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學校中的教師人本管理
張順利
人本管理是建立在對人的“自我實現”人性假設之上的管理思想,是西方企業假設的一種提高,它倡導一種“無所為而為”的“無為而治”管理思想。人本主義理論重視人的需要,通過認識人的需要去實現對人的管理,通過促進人的需要的滿足去實現對人的管理,通過喚起和促進人的需要的生成去實現更為積極主動的管理。
在學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在學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師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學校管理應該“教師第一”,在“以人為本”中樹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思想。這是學校非理性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樹立“教師為本”的思想,其實質就是要重視教師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使教師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人性得到最完善的發展。
教師在學校事務中體現出主人翁的地位,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參與學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責任感,激發其主動精神和創造意識,提高教師的自我價值感,增強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與可信度,使全體教職工對學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歸屬感,使學校與教職工形成一個整體,使每個教職工明確個人的成長、發展與學校事業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提高教職工的自豪感、責任心和使命感。
一、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
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這是充分發揮人本管理作用的必要條件。在以權力與服從為主要管理方式的學校理性管理中,教師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動地服從,難以發揮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發揮出創造性。馬克思曾經指出:“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也就是說,人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是在群體的影響下進行的。群體作為社會心理的主體,具有社會促進效應、凝聚性、模仿與暗示性、人際關系、心理氛圍、合作與競爭、個人在群體中的身份和地位對他的影響等作用。所有這些,人本管理都能對其產生有決定意義的影響。在這個基礎上營造一個平等、團結、尊重的組織氛圍,對于主體意識突出的教師們,將具有極大的感召力。
在學校管理中,學校領導要努力營造一個尊重人的環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與人之間感情融洽,人們心情舒暢,相互發生積極的影響。其次,學校領導要主動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同時也讓教師了解領導的內心世界,彼此溝通理解成為知音。再次,學校領導應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親,重要的是給學校的教師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環境。這樣一來,學校中的教師就可以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從上而下的成員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實現學校的自動化管理。
二、關心教師的需要,了解教師的需要
學校管理者要關心、了解教師的需要,要把教師的疲勞放在心上,經常列入議事日程。了解需要包括教師需要的種類、層次、結構的特點和發展方向等。比如:政治上進步,表現為要求入黨;業務提高,表現為要求掌握新知識、新信息,允許參加業務進修和取得學歷學位的學習;創造、成就的需要表現為追求教學成就,期望學生成材,獲得高級職稱;自尊、榮譽的需要表現為希望受到社會的尊重、學生和家長的尊重以及領導的信任;物質生活的需要表現為改善生活條件和教學條件,解決住房,解決子女入托、入學、就業的問題等等。 三、合理滿足教師的需要
學校領導者要十分妥善地解決教師的物質需要和個人生活需要的問題,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如果一個人的基本物質需要尚未得到滿足,而一味強調精神作用,置物質需要而不顧,那是不能調動其積極性的。要在滿足教師一定的物質需要的基礎上,注重精神需要的滿足,如: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料,提供學習和進修的機會,以滿足業務提高的需要;積極支持教師在本專業的范圍內開展研究工作,提供相應的條件,以滿足其創造成就的需要;盡可能多地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和學校重大問題的決策,重視并采納其合理的建議,以滿足他們自尊的需要,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學校領導者對合理又可以滿足的需要,應盡力予以滿足,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合理的暫時不能滿足的需要,一方面要對教師講清楚,取得教師的諒解,另一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使這些需要能逐步得到滿足。
四、激發教師產生高層次的精神需要
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是人們改造世界強大的推動力量,也是能動地調節個人物質需要的控制力量。有的教師即使在物質生活上有一定的困難,也不會動搖自己的信念和事業心,相反會表現出高昂的士氣、樂觀的情緒、必勝的信心。因此,學校管理者應該教育、引導和激發教師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從政策上、心理上因勢利導,教育、引導教師的需要由低層升華到高層次,不能只停留在滿足人的物質需要上。同時,對教師中已產生形成的高成就的精神需要,領導者要給予愛護、鼓勵和支持,并創造條件使其得以實現。
五、正確調節教師的需要
學校管理者在恰當滿足教師合理需要的同時,還應做好教師需要的調節工作,以保證教師積極性的正確方向和持久性。要正確調節教師的需要,必須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正確處理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的關系;正確處理個人需要與集體需要的關系;正確處理教師的特殊需要與一般需要的關系;正確處理低層次需要和高層次需要的關系。
學校管理者要運用人本理論認真地探索教師的心理需求,采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增強學校活力,提高管理質量,使學校呈現出團結、和諧、穩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