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文化建設關系探析
高謀洲
論文關鍵詞:鄉村旅游 鄉村文化 關系 良性互動 論文摘要:鄉村特有的文化傳統是鄉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而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旅游開發特別是游客進入無疑又會對鄉村文化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只有大力宣傳鄉村特色文化的價值,充分利用利益機制,積極尋找旅游地農民和游客興趣的結合點,強力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充分發揮鄉村社區和鄉村旅游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加強政府對鄉村旅游經營的調控和監管,才能促成鄉村旅游發展和鄉村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關系。 鄉村旅游是隨著城鎮化推進而興起的一種旅游類型,源于歐洲。根據歐洲聯盟(EU)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鄉村旅游(Rural tourism)是發生在鄉村的旅游活動,其中“鄉村性(Rurality)是鄉村旅游整體推銷的核心和獨特賣點”。從市場來看,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大城市的居民。通過對游客的研究,國外學者發現游客參與鄉村旅游的主要心理動機是喜歡鄉村慢節奏和簡單的生活方式、懷戀傳統文化和田園風光,他們希望了解當地過去和現在的生活,不喜歡與其他游客伴行,急切地希望成為當地的臨時一員。由此可見,鄉村特有的文化傳統是鄉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當然,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旅游開發特別是游客進入無疑會對鄉村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理清這種影響的方面和性質,揚其利,棄其弊,對保障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鄉村旅游發展對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影響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利于激勵農民加強對鄉村文化和歷史遺產的保護。國外的很多案例研究表明,鄉村旅游有助于增強鄉村社區的自豪感,保護鄉村文化和歷史遺產。這些研究顯示,在鄉村旅游開發之前,鄉村社區的一些獨特文化和歷史傳承鮮為人所知,處于逐漸衰微的狀態,鄉村旅游發展通過發掘、包裝和宣傳當地的歷史傳承和獨特文化,提高了鄉村的知名度,增強了鄉村社區的自豪感。在這一過程中,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和當地政府總是會逐漸認識到鄉村文化在旅游業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護、開發。而對于某些鄉村文化和歷史遺產,其最好的保護方法是讓它成為鄉村旅游項目的組成部分。四川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就證明了這一點。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四川農民的文化意識逐漸增強,并意識到繼承和保護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更加注重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發展鄉村旅游時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利于增強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良好的生態環境、宜人的生態景觀是鄉村旅游的重要依托。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生態價值會逐漸顯現,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會隨之逐漸增強。以云南省麗江玉龍縣拉市海為例,該鄉距離麗江市區8公里,同時又是麗江至香格里拉旅游路線的必經之地,有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正是鄉村旅游的發展,使當地納西族人民懂得了山水是資源、應共同使用保護的道理,進而增強了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實際上,不獨拉市海如此,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云南的束河鎮等地方,人們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也在日益增強。在一些旅游村鎮,涓涓清流環繞鄉村,路邊、庭院的花草樹木都受到精心呵護,人與自然顯得非常和諧。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農民形成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客觀地講,原生態的鄉村文化固然具有無窮魅力,但傳統的鄉村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中也有不少不利于社會進步和人類自身健康的東西。而這些落后的東西可望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被取代。游客對鄉村旅游地餐飲、住宿的衛生狀況、接待服務水平和居民態度等方面十分關注,對衛生與安全的要求更高。這必然促使鄉村旅游地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搞好給排水建設、美化保潔、道路整治、住房改造、廁所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從而使當地農民形成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四川郫縣農科村就是其中一例。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該村的交通、通信條件大大改善;村里還建設了專門的垃圾場和停車場;村民自覺修整庭院,更新、添置家庭設施。整個村莊環境優美,被譽為“沒有圍墻的農民公園”。應游客的要求,成都市青城鎮“農家樂”接待戶則大都訂閱了報刊雜志,使業主們也開始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村民的衛生習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隨意亂倒垃圾的現象大為減少。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鄉村旅游的客源為大中城市中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他們參與鄉村旅游主要是為了尋找寧靜的鄉村空間,感受淳樸的鄉村文化,親近自然,放松身心。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農民耳濡目染,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游客高品位精神追求的影響。