動的、以行業為標識的、非營利的、非政府的、互益性的社會組織。換言之,行業協會是一種具有自發性、市場I生、行業性、會員性、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和互益性的社會組織①。
旅游行業協會則是由有關旅游社團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二)行業協會的作用
1.提供行業公共產品,克服消極外部性。公共管理學中提到的公共產品從其服務范圍可分為全局性公共產品和局部性公共產品,前者服務于社會公眾,具有廣泛性和基礎性,政府是有效的供給者,例如公園、道路等公共設施。后者服務于某一特殊群體,具有局部性和專門性。行業協會就可以為某.1∞.行業或某產業提供特定的局部性公共產品,同時,具有消極外部性的某些產品供給,例如某個或某些企業的不法行為破壞行業聲譽,如果不通過企業間協作的方式去解決,單個企業很難承擔全部成本。
2.溝通政府與企業,發揮政策渠道作用。在市場經濟中,一個有限的政府面對的是眾多分散的利益主體,因而,一個介于宏觀政府和微觀企業之間的、有效和低成本的信息傳導機制,對于政府實施客觀合理的經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行業組織正是處在中觀層面上將兩者有機聯系起來。
3.擴大經濟交流范圍,參與國際競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擴大,中國將更快地走向世界,世界也將更快地走近中國。各行各業在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增進世界人民團結與友誼等方面,將不斷拓寬領域、拓展范圍、創新途徑,這就需要行業協會組織作為民間窗口在對外交往中承擔更多的任務,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為實現經濟全球化戰略,只有具有國際綜合協調職能的行業組織機構才能推動企業走向市場。
二、旅游行業協會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自治不足旅游行業協會的自治不足,首先表現在“自發性”不。目前我國各級旅游協會的形成機制大都是指令性而非競爭性的,是在政府機構改革過程中組建起來的,這其中出現的整體轉制、合作辦公等現象很大程度上是部門管理體制的變形與延續,并無獨立地位。其次表現為‘非政府性”不足。目前旅游協會自上而下的組建模式從屬于政府的機構改革,是按照政府的政策與意圖來推動行業的協調與管理,而不是按照企業的共同利益來協調企業間的經濟活動,從而使得協會缺乏自身發展取向與激勵機制。最后表現為民主程度不足。從協會組織權利看,雖然在名義上還是由會員民主選舉,但從領導層產生過程不難看出,這種民主選舉是在政府的支持與直接干預下進行的,缺乏實際意義。
(二)會員不足
我國各級旅游協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會員數量嚴重不足、會員覆蓋面過窄。據統計,旅游行業協會的會員企業數量一般不超過全行業企業總數的40%。會員單位大多局限在原部門系統內,而且會員企業又絕大多數是國有企業。這種局面通常造成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會員覆蓋面窄,意味著協會所能掌握的企業和行業的信息不充分,難以發揮綜合性的協調功能。第二,如果行業協會由原有的行政l生機構轉制而來,則協會基本上由行業內少數大型國有企業操縱,這些大企業與政府部門依然保持著各種密切的關系,往往直接從政府獲得好處。
在競爭性的產品市場上,這種好處是很難通過行業協會向所有會員單位擴散的,更不用說惠及大量的非成員單位。
(三)人才不足
人才不足,尤其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不足。
一
方面,旅游協會沒有建立起正常而必要的錄用、考核、培訓、晉升、淘汰、退休機制,更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政府創建協會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安置機構改革過程中的分流人員,雖然現在分流到協會中的公務員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依然缺乏專業人才,現有人員也缺乏專業化培訓,人員素質的提高并沒有帶來組織效率的必然提高。另一方面,協會的現有人員結構不盡合理,人員老化現象較為嚴重。協會本身缺乏良好的管理體制以及足以吸收年輕人參與工作的工資福利待遇。政府希望行業協會安置機構改革過程中的分流人員,起到‘蓄水池”與‘養老院”的作用,這種做法直接影響到協會的服務質量與協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旅游行業協會發展的措施(一)加強旅游行業協會內部組織建設1.全面加強協會的素質建設。旅游行業協會要加快隊伍建設,優化人才結構,形成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要通過招聘等手段,吸引一批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進入協會;通過專業技能和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常規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素質,以適應行業環境變化;在人力資源開發中,要注意不同類型旅游行業協會的工作特點,綜合性協會應以管理型人才為主,專業性協會則適合吸納服務型人才;通過增加員工成就感、責任感和提供個人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等,完善協會員工激勵制度。
2.大力加強協會的機構建設。協會的組織結構可分為決策機構、執行機構與監督機構三部分,其中執行機構應將服務、管理及經營機構分設。具體來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是行業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即決策機構。努力提高會員代表大會的權威性,一是要加強旅游協會的行業代表性并提高其行業覆蓋率;二是要通過政府授權或法律委托,執行旅游市場資格準入制度。理事會是行業協會的執行機構,應大力改進理事會的組成結構,擴大專業人員比重,完善理事會的議事規則。目前在行業協會的實際運作中普遍缺乏一個能夠對協會進行權利監督與制約的常設機構。作為行業自治組織,行業協會一旦成立運營就具有相應的行業管理權限,由此行業協會需要設立相應的權利監督與制約機構,即協會監事會。
