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安陽建設殷商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的戰略思考
楊黎艷 李海濤
論文摘要 對安陽市殷商文化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借鑒國內文化旅游開發的成功案例,針對安陽文化旅游資源和開發現狀,提出優化殷商旅游文化要素、發展旅游新業態的理念,并提出建設殷商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所需配套的支撐體系。
論文關鍵詞 殷商 文化旅游 產業集聚區 循環經濟
產業集聚區是由與某一產業領域相關的相互之間具有密切聯系的企業及其他相關機構組成的有機整體。文化產業是國家著力推動的“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旅游業是著力培育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文化和旅游的互動、聚集與融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旅游業作為安陽市第三產業的龍頭,已逐步成長為安陽新的經濟增長點。殷商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建設是貫徹實施安陽市旅游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重點項目之一。本文借鑒國內文化旅游開發的成功案例,針對殷商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從優化殷商旅游文化要素、發展旅游新業態以及支撐體系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殷商文化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第一,殷商旅游文化資源呈現給游客的方式比較單調,沒有全面展現出內在的歷史內涵和文化意蘊,也沒有能使游客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游客無法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很難使人流連忘返;第二,區域間相關資源的整合力度和凝聚力有待提高,以食、宿、旅、游、購、娛六要素為主體,其他關聯產業為支撐,并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旅游產業體系還有待與完善;第三,展示參觀內容、旅游配套設施、環境綠化美化、講解接待服務等方面管理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第四,文化旅游市場的營銷有待加強。
二、優化殷商旅游文化要素、構思發展旅游新業態
旅游新業態是相對于旅游主體產業有新突破、新發展,或者是超越傳統的單一觀光模式,具有可持續成長性,并能達到一定規模,形成比較穩定發展態勢的業態模式。借鑒國內文化旅游開發的成功案例,結合殷商旅游文化資源優勢,建議規劃建設小屯村民俗博物館、洹水文化節、“幻想殷商”音樂大典、殷商文化網絡會所等新業態,以豐富旅游展示項目和提升文化資源內涵。 (一)小屯民俗博物館 隨著“一片甲骨驚天下”,小屯村作為甲骨文的發現地,斐名中外。后人羅振玉考證小屯村為商王武乙至帝乙時期的都城。可以說曾經的小屯村是富庶輝煌商都和燦爛無比的殷商文化的縮影。建設殷商旅游文化產業聚集區,可以借鑒洛川民俗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嘗試將小屯村按照殷商建筑風格整體改造,建成小屯殷商風情博物館。洛川民俗博物館位于洛川縣城北,是一組按照清代民居風格復原的四合院式建筑。整體建筑體現了陜北高原與關中平原銜接地帶獨特的民居風貌。博物館力圖再現黃土高原古代社會文化生活的歷史風貌,取得了很大成功。小屯民俗博物館建成,可以引導從事旅游產品、文化產品、紀念品、風味小吃的經營,從而形成小屯村和殷墟的互動呼應,客人參觀殷墟后,可以到小屯村進行觀光旅游,不僅豐富了旅游內涵,拉長了產業鏈條,也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二)洹水文化節 郭沫若曾說:“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洹水已成為安陽的代名詞。但是洹水并沒有因其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淀而得到充分地挖掘。洹河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可以“三門峽黃河旅游節”的成功經驗為參考。三門峽黃河旅游節以黃河文化為主題,集旅游、文化、經貿為一體的大型節慶活動。主要內容包括黃河游、黃河風情游、虢國文化游、豫西天井民居游等,同時還有三門峽出土文物精品展、名特物產展等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18屆。充分發揮洹河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可以對洹河進行夜間旅游項目的開發,提升洹水水位,并對洹河兩岸進行高規格亮化,堅持品牌化、精品化、群眾化的原則,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經貿、文體、篝火晚會等活動,全面展現殷商洹河璀璨的歷史文化魅力和高度現代化成果,增強旅游吸引力,促進旅游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幻想殷商”音樂大典 可以借鑒“禪宗少林·音樂大典”,規劃開發“幻想殷商”音樂大典項目。“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實景演出,主要表演舞臺為一片峽谷,峽谷內有溪水、樹林、石橋等,構成實景表演的要素。觀眾席由曲折的木廊和廟宇形態的建筑構成,與自然景觀和諧。“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獲得了巨大成功,先后被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創意城市——城市文化名片”等殊榮,成為中國實景演出的扛鼎之作和河南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豐富殷商洹河文化旅游內涵,必須精心打造、精心選址,可以按照殷商風情模式,在洹水河畔建造一個露天劇場,專場演出大型“印象殷商”、“映象安陽”、“盤庚遷殷”等節目。這些大型演出項目,可邀請國內外著名導演任總導演,把悠久的殷商風情與和時代韻律相結合,把古老的殷商建筑和現代的燈光、舞美相結合,重現當年盤庚遷殷時的盛況,打造一臺具有殷商風情、安陽特色,娛樂性、觀賞性融為一體的大型音樂盛典,可以為殷商的文化旅游的增添一新的亮點。
