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賢區流動人口孕產婦管理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
佚名
作者:李張愛, 徐彩琴, 黃婷, 陸彩娟, 金蓮華
【摘要】 目的 通過對奉賢區流動人口中孕產婦母嬰保健知識知曉率的調查分析, 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 達到有效降低孕產婦與圍產兒的死亡率。方法 在奉賢區各醫院的產科門診向流動人口中的孕產婦發放自行設計的孕產婦保健知識調查表, 進行調查分析, 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 流動人口中孕產婦與圍產兒的死亡與孕產婦的文化程度及對母嬰保健知識的掌握有密切關系( P < 0101) , 與年齡、職業、經濟收入、在滬居住時間及生育史差異無顯著性。結論 加大對文化程度低的孕產婦母嬰保健知識的宣教力度, 建立流動人口中孕產婦的系統管理模式, 是降低孕產婦與圍產兒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流動人口; 孕產婦; 管理
[ Abstr act] Objective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maternal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knowledge ofpregnant women amo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Fengxian District, to prepare relative measurement so as to effec2tively reduce the ortality rate of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Methods Prepared and distributed health careknowledge questionnaires in every hospital in Fengxian District to the pregnant wome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whilethey visited obstetrics outpatient service, mad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made statistic treatment based on the ac2quired data.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 was closely re2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health care knowledge of pregnant women( P < 0101) . And it showed no obviousdifference on the living background as age, occupation, economic income, residential time in Shanghai as well asbearing history.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work of health care knowledge on the lower educatedpregnant women and establishing systematical management mode for pregnant women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 are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for reducing the mortality rate of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 Key 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 pregnant women; management
孕產婦死亡率、圍產兒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文化、衛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 也是體現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公共衛生方面的投入, 使我區常住人口中孕產婦死亡率保持為0, 圍產兒死亡率平均在3158‰。隨著奉賢區經濟的迅速發展, 流動人口的出生數也日益增多。由于流動人口中孕產婦缺乏自我保健意識, 不愿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與分娩, 導致流動人口中的孕產婦與圍產兒的死亡事件時有發生。
2007 年4 月~2008 年3 月, 對1 724 名外來流動孕產婦進行了問卷調查, 并就存在問題提出建議,現將調查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1 奉賢區流動人口孕產婦現況 ( 1) 奉賢區現有常住人口897 860 人, 其中外來人口384 158 人,占42179% 。( 2) 外來人口中育齡婦女56 591 人,調查孕婦1 724 名, 占3104% 。( 3 ) 年齡最小為18歲, 最大為44 歲, 平均31 歲。大于35 歲以上者112名, 占6150% 。( 4) 職業。干部21 人, 服務行業59人, 個體戶159 人, 農民254 人, 工人347 人, 其他884 人。( 5 ) 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416 人, 占24113% ; 初中1 048 人, 占60179% ; 高中及中專188人, 占10190% ; 大專及以上72 人, 占4118% 。( 6)家庭經濟收入( 人均) 。< 200 元/ 月79 人, 200 ~500 元/ 月55 人, 500 ~1000 元/ 月760 人, 1000 ~3000 元/ 月708 人, > 3000 元/ 月122 人。( 7) 在滬居住時間。小于1 年386 名, 占22139% , 居住1 ~2年398 名, 占23108% , 居住2 ~5 年607 名, 占35121% , 居住大于5 年333 名, 占19132% 。
112 調查對象 在奉賢區各醫院的產科門診中隨機調查的1 724 名孕婦。其中一級醫院調查976名, 占56161% , 二級醫院調查748 名, 占43139% 。
113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 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生育史及有關母嬰保健知識三大類共31 題, 發放調查表1 724 份, 回收1 724 份, 回收率100% 。
2 結果
211 本組資料結果 1724 名孕婦中627 名孕婦為第二胎妊娠, 其第一胎妊娠情況: ( 1 ) 建卡率。總建卡率72170% , 其中早孕建卡率只有27111% 。( 2)產前檢查次數。1 次者66 名, 占10153% , 2 次者124 名, 占19177% , 3 次及3 次以上者328 名, 占52132% , 無產前檢查者109 名, 占17138% 。( 3 ) 分娩地點。在醫院分娩者484 名, 占77120% , 家中分娩者有143 人, 占22180% 。
