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廣東省小學校園網建設與管理的現狀與思考

陳 強 鄧九英

摘 要:對廣東省小學現有校園網的現狀,網管員知識結構的需求情況,對校園網管理員的期待等問題進行了調查之后,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發現制約我省校園網發展的原因,提出了加快我省校園網發展步伐的問題思考和抓好校園網系統管理的三個模塊課程(MC)的培訓工作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在職培訓(OJT),模塊課程(MC)

Abstract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state of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Intranets in Gu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network administrators’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network administrators, etc. By analyzing the collected data, they discovered the obstacles to the province’s primary school Intranets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ideration to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s primary school Intranets. They also put forward concrete proposals to coping with the on the job training that employs a 3-module course for school Intranet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on the job training (OJT), modular course(MC)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在教育領域實現信息社會所特有的組織和管理方式的系列過程。[3]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發展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綜合化服務體系和推進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在教育中的應用。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在發生改變。如何選擇、收集、處理、分類、存儲、使用和改進教學用資料,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發出《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10年時間,使全國90%左右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事實上,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和發展,在學校建立校園網已經是大勢所趨。

學校校園網的建設與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使得校園網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學校網管員是關鍵。為此,需要對網管員的知識結構的需求情況,對校園網管理員的期待等問題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和數據的分析研究,找出我省小學校園網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發現制約我省校園網發展的原因,從中總結出一套合理的學校網管員培養體系和學科教學模式。

1 調查方法

為了開展好這項研究工作,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種調查方法:

(1)對全省小學信息技術轉崗提高班學員進行書面問卷調查。2003年7月12日至2003年8月20日,受廣東省教育廳的委托,我系舉辦了兩期“廣東省小學信息技術轉崗教師提高班”。在轉崗提高班辦班期間,對來自全省各地將近600位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師進行書面問卷調查。

(2)對來自全省各地的函授班學員進行書面問卷調查。2003年7月15日至2003年7月30日,廣東教育學院計算機系2001級、2002級本科函授班學員回校集中上課,在集中上課期間,對兩個函授班的100位學員進行了書面問卷調查。

(3)網上問卷調查。從2003年7月26日起,我們把“校園網管員情況調查”表制作成網頁,放在http://www1.gdei.edu.cn/jsjkxx1/survey/index.asp網上,在網上進行問卷調查。

通過以上三種方式的調查,我們對廣東省小學校園網與校園網管員的現狀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

2 統計結果

2.1 現有校園網的情況

我們總共發出有效書面調查問卷400份,回收調查問卷368份,其數據分布情況如表:

注:本表數據來源:2003年暑假期間對轉崗提高班和函數班所作問卷調查。

由表中可以看出,全省21個地級市,除了深圳市、東莞市、中山市之外我們都進行了問卷調查。

在368名受訪者(不同的受訪者,一般都來自不同的學校)中,回答已經安裝校園網的只有80人,占21%;正在準備安裝的90人,占24%;沒有安裝校園網的198人,占54%;

在已有校園網的80份問卷中仍有10所學校已建設有校園網但沒有校園網管理員。在現有的校園網管理員中達到本科學歷的13人,大專學歷60人;在本科學歷的13人中有11人是非計算機或相關專業畢業,占85%;在專科學歷的60人中有45人是非計算機或相關專業大專畢業,占75%。

2.2 網管員知識結構的需求情況

關于網管員的知識結構的需求情況,我們主要對已經安裝校園網的80份問卷進行分析。

(1)學校網管員的學歷,認為應該達到大專的22人,占27%;認為應該達到本科的47人,占59%;認為應該達到博士的2人;認為應該達到碩士的1人。

(2)學校網管員“要有扎實的基礎,較強的獨立使用軟件的能力”,贊成的有66人,占83%;有相當多的受訪者都希望網管員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維護能力,加強培訓、交流。

(3)學校網管員要有教師資格、網管員資格證,贊成的有60人,占75%;認為學校網管員要有網管員資格證,不熟悉教學也可以的只有8人;認為只要是教師即可,可以沒有網管員證的6人。

