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南大學圖書館為旅游產業提供信息服務的實踐
王小會 詹長智
論文摘要:旅游業是信息、知識密集型產業。旅游業是海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而信息是旅游得以生存和運轉的基礎,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對海量的旅游信息進行整合,使之有序化來滿足各種用戶的不同需求,是作為區域性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的地方高校圖書館的責任。海南大學圖書館不僅依托豐富的地方文獻,發揮其技術和人才資源優勢,而且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信息服務,建成了海南旅游資源多媒體數據庫。
論文關鍵詞:地方高校圖書館旅游產業 信息服務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旅游業成為海南省支柱產業之一,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隨著旅游信息日益豐富和繁雜,亟待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和處理模式,即能為用戶提供及時、準確、便捷的服務,滿足各種用戶不同需求的信息服務系統。數據庫是旅游信息系統的核心,它集智能導游、旅游營銷、資源規劃與開發利用為一體,與超文本及多媒體技術結合得以實現。集信息搜集、保存文化遺產功能為一體的圖書館,如何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發揮自身的信息優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已成為我省圖書館界面臨的新課題。
1網絡時代旅游業的信息狀況
1、1網絡時代旅游業的信息需求
旅游業是信息敏感型產業,信息傳播方式的優劣是旅游企業能否獲得商機的前提。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是信息,旅游企業需要根據不同消費需求信息聚合、組裝旅游產品,從而根據游客的偏愛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及服務;游客通過獲取、分析和比較旅游供給方提供的旅游目的地和設施等相關信息,做出旅游決策。網絡時代的旅游市場將從傳統的資源、客源競爭轉化為知識、技術和信息競爭。旅游公司一方面按照游客的需求進行產品和服務決策,提供最能符合游客價值觀的優質服舞另一方面通過捕獲、記錄、保存、分析、處理游客消費行為和消費欲望,發現潛在游客消費市場。同時,實時信息傳遞可使企業業務流程形成更快捷、更高效的反應機制。不論旅游企業向旅游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和服務的信息,還是計劃出游者借助信息進行旅行決策,信息的時間緯度是至關重要的。對于旅游業而言,信息的及時性和新穎性至關重要,要求供給方提供準確的、完整的、詳細的信息。如果旅游企業得到市場的即時信息,就可以及時做出反映,例如調整價格,提供特殊服務等,從而降低經營風險。因此,旅游信息傳播便捷與否已成為旅游者、旅游供給商和旅游代理商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1.2目前海南旅游市場信息不對稱表現
一般來說,旅游市場是旅游主體、旅游客體、旅游服務體系三方之間互動的結果。旅游主體即旅游者,旅游客體即旅游資源,主體與客體的連接點即旅游中介。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活動的參與人對市場特定交易信息擁有量不相等的現象。旅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也主要存在于這三方之間。
1.2.1旅游主體和旅游中介的信息不對稱
這一不對稱主要表現為單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在旅游活動中,旅游中介是連接旅游客體和旅游主體的橋梁和紐帶。就中介而言,必定搜集旅游主體所需的各種信息,利用所獲信息對旅游市場進行分析和預測,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策略,規劃旅游線路和終端旅游產品的內容。相比之下,旅游主體除了對旅游客體產品的模糊認識和旅行社提供的簡要線路計劃外,獲取信息的渠道少、成本高,對消費質量幾乎一無所知。這就出現了旅游中介為謀取自身利益和參與行業競爭,利用信息優勢進行市場營銷,降低服務質量和標準的現象。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各種不規范旅游企業的產生。據統計,海南省旅行社有150多家,但可以接待旅游團的部門卻有2400多個。
1.2.2旅游客體和旅游中介的信息不對稱表現
這一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單方面的不對稱。同樣的原因,旅游中介有相對豐富的旅游客體信息,進而采取相應的旅游行為。旅游客體主要通過旅游中介獲取相關信息。由于旅游客體和旅游中介的信息不對稱,旅游中介在組織旅游活動時常有違規行為,旅游主體的旅游經歷因為旅游中介的違規行為而遭遇挫折,殃及了旅游主體對旅游客體的評價,旅游客體因此受到旅游主體的抱怨而失去潛在的旅游主體,阻礙了海南旅游業健康順利的發展。海南旅游業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各種不規范旅游企業的產生。反映在終端服務上,導游及司機在不征求游客同意的前提下,強制性地安排大量自費景點和購物活動,業內稱之為“填坑現象”;反映在盈利模式上,組團社先以近似于機票成本的超低價格吸引消費者,接團社以“零負團費”即“人頭費”的成本接下業務后。直接加上自己的預期利潤兜售給具體帶團的導游和司機,導游和司機通過自費景點和購物點的回扣提成來保證旅游團的基本運行并實現自己的利潤;反映在產業結構上。大型旅行社紛紛蛻變為旅游經營牌照掛靠中心,劣質景點和旅游購物消費點多如牛毛,整個市場呈現出“散、小、差、弱”的局面。