(二)強化旅游行業協會組織工作職責旅游行業協會是旅游企業自己的組織,其設立的使命與宗旨,就是‘‘為企業服務,為行業服務,為政府服務”。有關法規也對我國行業協會的權力進行了明確規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3條規定,社會團體應當具備法人條件,因而,行業協會具有法人資格,是民事主體,享有一切民事上的權利,包括參政權;收益權;了解權;隱私保密權;合法、正當、平等保護的權利;協助行政權;建議、批評、控告、揭發權;復議、申請、訴訟與申訴權;補償、賠償權。此外還享有自由權,尤其是管理上的自主權及一切法定的程序性權利②。因此,完成組織使命,落實組織目標,獲得各方認同,應是我國旅游行業協會發展的根本職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行業協會提供的服務,從本質上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發揮行業代表的作用,幫助企業和行業開拓國內外市場;二是進行技術與管理創新,幫助企業提高素質和競爭力;三是從長遠利益和整體層面上為企業和行業發展爭取最好的外部環境(包括政策支持和輿論氛圍)。
(三)拓寬旅游行業協會組織經費來源1.改革會費制度是解決協會經費的主要途徑。
·
161·目前旅游協會的會費標準按照民政部與財政部的有關規定,定為300~2000元/年,標準偏低。國外行業協會的會費制度多種多樣,不是由政府統一規定,而是按企業銷售收人的一定比例交納會費③。
改革會費制度,就是要參照國際通行規則,適當提高會費標準,逐步過渡到協會按照民主程序自定會費標準。實現這項制度的改革,關鍵是協會財務必須獨立,并且能夠嚴格按照協會章程與制度管理,提高財務公開性與透明度。同時,積極發揮協會為旅游企業服務的作用,增加協會會員數量,提高協會會費的數額。
2.行業協會應多渠道獲取有償服務。一方面,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協會為政府服務也應該屬于有償服務,可以向政府收取服務費用,即由政府規定行業協會為政府服務的經常性項目及部分臨時陛項目,并擬定服務經費的支付標準,按照年度核定一定數量的經費,同級財政對協會進行一次性撥付,或采取一次核定幾年不變的辦法,使協會為政府經常性服務成為一項義務,協會也可以從政府部門獲得部分固定的經費收入。另一方面,政府應鼓勵協會大力開展行業咨詢、專業人員培訓、資格認證等多種服務項目以增加協會的經費來源,彌補經費不足。
3.利用教育機構和大眾媒體,培養社會公眾向行業協會組織提供資助的責任感,并大力倡導慈善捐助。
4.調整國家相關的稅收制度。現階段,政府應重點開啟征收旅游稅,將旅游質量保證金移交給協會管理。為鼓勵會員企業積極繳納會費,可以規定行業協會會費列入企業成本開支。制訂行業協會的稅收優惠政策,行業協會的會費收人、捐贈收人、政府資助和有償服務收入不列入營業稅征收范圍,是非應稅項目。
(四)擴大行業協會的社會覆蓋面1.增加會員數量。目前全國各類旅游企業共有20余萬家,還有相當數量的旅游社團和事業單位,但中國旅游協會及其各分會和專業委員會以及各地方協會的會員數量只有1萬余家。旅游行業協會要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就必須積極擴大會員數量,廣泛吸收成員單位,爭取各級協會的會員覆蓋面擴大到全國旅游企業總量的70%以上。
2.優化會員結構。協會應鼓勵各種所有制形式、不同規模的企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以單位會員身份人會,也可吸收具有專業特長或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以個人會員身份入會,從而結束過去·162.只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參加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擴大會員在行業中的覆蓋面,增強行業協會的代表性和凝聚力。同時,結合旅游行業關聯性和流通性很強的特點,旅游協會會員標準可以打破地區限制,實現跨地區的合作。
3.擴大活動領域。行業協會要想有活力,做好‘橋”和‘路”的工作,就必須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積極開展多方面的工作,使企業在一些有益的活動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從而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加強企業與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系。
4.拓寬宣傳渠道。目前,旅游行業協會的職能和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社會和企業中知名度不高,企業對協會的認可性不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協會的宣傳方式單一、宣傳力度不夠。企業認知旅游協會主要因為協會是政府的“附屬機構”,協會代表政府行使部分管理職能。因此,協會要想擺脫‘=政府”的陰影,成為設身處地為企業利益著想的中介組織,就需要設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考慮到旅游協會不同于企業的性質,可以通過在協會內部設立宣傳部門和開辦協會官方網站來完成。
注釋
①賈西津,沈恒超,胡文安.轉型時期的行業組織一角色、功能與管理體制f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2.(~)http://baike.baidu.com/view/438452.htm?ff=a/aO_1.(3)http://www.cnta.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