(4)學校網管員主要工作,負責“日常維護”排在第一位,“資源管理”排在第二位,“網站建設”排在第三位,“相關開發工作”排在第四位。

2.3 對校園網管理員的期待

(1)“希望校園網管理員做哪些改進”的問題,“不斷提高能力”幾乎是所有受訪者的期望,其次是“愛崗敬業”;“不斷提高學歷”排在第三位。

(2)“希望校園網管理員給您提供哪些服務”的問題,“更多的導航和幫助功能”與“把資源按學科和年級分類”的需求并列排在第一位;“更多積件、素材”的需求排在第二位;“更多課件”的需求排在第三位。

(3)“對校園網管理員的其他意見和建議”的問題,很多受訪者都提到:不斷提高能力,做好日常維護工作,加強資源管理和網站建設,使校園網發揮更大作用。更有一些受訪者提到要對老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加強與學科教師密切合作等意見和建議。

3 結果分析

從上面對校園網的調查統計結果,可以看到以下幾方面問題:

(1)現有校園網的比例低,與之相配套的人才缺口大。已經安裝校園網的學校只占21%。

廣東省教育廳教育裝備中心二○○三年五月三十日粵教裝備中心[2003]13號文件指出,"十五"期間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目標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和各大中城市,有65%左右的中學,30%左右的小學建立校園網;"校校通"工程目標要求:2003年,珠江三角洲鎮以下小學通過各種方式與互聯網連接。

由此看來,"十五"期間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任務非常艱巨。

(2)計算機或網絡專業的專業人員缺口率達80%,現狀令人非常擔憂。網絡管理人員隊伍不穩定、素質和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勢必造成校園網質量無法保障。

我省大部分地區在校園網建設中,硬件、軟件、培訓的投資比例為9:1:0,出現了重硬件、偏軟件、忽視培訓的嚴重傾向,事實上,我們要按照教育信息化工程規劃制定的硬件、軟件、培訓按2:1:1投入的原則來實施,否則教師的信息化培訓嚴重滯后,校園網及其基礎設施應用效率不高,造成部分設備的閑置或浪費。對于校園網建設來說,應用是目的,網絡環境是基礎,網絡教學資源是核心,人員培訓與網絡維護是保障。必須有一個好的網管員的隊伍,才能有校園網正常運行的保障。

(4)學校網管員要具備教師證和網管員證。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對校園網的應用來說是最重要的。有教師證,表明網管員熟悉教育的規律,能有效地按照教育的規律去組織和開發網絡教育資源。無論是信息技術課還是“校校通”,最終的目標都是讓學校最大范圍地獲取教育資源,“不能光有路和車而沒有貨”。資源庫到底怎么建,教師最了解,所以網管員應該熟悉教育的規律,有教師資格證。

目前,教師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課件的調用,適合于教師教學用的素材庫(包括圖片)、電子圖書館等內容一定會廣受學校和教師歡迎。

(5)學校網管員要不斷提高能力,加強資源管理和網站建設,使校園網發揮更大作用。學校的主頁是學校面向世界的窗口,學校網站是學校與社會溝通的橋梁。

然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網絡技術的發展更快,所以在抓好網管員的計算機、網絡專業本科學歷教育的同時,一定要抓好網管員的培訓。

4 關于加快我省學校校園網發展步伐的思考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將擁有世界。”

根據上述的調查,以及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要實現建設經濟強省,文化教育大省的戰略目標,使得校園網取得長足的可持續的發展,我們應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

4.1 轉變觀念,以應用帶動發展

校園網建設遵循“一期啟動、二期充實、三期完善”的分期分批建設逐步完善,“邊建設、邊應用,以應用帶發展”的原則。只有抓好已經安裝校園網的21%的學校的推廣應用,轉變教育觀念,充分發揮校園網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重要功能,讓計算機網絡走進教室,讓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感受到校園網的巨大好處,讓社會知道校園網給學校帶來的高速發展,這樣就可以爭取到更大的資金投入,求得校園網更大的發展。TCL與我省中小學校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證。