212 此次妊娠的情況 ( 1 ) 建卡率。總建卡率79123% , 其中早孕建卡率為40108% 。( 2) 產前檢查次數。1 次者434 名, 占25117% , 2 次產檢者377名, 占21187% , 3 次及3 次以上者555 名, 占32119% , 無產前檢查者358 人, 占20177% 。
213 相關保健知識知曉率 ( 1 ) 知道懷孕后應到醫院進行定期產前檢查者1313 名, 占76116% ; ( 2)知道早孕建卡時間者713 名, 占41136% ; ( 3 ) 知道胎教及家庭自我監護者983 名, 占57101% ; ( 4) 知道孕期進行超聲檢查的目的者680 名, 占39144% ;( 5) 知道產后母乳喂養對新生兒的重要性者1204名, 占69184% ; ( 6) 知道產后要進行適當健身運動者1095 名, 占63152% ; ( 7 ) 知道產褥期概念者486 名, 占28119% ; ( 8) 知道產后喂哺者正確的避孕方法者387 名, 占22144% 。
214 奉賢區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的出生數、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統計比較 見表1。
215 2007 年4 月~2008 年3 月流動人口中孕產婦文化程度與母嬰保健知識知曉率統計 見表2。母嬰保健知識知曉率與文化程度差異有顯著性( P <0101 ) , 與年齡、職業、經濟收入、在滬居住時間及生育史差異無顯著性( P > 0105) 。
216 衛生保健知識獲得途徑 希望通過衛生科普知識需求者517 名, 占29199% ; 認為需要上孕婦課有421 名, 占24142% ; 希望通過新聞媒體了解有398 名, 占23109% , 想通過其他途徑得到者有388名, 占22150% 。表1 2003 ~2007 年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出生數與死亡數表2 流動人口中孕產婦文化程度與母嬰保健知識知曉率統計表注: P < 0101
3 討論 311 流動孕產婦保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 1) 缺乏母嬰保健宣教力度: 資料顯示, 目前流動孕產婦在我區日益增多且已超出常住人口孕產婦數, 流動孕婦中有77161% 的人已在當地居住1 年以上, 但對母嬰保健知識的了解甚少, 早孕建卡只有691 名, 占40108% 。外來流動人口一般居住在城鄉結合部, 流動性大, 居住分散使孕產婦保健服務在宣傳和實施上存在困難, 部分超生者為了逃避計劃生育政策的制裁, 東躲西藏不愿接受孕期保健服務, 本課題組人員在深入流動人口居住地發放宣傳資料時, 被誤認為是計劃生育管理部門對她們進行罰款而不愿開門接受保健咨詢服務。說明當前對該人群的母嬰保健知識的宣教力度還不夠。( 2) 缺乏流動孕產婦的管理力度: 流動人口大多來自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地區, 孕產婦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 一般無技術特長,她們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圍產期的高危人群[ 1] ,缺乏孕期保健的意識和知識, 尤其是如何進行孕期保健不甚了解, 影響了孕產婦主動接受孕期保健服務的行為。2007 年常住人口的早孕建卡與系統管理率分別達到93176% 、9219% 。而流動孕產婦中的早孕建卡與系統管理率只有8115% 、7169% , 明顯低于常住人口。( 3 ) 目前衛生行政部門及當地政府還沒有真正將流動孕產婦納入本地區的行政考核范疇, 缺乏系統組織管理, 使流動孕產婦的管理缺乏支撐條件, 要提高外來流動人口孕產婦的管理覆蓋 率, 收效甚微。
312 建議與對策 ( 1) 利用組建的三級管理網絡及時掌握流動人口孕產婦情況。利用已建立的衛生局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 對流動人口婦女早孕情況互通信息做到資源共享, 實行孕產期系統保健的三級管理[ 2 ] , 充分發揮鄉村婦幼醫生的作用, 由她們負責建立外來流動孕產婦專冊, 及時登記掌握的信息并核對后上報, 督促流動人口孕產婦產前檢查和住院分娩, 按孕婦名單進行跟蹤關愛服務,由衛生合管站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婦幼保健醫生對她們的保健工作進行考核管理和指導。( 2) 健全組織落實措施。衛生部門各司其職,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轄區外來流動孕產婦信息收集, 上門建立“ 上海市奉賢區外來流動孕產婦保健卡”, 開展適宜項目服務, 負責整個孕期管理, 婦保所具體負責外來人口孕產婦管理計劃制定并組織實施, 負責全區外來流動孕產婦信息匯總, 分類反饋, 或提出干預。
這樣, 通過層層落實措施, 提高外來流動孕產婦的母嬰保健覆蓋率, 促進母嬰健康, 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兒死亡率, 形成我區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模式。( 3) 建立最低醫療保障制度。結合我區實際, 在開展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實行外來流動孕產婦孕早、中期產檢“ 定項目、定金額”服務新措施, 以滿足低收入孕婦的孕期保健需要。如果流動人口中的婦幼保健情況及信息上報與政府領導的政績掛鉤, 這樣流動人口問題就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3 ] 。政府加強對平價分娩點的建設投入, 提高各項功能, 以吸引外來流動孕婦住院分娩, 降低非法接生或家庭接生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風險。( 4 ) 加強宣傳提高流動人口婦女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揮鎮、街道、社區、村婦女干部的作用, 在流動人口密集地集中開展咨詢等健康教育活動, 或發放通俗易懂的孕產期保健及服務程序等宣傳資料, 提高流動人口孕產婦主動接受保健服務意識, 提高母嬰保健知識的知曉率。( 5 ) 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合作。
充分發揮綜治協管員、計生干部的作用, 做到地域管理、追蹤管理, 責任到人, 在與用工單位或房東或外管辦簽訂計劃生育責任書的同時, 建議附加動員流動人口孕婦接受孕期保健服務的有關條款, 制定獎罰制度。流動人口是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流動人口孕婦的管理是一項長期性工作。( 6) 婦幼保健工作者要強化服務意識, 改善服務態度。認真貫徹《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中提出的“ 母嬰保健工作以保健為中心, 以保障生殖健康為目的, 實行保健與臨床相結合, 面向群體, 面向基層和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 緊緊把握以社會效益為主導的原則, 抓好本區流動人口的孕產婦管理工作, 使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一樣都能得到醫療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