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店如何管理好顧客的車輛
景素奇
顧客到商場購物乘坐的交通工具無非是公交車、小汽車、自行車,而小汽車和自行車是屬于顧客自己的物品,購物時則需要存放在商場周圍。因車輛的存放將有可能給顧客帶來許多麻煩,如丟失、損壞、顧客之間的矛盾等等。
目前,顧客開車購物時最頭痛的問題是停車難,而且停車場無秩序,顧客之間經常為停車而發生摩擦等。針對這樣的問題,應盡可能設立多的停車位,而且要有專人看管,最好要有專業司機來替顧客泊車,賽特就是這樣做的,這樣防止手潮的車主或新學開車的司機把其他車給刮碰了。為防止非顧客停車和顧客長時間停車,最好有個時間限制,停一定時間(比如說3個小時)以上,要加收停車費。這樣防止有的顧客把車一停就是大半天,影響其他購物的顧客停車。如果把顧客的車管理好了,解決了顧客顧客購物時停車難問題,無形之中會直接增加客流。燕莎和賽特的效益好與對顧客停車問題解決得比較好有直接的關系。
為了使顧客能充分購物且又不多掏冤枉錢,停車收費標準要改變一下,不要以1個小時為單位,應以分鐘為單位,多少分鐘就掏多少時間的錢,最好用計費器收費。以小時為單位收費,顧客往往多掏許多冤枉錢,因為停車50分鐘掏1個小時的費用,停70分鐘得討2個小時、共計120分鐘的錢,您說顧客不冤枉嗎?以1小時為收費單位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影響顧客購物,繼而影響到經營,因為顧客會惦記著時間,快到1小時了得趕快出來開車,盡量把購物時間壓縮到1小時之內,這時,該買的東西沒有買,若購物后一看已經過了一個小時,如65分鐘,這時開車走,也是付2個小時的車費,干脆再閑逛一會兒,差不多快兩個小時了才出來開車走。這樣閑逛的1個小時,對顧客來講無效,對商家來說不僅是無效,而且是時間的浪費和服務及管理成本的上升。更為嚴重的是因車位有限,影響到其他急需停車購物的人的等待時間,若等待停車的人多了,將會影響到交通的擁堵,商場門前的混亂,輕則影響到顧客的購物情緒,重則會造成顧客之間的摩擦甚至大打出手,商場真成了戰場,購物后的人車出不來,未購物的人車進不去,一派混亂,能不影響正常的經營嗎?甚至許多有車人一想到某某商場車難停,便會害怕得頭痛,再也不去該商場購物了。安裝計費系統,顯得正規,有助于收費的管理,防止多收和少收的隨意性,以及費用的準確安全。
自行車是大眾交通工具。目前零售店對顧客的自行車的管理要么是沒人管,要么是有人管但收費。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免費存車、專人看管,若有條件可為顧客的自行車搭個棚子。如北京的燕豐商場借開業的時機,首先實行免費存車(這是九四年的事情),這樣有的顧客就舍棄朝陽商業大樓而選擇燕豐,二者相距很近(也就南北相差150米)。燕豐商場的存車不收費相對于其他商家就是特色。也就一個月的時間,朝陽商業大樓也開始實行免費存車,且專人看管,并規范停車,這樣,朝陽商業大樓相對于燕豐就又進一步,于是有的顧客就又來到朝陽商業大樓。對此,您千萬別認為顧客僅僅是因為怕掏一毛錢,主要是怕麻煩。購物后手提著商品,還得去掏零錢,費事;若沒有零錢,麻煩就有了,不掏不行,掏出一張整錢來,且不說是100元的面值,就是10元的面值,找你一大堆的小零錢,外加幾個容易丟的鋼蹦,看著心都煩,因為看車人收的大多是零錢。這時你還得把東西放下了,再把這些零錢找個地方裝起來。為減少這樣的麻煩,顧客沒辦法只好在購物時心里盤算著留點零錢給看車人,要么多買,要么少買,您說累不累?就這樣一毛錢的存車費給顧客平添多少麻煩?有的零售店前存車雖不要錢,但沒人看管,自行車隨便放,存取非常不方便,這樣易造成顧客之間因存取車而發生摩擦。于是,顧客會因存取車不方便而另選他店。其實,免費存車,專人看管,支付一兩個看車工的工資費用沒多少錢,而為什么許多零售店不舍得這筆支出呢?而對自己員工就設立了存車處呢?因為零售店還是實施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如果是以顧客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就會為顧客的方便及需要考慮。有人會說,自己店前的存車收費是街道的創收項目,自己管不了。對這種情況,我想商家還是有辦法解決的,不就是寥寥的幾個錢,應算大帳,讓街道等部門吃點“唐僧肉”有何妨?支付一兩個看車人的工資費用,得到的是顧客的高興和源源不斷的鈔票。商場門前的停放汽車的停車場也存在這個問題。門前的停車場不是商場自己管理,而可能是由交通大隊或其他衙門口管理,對這一點,商場同樣可以這樣解決。總之,不能因顧客停車難而影響顧客購物,應多替顧客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