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佚名
摘要:中國鄉村旅游產品備受世人注目,正從國內旅游市場走向國際旅游市場這個大舞臺。然而,鄉村旅游在大力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與不足,這些問題或不足已經制約了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文章針對當前鄉村旅游在發展中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鄉村旅游欒川縣存在問題
一、鄉村旅游的概念 鄉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動的10%-25%(歐洲參數Euro—barometer,1998)。它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以鄉村性(rurality)為依托的活動。德諾伊(Demoi,1991)指出:鄉村旅游是發生在有土地密切相關的經濟活動(基本上是農業活動)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動。他還鮮明地指出:永久居民的存在是鄉村性旅游的必要條件。瑞切爾(Reichel)羅文格特(lowengarl)和米爾曼(Milman)就指出:鄉村旅游就是位于農村區域的旅游。世界濟濟合作組織強調鄉村性(rurality)是鄉村旅游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保持鄉村性的關鍵是:小規模經營本地所有、社區參與、文化與環境可持續(布羅曼Brohman,1996)。 二、欒川縣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滯后 當前,制約欒川縣旅游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基礎設施落后(即景區的可達性問題)。因此導致了接待能力低,接待水準不高。筆者通過對石龍溝,養子溝,龍峪灣的調查和走訪,現將存在的問題歸納如下: 其一,在欒川縣通往鄉鎮的一些道路設施不完善導致了旅游者因看不到路標而找不到目的地的情況時有發生;而道路的狹窄使旅游列車前往鄉村的家庭旅游者行走很艱難?,F在人們驅車前往鄉村的家庭旅游者越來越多,道路設施的完善會使欒川的旅游發展的更快。反之,會對其產生很不利的影響。 其二,欒川鄉村的客房衛生條件差,尤其是廚房和廁所的衛生條件與預期標準相差甚遠,而電視信號不清晰則是鄉村旅游存在的普遍問題。 雖然旅游者到鄉下旅游時對鄉下的情況還是有一定的思想準備的,但是如果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就說明它不具備旅游的條件了。如果這些最基本的基礎設施都達不到預期的標準,與人們的預期相差甚遠,讓人感到是在花錢買罪受,那這種旅游又能堅持多久呢?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首先是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面對如此巨大的消費市場以及旅游者對鄉村旅游的強烈需求,鄉村旅游經營者們將眼前的暫時利益看的過重了,只顧眼前湊合接待,沒能很好地考慮將基礎設施改善后會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更沒有考慮如何將鄉村旅游持續下去。 (二)欒川一些鄉村旅游經營者對“返璞歸真”的認識誤區導致了接待水平不高 筆者專門對欒川景區進行了實證調研,發現有些鄉村旅游經營者中有一個誤區,仿佛農村旅游越是土得掉渣就越能吸引旅游者,越是環境臟的地方越是返璞歸真。筆者曾多次去欒川縣考察,所到之處,游客反映玩得都比較開心,農民們也熱情有加,但是吃住的條件卻往往遭到游客投訴,有許多地方都不盡如意,現舉幾例: 例一,香醇的鄉村飯固然誘人,但碗筷上的斑斑油漬也清晰可見;主人熱情的笑臉和豪爽的笑聲的確使人感到農民兄弟的淳樸與親切,但不講衛生的陋習使你接過他那帶有黑黑指甲又沒洗過的雙手遞過來的玉米面餅時,很是尷尬。 例二,游玩了一天,本想抱著香香的被窩好好休息時,看著那臟兮兮的被子睡意全無,主人卻還睜大眼睛好奇的問:“這還臟啊?這是上個月才拆洗過的被子,沒有幾撥人蓋過!” 例三,夏天去郊區旅游,蚊蠅到處可見,當游客對蒼蠅爬過的食品提出調換時,聽見的卻是這樣的“勸導”——“農村就是這樣”。似乎住在農村就應該永遠喂蚊子。 我們今天的鄉村旅游雖不是什么“貴族”到鄉下度假,而是普普通通的旅游者到鄉下旅游,但是起碼的衛生條件還是應該有的。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種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主觀意識落后,陋習難改,甚至對旅游者的衛生習慣持一種偏見,并錯誤的將環境臟,農村“土”與“返璞歸真”等同起來。如果照這樣下去,旅游者的旅游去處就會轉向,而郊區的鄉村旅游就有可能由于它的臟和差而無法得到繼續發展,最終受損的仍是鄉村旅游業和農民本身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