2海南大學圖書館依托地方文獻提供旅游信息服務的實踐
為促進海南旅游業健康蓬勃地發展,消除旅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海南大學圖書館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走出了旅游信息化之路。 2.1旅游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海南是自然和人文資源極為豐富的寶島,在源遠流長的紙質文獻里,積淀了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蘊,可供挖掘的旅游信息相當多。由于海南大學1983年才建館,所以在建設旅游資源數據庫時遭遇文獻資源不足的問題。針對旅游信息服務中信息缺乏的情況,我館通過多途徑的搜集,及時地補充相關的紙質信息資源,如實地收集了大量有關海南旅游的文獻資料,包括海南各旅游景點的文字、聲像資料、地方志、名人游記、歷代人物資料、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等;收集了反映海南省形象的資料,如圖片、照片等:收集了反映海南自然和社會各方面的文藝資料,如詩歌、戲曲、小說、故事、繪畫等;收集了反映海南自然和社會歷史變遷的實物等等,形成旅游資料的系統性。其次,進行網上旅游信息的收集。旅游信息是動態發展的,旅游景區景點的開發和整修、旅游熱線的變換等信息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變化。我們分門別類制作成電子文檔,使各層次的讀者可以利用圖書館,了解和研究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2.2開發地方文獻,紐建旅游信息數據庫。
我國已有了許多旅游網站,如國外著名的“預覽旅行”,國內的華夏旅游網絡有限公司等。海南建省較晚,信息化服務管理的基礎相對較薄弱,在已有旅游網絡中,還沒有一個令旅游主體與客體、供與求、生產與消費相適合,綜合食、住、娛樂、觀光、購物等“一站式”的旅游服務平臺。海南大學圖書館為了改善旅游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現狀,利用已積累的大量珍貴的地方文獻資料,整合各種旅游信息資源,主動地開展旅游信息服務。課題組將這些特色文獻資源收集、整理,進行二、三次文獻資源深度開發,然后把經過分析、綜合的旅游信息進行數字化整合,建設成了海南旅游資源數據庫。通過內聯網、外聯網和公共互聯網技術建立起了覆蓋我省的電子旅游網絡。由此,建設了一個集互聯網、網絡GIS與電信技術綜合一體化的、實時數據庫聯機服務與多媒體的動態、動畫、虛擬多維實景全過程為一體的“一站式”旅游信息服務系統,建成“具有檢索便捷、支持多種媒體發布和獲取文獻方便的可跨庫無縫鏈接的全文數字資源庫”。從而改進業務流程、重組行業資源,提高了海南全省旅游管理水平,提高了海南在國內、國際旅游的競爭力。
《海南旅游資源數據庫》是海南地方特色文獻數字資源庫群中的子項目,第1期由我館從2002年起開始建庫,到2004年通過了省教育廳組織的驗收和評估。從2005年開始進入第2階段的建設,計劃2007年底建成。這是全國唯一的全方位介紹海南旅游資源的數據庫。數據庫的功能:(1)介紹海南人文與自然資源景點的“玩在海南”,如“名勝古跡”、“歷史名人”、“自然風光”等。(2)為政府管理服務的“旅游規劃”、“旅游法規”等。(3)為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縱觀現有的旅游網站,缺少對景點介紹的文獻資料,更沒有專家學者的研究文獻。海南旅游數據庫不僅有珍貴的圖片庫、音頻視頻庫,還有為教學科研、旅游管理機構提供的“旅游研究”的資料庫。比如“東坡書院”景點,我們在《儋縣志》上查到有關東坡書院及載酒堂上的相關資料,還收集了《東坡書院》、《東坡書院狗仔花》、《載酒堂考》等研究文章及南國都市報上的《弦書相和的東坡書院》等等。(4)為產業信息服務。公共旅游網在信息發布方面比較有特色,但其缺少對旅游產業的深度介紹,我們在2—3年內通過與旅游局聯合對島內星級賓館、飯店、旅游社及各類旅游企業單位進行相關的介紹,設立了“吃在海南”、“行在海南”、“住在海南”、“旅游商品”等,還有眾多商務、會議動態等旅游服務信息。此類信息一是為旅游決策做信息咨詢,二是便于實現旅游企業和旅游者預定購買的雙向聯系,用戶只需用手輕輕一點,就可查詢到想要的任何旅游方面的信息,實現企業和用戶的雙贏。
數據庫的特色:(1)完整、系統性:海南旅游資源庫全面地介紹海南豐富的人文資源及自然資源,使人們不僅可以在瑰麗的山水美景中暢游,還可以領略到文人墨客的詠嘆之詞、精彩的神話傳說及專家學者的研究與評論;給游客在海南提供吃、住、行、娛樂、購物等方面的旅游服務讓更多的人從網上了解海南、關注海南、走進海南。(2)高技術性:以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對多媒體資源進行整合、加工、管理與發布,建立以有序化的數字資源為核心的知識網絡,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和載體,對各種不同需求層次提供快捷、有效的個性服務。(3)動態性:該數據庫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其技術平臺可以將采集的各種數字資源進行重新組織、加工,并隨時更新,成為“周刊式”的連續數字服務體系,以充分體現該資源庫的豐富性、廣泛性、完整性、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