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貴州生態旅游住宿建設構想
單延芳
摘要:生態旅館是近些年伴隨著生態旅游的流行而出現的一種新型住宿場所。本文通過對貴州生態旅游住宿建設必要性的以及貴州生態旅游區住宿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建設貴州生態旅館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生態旅游;旅游住宿
目前以“保護旅游”和“可持續發展旅游”為核心的生態旅游正成為中國旅游的重要發展方向,各省根據自身的省情,開展特色各異的生態旅游。貴州的生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并已成為貴州旅游的一塊金字招牌。2009年貴州抓住 “中國生態游主題活動年”的機遇,陸續推出47項生態旅游主題活動,向中外游客呈現一個“自然、健康、安全”的生態旅游目的地。伴隨生態旅游產生的生態旅館以一種嶄新的旅游方式受到旅游者的廣泛喜愛,生態旅館融合了當地建筑、文化和自然特征,有助于生態環境保護并且能給當地社區產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新型住宿場所,其市場潛力巨大。
一、建設貴州生態旅館的必要性
(一)推動貴州生態旅游發展
貴州的生態旅游資源主要包括珍貴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原始自然生態以及原貌的歷史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主要集中在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少數民族聚集區等。在這些地區開展旅游活動,如何對其脆弱的生態系統破壞減少到最小程度是值得高度關注的。因此在旅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有嚴格的要求,其中如何將游客在生態區的旅游住宿也成為大生態旅游中的一部分,使其充滿創意與環保顯得尤為關鍵。建設生態旅游旅館,無疑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在推動貴州生態旅游的深入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二)貴州旅游住宿業發展的新方向
貴州旅游經濟經常被形容為“門票經濟”,就是指貴州的旅游收入大部分來源于門票收入,而住宿、餐飲等收入比例所占較低。貴州留不下客人,不是缺乏美景而是配套設施如旅游住宿等方面一直沒有突破。生態旅館的建設既成為綠色旅游產業的一部分,更是成為越來越多的游客所期盼的一種新型住宿方式,擁有廣大的市場潛力。特別是在國外,生態旅館特色各異、大放光彩,很多游客就是沖著生態旅館而去,如美國蒙大拿州的陽光牧場旅館,整個旅館由再生木材建成,四周是壯闊的草原,云杉環繞,這里每周還會舉行一次演講活動,科學家、環保分子和藝術家一起交流近期在當地的環保成果;還有坐落于埃及的“阿德利?阿邁拉”度假村,度假村由32座房屋組成,每座房子就像一座小土丘,與沙漠環境非常協調,在室內可以看到屋頂整齊排列的棕櫚樹干,照明要用蠟燭,陳設簡單,只有一小塊地毯、厚厚的羽絨被和用來掛衣物的桿子。這些生態旅館并沒有大做宣傳,卻使世界各國的游客趨之若鶩,這就是生態旅館自身的魅力。貴州生態旅館應抓住生態旅游發展的東風,為貴州住宿業開辟一條成功的道路。
(三)幫助游客更好地理解生態旅游理念
國內外擬定的生態旅館標準,其中就有“提供有關周圍自然和文體環境的解說項目以教育員工和旅游者”、“通過研究項目對可持續的當地發展作出貢獻”。也就意味著生態旅館不僅只是提供旅游住宿,而且還擔負更多的環保和社會責任。不少游客對生態旅游的真諦并不清楚,認為只要是到山水風光好空氣好的地方旅游就是生態旅游,所以生態旅館通過自身的環保設施以及開展的環保宣傳活動,如服務人員的現場介紹、牌示、解說手冊、導游圖、幻燈片、錄像帶等多種引導游客真正建立生態環保意識,并指導游客的旅游活動。
(四)投入小、收益多,適合貴州實際情況
一般而言,建設一所星級賓館所需要的資金投入是比較大的,而生態旅游又常常帶有季節性,所以這些花費巨資打造的酒店旅館在旅游閑置時期收入有限,而且年輕一族、背包一族往往傾向于選擇個性鮮明、價格適中的旅館入住。特別是在貴州鄉村發展生態旅游,不適于建造檔次高、投資大的賓館,所以投入小、收益大、經營靈活的生態旅館正符合貴州旅游經濟當前發展實際。生態旅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裝潢設計追求的不是豪華,室內也不需要太多現代化的設施,而重點強調的是個性與創意,減少能源消耗,浪漫的燭火代替了雪亮的電燈,木頭竹子代替了鋼筋水泥,有機食品代替了化肥催熟的果蔬,一切都是原生態的,正印證了越是古樸純真的東西越顯得彌足珍貴。
二、貴州生態旅游區旅游住宿存在的問題
(一)亂搭亂建,與自然景區不能完美融合
生態旅游就是讓游客置身于原始、自然的美麗風光,人們從中體會到良好生態環境帶來的種種美好感受,為保護環境盡自己的所能。開展生態旅游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其中包括旅游住宿。目前貴州的生態旅游景區幾乎沒有一所專業的生態旅館,我們經常看到貼著白瓷磚的大大小小旅館、酒店突兀地出現在優美的自然山水之間,這些缺乏規劃設計的旅館完全和自然景觀相脫離,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生態之美,削弱了生態旅游區的自然特征。
(二)能源消耗多環境污染重,與生態相違背
在貴州生態旅游區,大部分的旅館并沒有在排污減耗方面下功夫,與普通旅館一樣都安裝了空調等設施,并配備了一次性洗漱用具,雖然方便了游客,但能源的消耗,環境的污染卻是在所難免。使得旅游區的生態容納量與環境承載力受到威脅,這與生態旅游大力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理念背道而馳。
(三)套上“生態”的外衣,但無生態的實質
