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縣括蒼山林場森林生態旅游現狀及發展對策
楊國新 王克儉
摘要通過對括蒼山林場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加快今后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森林生態旅游;現狀;問題;對策;浙江縉云;括蒼山林場 森林生態旅游是一種基于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是一種在觀賞森林生態環境、自然風景的同時,以普及生態知識、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環境保護為目的新型旅游,是旅游者對優美的森林生態環境的享受,是對孕育人類文明的大自然的回歸,更是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中人們對山林野趣的尋覓。括蒼山林場地處浙江省縉云縣東部重鎮壺鎮轄區,東經120°16′~120°26′,北緯28°42′~28°52′。東與臺州市的仙居縣毗鄰,北與金華市的磐安縣相接,西、南與縉云縣的壺鎮、三溪、前路(一鎮二鄉)的34個行政村接壤。于1966年12月開始籌建,并于1972年3月29日經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正式批準建立,是縉云縣2個國有林場之一。交通便捷,大部分景區及景點均有很好的可達性。氣候涼爽、環境優雅,加之林海、霧凇、日出等特色景觀能吸引眾多觀光、休憩的游客,特色明顯。林區境內地形復雜,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動植物資源豐富,對于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筆者通過對括蒼山林場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加快今后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1括蒼山林場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括蒼山場于2006年11月,根據浙江省林業廳《關于命名縉云縣括蒼山省級森林公園的函》(浙林造函〔2006〕60號)文件批準建立了括蒼山省級森林公園。該森林公園的范圍涉及青口、五洋灣、洪坑嶺、獨山和大方田林區,總面積為1 136.4 hm2。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已投入280萬元,改善了森林公園接待游客的設施和道路建設狀況,提高了接待能力。 根據森林資源現狀、地形地貌、景觀及景點資源特點與分布狀況,在充分考慮開發與保護、游覽與生產服務關系的基礎上,縉云括蒼山森林公園的區劃按“森林公園—景區—小區”劃分,具體劃分為以下4個區:休閑度假區、農業觀光區、生態游覽區、科普療養區。 1.1休閑度假區 位于括蒼山森林公園北部,東與仙居縣交界,北與雁嶺三鄉相接。自北向東—南—西,四至界線:東側防火線—縣界—兩里半—南田村東側山岙—青口—884 m山峰—西側防火線—北側防火線—起點,面積320.3 hm2。該景區平均海拔為900 m,自然植被條件良好,擁有大片人工種植的杉木林,其樹干通直圓滿,林相完整,生長繁茂,有較強的觀賞性。同時,青口東、北、西三面環山,地勢平坦,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其主要景點有錦上添花、天鵝棲松海、千畝速豐林、林中將軍、風門等。規劃景區以休閑度假為主題,建成林木繁茂,生態優良的景色,開展度假、休閑、攝影旅游。設置度假山莊,內設森林公園服務管理站、休閑療養區等,為前來避暑納涼、參加會議、度假休閑、觀光旅游的各類旅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環境和服務。該景區是近期建設的重點。 1.2農業觀光區 位于括蒼山森林公園中部,東與仙居縣交界,南至獨山林區,西至五垟林區,北至青口林區,面積249.8 hm2。該景區地勢高低起伏,地形復雜,植被類型多樣,有較大面積的農田和經濟林。景區景點不多,但可達性好。其景點有蒼嶺古道、點將臺、將臺殿、古道哨兵、括蒼天池、高山果園等。該景區附近有1個村莊,還有較大面積的農田和經濟林,是開展農家樂、農業觀光的理想場所。規劃本景區以農業觀光為主題,發展果園觀光、田園觀光農事體驗游等,并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底蘊,開發出豐富的民俗文化產品。 1.3生態游覽區 位于括蒼山森林公園南部,其東、南方分別與臺州市的仙居縣和三溪鄉交界,西部與壺鎮交界,北與壺鎮林場交界,面積298.1 hm2。該景區景點集中,主要分布在山谷兩側,類型多樣,其主要景點有海臨尖觀日出、獨山殿、獨山、石仙等。景區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較為豐富,并有不少傳說故事,是旅游開發的重點區域。該景區景點豐富,規劃以游覽觀光、登山、遠足等活動為主題,把景區建成森林旅游勝地。 1.4科普療養區 位于括蒼山森林公園的最南端,東、南方與三溪鄉交界,西與前路鄉交界,北至獨山林區,面積268.2 hm2。景區平均海拔800 m,其中有大片的闊葉林,自然環境良好,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適宜于開展科普教育和保健療養。其主要景點有玉龍飛舞、山中銅鑼湖、明珠池等。該景區有本森林公園最大面積的闊葉林,資源較好,規劃以科普教育和保健療養為主題,把景區建成森林療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