(四)殷商文化網絡會所 殷商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可以規劃建設一處高級網絡會所,取名“殷商文化”網絡會所。安陽是殷商文化的發源地,擁有燦爛古代文明史,選名為中國青銅文明的鼎盛時期的殷商時代,意是呼應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是“古與今”的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充分體現了既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又順應時代發展,創新開拓,打造網絡時代服務經典的宗旨。網絡會所可規劃建設五層。第一層是唯美動感的游戲吧,利用高科技多維技術來虛擬展示殷商文明,使游客有“穿越”感,仿佛置身于三千年前的殷都;第二、三、四層是風格獨特、功能各異的上網區,可按自己的喜好選擇溫馨浪漫的情侶卡座,日式榻榻米配溫暖厚實的貂毛坐墊的異域風情或選擇在綠色植物的簇擁下上網、聊天、瀏覽網頁,觀看自己喜歡的影片。五層是棋牌、上網、游戲的多功能豪華包間,內有高檔電腦,豪華的自動麻將桌,可滿足棋牌會友、商務洽談、親朋聚會等綜合需求。
三、創新殷商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建設支撐體系
安陽市“三陽開泰”旅游戰略的實施,殷商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基礎設施的建設無不需要資金、技術、人才、體制和機制的大力支持,因此,投融資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制度創新體系就共同組成了產業聚集區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持系統。 (一)投融資體系 在政府引導和市場的推動下,逐步實現產業聚集區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尤其要實現循環經濟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除政府投資之外,還應發展以下投資主體:設立產業聚集區投資專項基金;積極組建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公司;發展中外合資、公私合作的經營投資機構;鼓勵大型、有實力的企業進入文化旅游產業經濟投資領域。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的投融資活動需要相應的配套服務,以降低和消除投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和風險。 (二)技術支撐體系 推進文化旅游循環經濟的發展就要淘汰單純強調生產而有害于環境的技術,選擇并推廣那些有利于環境的技術。但企業或產業基于投入產出收益比較分析,通常不愿意研發和推廣此類技術,這會嚴重影響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循環經濟發展。因此,為了增加環境友好型技術供給,加快研發、推廣與應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迫切需要建立循環經濟的技術平臺。建立此技術平臺的主體由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社會中介機構等聯合組成,并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保障,共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三)政策創新體系 循環經濟政策是國家執政黨及其他政治團體在特定時期為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實現資源減量消耗和循環利用、環境質量改善、經濟效益提高所規定的行為準則,包括法令、措施、辦法、條例等。對使用循環再生資源生產再生產品、企業開展資源節約的、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環保行為,安陽市的財政和稅收部門可以采取獎勵、補貼、貸款優惠、貼息、減免稅等激勵措施,使企業和個人對文化旅游環境保護的外部利益內部化,對造成文化旅游環境污染的經濟行為,通過罰款、征稅等限制的經濟手段將環境污染導致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實現責任與利益的公平結合。 (四)強化法律保障體系 貫徹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落實《河南省旅游條例》“旅游企業水、電、氣實行與工業企業等價格標準”、第二十五條“本省國家相關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公務活動,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飲和會務等服務事項”、第二十四條“旅游項目的價格及收費應當符合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旅游經營者必須公開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明碼標價。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整,應當經價格主管部門的批準并向社會公布。價格上調的,從新價格批準執行之日起,對國內旅游團隊三十日執行,對境外旅游團隊延遲九十日執行”、第三十條“景區實行游客時段流量控制”、第四十條“經營景區業務應到當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等旅游法規條例。
四、結語
安陽,這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必須在融合文化和旅游產業上下功夫,以擴大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殷商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必將引領安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邁向一個新的高潮。我們期待并相信,安陽的文化旅游產業將有一個美好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