貴州一些旅游區自詡擁有生態旅館,例如旅館外部建筑形式采用了苗家吊腳樓等形式,旅館內種有花草,這樣的旅館就是“綠色生態旅館”。這種做法無疑只是一種宣傳的噱頭,營銷手段欠缺綠色思維方式,還是沿用的刺激消費、追求消費數量的方式;對環境保護,重環保法規輕環境標志制度,以為“三廢”排放達標了,其他環境問題可以忽略不計了。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館并不僅僅于此,更重要的是旅館內的綠色環保設計,如降低對水的消耗量、控制和處理固態廢物和污水等一列措施。
(四)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貴州生態旅游區的旅游住宿幾乎看不到任何個性與層次,無論是旅館的建筑形式、裝潢設計還是內部的服務管理,基本相差不多,市場經營走無差異化策略,無法給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態化、本土化、個性化都沒有體現,這與生態旅游游客高品位、多樣化的需求是不符的。這樣的旅館是缺乏生命力的,終究要被市場所淘汰,國外優秀的生態旅館,各有特點:如遺世獨立的瀕海“桃花源”、西奈半島的天窗小屋、中美洲的安伯格里斯島營造的茅草屋頂,神秘的野人生活等等,都是切合生態的觀念,打造不同的旅館主題,讓游客放下所有包袱,無憂無慮投身于自然之間。 三、貴州建設生態旅館的對策
(一)明確認識并執行生態旅館建設的標準
目前國內生態旅館建設相對于國外而言處于不成熟的摸索階段,所以對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館以及建設的標準等問題仍在積極討論中。貴州在生態旅館建設方面基本就是空白,所以應通過實地調查等方式多吸收學習國外及國內某些省份建設成功生態旅館的經驗,參照國際標準,結合貴州本土情況,制定適合貴州的生態旅館建設標準,由政府牽頭成立專業的評審機構,嚴格按照標準實施建設。在建設實施環節,要遵循循環經濟“3R”建設理——減量化原則(Reduce)、再利用原則(Reuse)、循環原則(Recycle),不要讓生態旅館流于表面形式,使其旅館達到降低污染、保護生態、減少浪費、循環使用、節能降耗的要求。并且將生態旅館進行星級評級,在良性競爭下生態旅館不斷完善提高,提高貴州生態旅館的整體水平。
(二)生態旅館選址的設計
生態旅游具有特殊性,建設的位置以及數量直接影響到生態旅游區的整體生態環境,必須精心設計。生態旅館而最好按照生態旅游的路線和里程進行選址規劃,必須強調的是絕不能選設在生態保護景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而是應該選設在邊緣的旅游服務區內,方便游客活動又不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太大的影響。生態旅館建筑高度盡量不超過周圍樹林的高度,地點最好選在小山丘的背風處、林間、林邊空地或山脊的側面等,建筑形象和材料需要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達到“雖由人作,宛如天工”的境界。此外從能源設計來看,生態旅館建在日照較多的地方,可以利用太陽能來發電。
(三)發揮創意,創建特色各異的生態旅館
旅游住宿體驗本身也是游客旅游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特色是旅游產品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之所在,也是旅游開發過程中的重要原則之一。所以在保證生態旅館綠色環保的首要前提下,貴州各地應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創新思想打造特色各異的生態旅館。筆者認為可根據貴州生態旅游資源的類型及所處的地理人文環境來設計生態旅館。
(四)強調解說服務與環保實踐體驗
根據專家調查問卷得出的結論獲知住宿產品的解說服務和環保實踐是旅游住宿企業值得開發和重視的產品價值訴求,但卻是被忽視的環節。生態旅館除了在旅游住宿產品上下功夫以外,更要突出旅館提供的解說服務體驗和環保實踐體驗,主要包括山徑遠足、民俗體驗、野生動物游和河流旅行等。例如貴州鄉村生態旅館,可在旅店周圍開辟出大面積的果園,游客可親自參與種植果樹、收獲果實,種植水果的肥料也是旅館用樹葉、馬糞堆積成的有機肥,這樣的實踐活動既保護當地環境,又讓游客獲得參與的快樂。再如民族文化生態旅館,邀請游客一同學習蠟染制作工序,讓更多的人了解貴州民族文化也愛上天然植物染料的紡織品。如住
(五)加強員工培訓,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
生態旅館不同于一般旅館,它所提供的服務是以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宗旨的,體現多方面。所以對其員工的素質要求較高,員工必須擁有豐富的生態環保知識并且通過身體力行體現環保理念。因此要有培訓機構,培養綠色管理和服務人才,從管理者到廚師、服務員,都必須具有生態旅館所需要的素質。旅館必須定期舉辦培訓課程,如開展環保研討會、參觀學習等方式對員工進行環保教育,此外還可制訂勵員工推行環保管理計劃:如分享成功心得——在公司內部的雜志或報告刊出環保成功案例;對提出環保新創意的員工給與嘉獎;為旅館設計統一的環保LOGO和口號。讓每一位員工成為宣傳環保的形象大使和講解員。生態旅館的服務人員最好來源于本地人,激發他們對本土的自豪感,珍愛自己家鄉,深刻領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務,從而更好地為客人服務。
[1]劉靜艷,王郝,陳榮慶.生態住宿體驗和個人涉入度對游客環保行為意向的影響研究[J].旅游學刊,2009.
[2]胡衛華.生態旅館的標準、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J].環境與科學,2009-10-7.
[3]叢麗.生態旅游住宿的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2006.
[4]楊龍,殷紅梅.貴州生態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利用建議[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1998.
[5]郭淑華.生態旅館:旅游消費趨于“綠色”[J].中國環境報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