與此同時,鄉村旅游在給農民帶來物質利益的同時,也對他們從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許多少數民族村民學起了普通話、外語和電腦。云南和順古鎮的百年圖書館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成為農民學習的場所;互聯網也已進入一些農民家庭,成為他們收集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法制意識和規則意識。良好的治安環境和誠信的消費環境是鄉村旅游地良好聲譽的基石,而良好的聲譽是鄉村旅游地的生命所系。一方面,鄉村旅游地農民學法守法的主動性會不斷增強。在云南麗江拉市海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當地農民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識,明白了不索要小費、旅游投訴少、旅游形象才好的道理。另一方面,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不少地方建立了合作經濟組織,按照一種新型的生產形式把村民聯系起來,既有公平競爭又有相互合作,傳統道德的約束和行政、行業組織的管理交互作用,農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家庭和睦、鄰里互助的觀念和習慣得到強化。云南麗江、束河鎮等地方,每天游人如織,且多年沒有發生重大刑事案件。 鄉村旅游發展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消極影響 盡管鄉村旅游的發展依托于鄉村文化,也可能對鄉村文化的發展產生一系列積極影響,但理論研究和實證材料均顯示,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可能沖擊甚至破壞鄉村文化,進而給鄉村旅游帶來傷害。鄉村旅游發展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速文化趨同化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旅游地農民對城市文明的向往可能得到強化,文化趨同進程可能因此加速。現代城市文明是工業文化甚至后工業文化的代表,而鄉村旅游地多數是傳統文化的保留區,基本還以農耕文化為特征。在兩種文化間,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存在著極大的差距。作為現代城市文明載體的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對于長期處于封閉、落后環境中的人們是不可抗拒的誘惑。而有過這種享受的人又無權阻止、限制這些剛剛打開眼界的農民對外界事物的追求。很多傳統文化就是在這種自覺自愿的向往美好的心態下,由于無人繼承而消亡的。旅游是文化交匯的窗口,鄉村旅游又是現代城市文明與傳統文化交匯的最前沿。所以旅游地文化向外來文化趨同的問題在鄉村旅游地尤其突出。城市游客大量進入使鄉村的弱勢文化向城市的強勢文化靠攏,鄉村旅游賴以依托的文化資源必將逐漸消失,這樣,鄉村對都市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喪失了。俄克斯(Oakes)指出,游客對原始民風民俗的渴望與當地村民對現代生活的期盼是一對復雜的矛盾。
(二)不利于特色文化的保存和傳承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的扶持目標可能發生偏離,從而不利于鄉村特色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反向性是鄉村旅游的根本驅動力,它要求鄉村與城市保持一定的差異。因此,保持與城市旅游供給的互補性和差異性是鄉村旅游開發的基本原則。而現實中存在的城鄉差距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障礙,盡快縮小城鄉差距、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目標。不少地方政府支持鄉村旅游發展也是著眼于此。如何在政府追求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保持城鄉的反向性從而使鄉村具有足夠的旅游吸引力,是鄉村旅游發展中面臨的又一個難題。 (三)標準化削弱特色旅游 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標準化建設可能削弱鄉村文化特色,進而削弱旅游地的“鄉村性”。要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就必須加強鄉村旅游管理,而要加強鄉村旅游管理就必須科學評價旅游設施配置情況和服務質量,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就必須進行標準化建設。但標準化建設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鄉村文化特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要保存鄉村性,但在現實中,鄉村旅游的標準化建設可能導致鄉村旅游地城鎮化、商業化與飛地化,恰恰摧毀了鄉村旅游的這個基礎。因此,如何在開展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保持鄉村旅游地的鄉村性,是對鄉村旅游發展提出的一個挑戰。
(五)充分發揮鄉村社區和鄉村旅游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以遏制外部不經濟 為了防止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公地悲劇”,遏制外部不經濟,防止鄉村文化資源的破壞,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具體來講,就是充分發揮鄉村社區和鄉村旅游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社區和鄉村旅游合作經濟組織不僅有可能克服鄉村旅游的分散性弱點,開展品牌建設和營銷,而且能從旅游地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在控制開發規模、保護旅游資源、協調利益關系、改變旅游地農民在外來企業面前的弱勢地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進而有助于保護鄉村文化,促成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 (六)加強政府的調控和監管保證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 鄉村旅游發展的實踐證明,政府在保護鄉村文化和保障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方面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政府可以通過立法保護鄉村文化資源和歷史遺產;其次,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規劃確定鄉村旅游開發的范圍、規模、形式、容量等,做到適度開發,盡量避免旅游開發對鄉村文化造成破壞;第三,政府可以通過財稅和金融手段激勵旅游經營者保護鄉村傳統文化面貌和“鄉村性”。如意大利要求鄉村旅游是在農業基礎上開發其旅游功能,規定旅游收入不得超過農業總收入的1/3,否則將提高稅收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