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推進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管理方式初探
佚名
論文關鍵詞: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管理方式
論文摘要:文章在對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必要性的闡述和對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制約因素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分析結果,從強化海洋管理方式的角度,提出促進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隨著國際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行,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在經歷了以直接開發海洋資源的產業發展階段以后,跨入了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海陸一體的,以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為基本內容的區域整體協調發展階段。真正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在市場導向之外,還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引導,本文通過對協調發展區域海洋經濟的必要性的闡述和對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制約因素的分析,從海洋管理角度提出促進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1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1. 1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是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必然趨勢
所謂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地區優勢,通過合理的地域分工,在全區域內優化配置生產要素,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以提高區域經濟總體效益的動態過程。隨著生產社會化的發展,世界和區域經濟向全球化和一體化方向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尤其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能夠給區域內各個地區和部門帶來共同的利益,能從整體上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因此它已成為區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海洋經濟是陸域經濟的延伸,各項海洋產業活動同樣會以行政區域劃分屬地,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地區海洋經濟必然向協調發展的方向邁進。
1. 2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是解決區域海洋產業同構問題的最有效方式
近年來,隨著陸上資源的日益減少,人們逐漸把目光轉向海洋,沿海各地都紛紛加快了海洋的開發力度。但從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重點來看,存在嚴重的海洋產業同構現象,例如以環渤海地區為例,遼寧省提出沿海“五點一線”建設,重點是交通運輸業、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加工、重化工和電力工業等;河北省優先發展臨港工業,包括鋼鐵、石化、重化及能源;天津同樣發展重化、石化及海水綜合利用等;山東則大力發展造船、鋼鐵、石油化工、鹽化工及海洋能源等臨港工業。由于缺乏統籌協調,這些沿海地區同類產業并沒有形成合力,而是各自為政,自顧自地發展。因此,要改變這種區域間海洋產業同構問題,必須走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之路。
1. 3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是縮小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差異的必然選擇
近些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沿海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根據《200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數據顯示[lj,2008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29 662億元。與此同時,沿海地區海洋經濟也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是由于受沿海各地區政策導向、海洋資源察賦、地區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等因素的影響,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圖1)。實施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有助于沿海地區之間海洋資源的整合以及信息、技術、人才的共享,有助于縮小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差異。
1. 4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是轉變海洋資源開發方式的必然要求
由于當前沿海各地區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差距明顯,導致部分海洋資源過度開發與部分海洋資源開發不足,海洋經濟落后地區由于科技人才、資金缺乏導致對海水資源、海島資源、海洋生物資源和海底礦產資源等無法有效開發利用,而往往又會對漁業資源、灘涂資源和近海砂礦資源等對科技水平要求不高的資源開發過度,破壞了海洋生物棲息與繁衍的生態環境。區域間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各沿海地區科技、人才及資金的自由流動,對于海洋經濟落后地區海洋資源開發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2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制約因素
2. 1沿海地區主導海洋產業雷同,區域優勢未得到體現
《200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結果顯示,2008年,環渤海經濟區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產業為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漁業和濱海旅游業;長三角經濟區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產業為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漁業;珠三角經濟區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產業為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和海洋漁業。沿海區域主導海洋產業雷同現象明顯,區域優勢未得到充分體現,長此以往,會導致各地區為了追求領先地位,拒絕與其他地區間信息、技術及資源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導致區域間的競爭越發激烈,協調更加困難。
2. 2行政壁壘制約了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
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實現了不同沿海地區間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技術、資本和信息等)的自由流動。然而在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下,沿海地方政府依然實行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很大程度上受經濟指標的影響,在經濟總量上互相攀比,形成了互不往來的行政壁壘,阻礙和制約著沿海地區間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信息不能完全共享,技術和人才等生產要素流動不暢,各地區海洋產業結構趨同。即使同在一個經濟區,各沿海地區總體上還停留在淺層次的合作,難以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進人深層次的分工協作,距離真正的區域間海洋經濟協調發展尚遠。
3強化管理方式,促進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3. 1充分論證,科學規劃,調整區域優勢產業
當前各地區主導海洋產業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惡性競爭,不利于我國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從管理角度考慮,應在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基礎上,盡快制定海洋空間開發規劃,挖掘各區域優勢海洋資源,推進區域新的優勢海洋產業的出現,最終形成各區域海洋特色突出,優勢海洋產業鮮明的海洋開發總體格局。
3. 2制定完善產業扶持政策,加速海洋產業結構調整
經過多年的努力,沿海各地海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但距離理想中的海洋產業結構還存在一定距離,資源消耗型的產業格局依然存在。單純依靠市場調節,不能滿足海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需要制定對高新技術海洋產業的扶持政策,加大對海洋高新技術科研投人,推進科技成果的應用,加快海水增養殖業、海洋水產品深加工業和海鹽精細加工業等傳統海洋產業的改造升級,促進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能利用和其他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一批新興海洋產業迅速崛起。
3. 3強化海域使用管理,整頓用海秩序
近些年,為了追求海洋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沿海各地區都在大興土木,圍海造地工程隨處可見,在這些圍海造地項目中不乏會出現相鄰項目相似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從海洋管理的角度,應加強整體規劃和綜合管理,對用海項目要開展規范的海域使用論證,實施嚴格的審批、依法管理,做到科學用海,科學管海,避免各自為戰。
3. 4加強區域合作,促進海洋科技、海洋人才互通
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是推進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由于多種原因,沿海各地區海洋科技實力以及海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有所差別。在當今一體化發展的趨勢下,從管理的角度,應為區域間海洋科技的交流與合作創造更多的機會,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制定更為寬松的海洋人才柔性流動政策,促進區域間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的互通。
4結束語
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本質是充分發揮區域海洋產業優勢,使區域形成相互依賴,合理分工,協調發展的海洋經濟統一體。鑒于當前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對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所產生阻礙因素,筆者建議應發揮海洋管理的作用。為此本文所提出的促進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主要以海洋管理方式的強化和調整為出發點,期望能為海洋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