另外,還要實施"師資培訓與隊伍建設先行,師資與軟、硬件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4.2 終身教育,抓好在職培訓(OJT)是硬道理

在職培訓(OJT)是對在職人員進行的一種專業培養和訓練,它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是在職專業人員不斷提高和深造的重要途徑。

對已經安裝校園網的21%的學校和正在準備安裝的24%的學校抓好網絡管理人員的配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在職的網管員抓好在職培訓。無論學歷高、低,無論專業出身,還是半路出家,計算機、網絡更新快,知識的保鮮期短,所以抓好在職培訓是硬道理。

要發展學校校園網,首先要有人才,而人才可以培養,也可以培訓。我省這兩年舉辦的信息技術教師的轉崗班和轉崗提高班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學歷教育周期長,知識容易老化,在大學里學習的理論、知識,到了具體工作時,大量的“知識”難以具體轉化為“能力”。

“卡松輪”海難說明了學歷教育不可以代替培訓。“卡松輪”上的海員接受過海上求生、艇筏操縱等教育,但是,學員只是理論上知道艇筏應如何操縱(應知)而根本不會操縱艇筏(應會)。在“卡松輪”面臨沉船的情況下,船員不具備求生的能力。終于釀成了十余名海員死亡的嚴重事故。生還的海員說,他們所學的有關知識,經過兩年的時間,早已“還給教師”,根本不管用。學歷教育的模式不能滿足網絡的高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要。

4.3 抓好校園網系統管理員的三個模塊課程(MC)的培訓工作

模塊課程(以下簡稱MC)是在“能力教育體系”(CBE)和“多元整合”的課程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采用直接與實際工作崗位情景相一致的技能課程結構的教育課程集合。模塊課程(MC)以模塊為教學單元,以掌握能力為衡量教學進程的基準,以學習活動為中心。

校園網系統管理員的培訓要抓好以下三個模塊課程(MC)的培訓工作:

模塊課程(MC)一:校園網的設計與建設

崗位對象:準備安裝校園網的網管員。

內容:

(1)分析建網學校的特色和特點,對校園網的需求情況進行分析,訂出長期、中期、近期的校園網發展規劃。

(2)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經濟能力,進行網絡造型。確定網絡拓樸結構,設備的選型,終端的規劃,IP資源的分配等。

(3)熟悉各種網絡的結構布線和架構,分析各種組網方案的利弊。

(4)校園網性能評估和校園網優化的方法。

模塊課程(MC)二:網絡系統與基本信息服務

崗位對象:已經安裝校園網的在職學校網管員。

內容: (1)域名服務器的配置。學習操作域名服務器,架設和配置服務和功能;創建用戶及群組,合理分配IP資源;路由器的應用。

(2)WEB服務器的架設。WEB服務器是學校對外的窗口,它為學校提供了教學的舞臺和展示的空間。

(3)FTP服務器的架設。引導學生和教師合理使用FTP服務器,促成學校資源的積累和進步。

(4)其他功能的配置。如電子郵件服務、VOD服務、素材資源服務、遠程教育、教育短信、個人主頁服務等。

模塊課程(MC)三:網絡維護、網絡應用與開發

崗位對象: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校網管員。

內容:

(1)網絡安全技術。包括網絡數據的測量、網絡病毒和黑客的防范技術。

(2)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外部獲取和內部創建教學資源庫的方法。

(3)教學平臺和教育資源庫的開發和維護。

模塊課程(MC)可以讓校園網網管員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渠道掌握校園網系統管理的實際案例,使知識和技能升華。使現有校園網網管員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解決校園網網管員未達到應用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的問題,使校園網網管員的網絡教育的應用水平有顯著提高。

結束語

學校網管員培養、培訓體系的研究涉及的問題還很多,尤其是培訓模式的研究,培訓課程的設置,案例的積累、更新、選用等等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1] 梁波 方耿 劉銘編著 網絡組建與管理實用基礎教程 北京:地震出版社 [2] 彭文勝 毛叔平等編著 校園信息化規劃、管理及案例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3] 張新明,李國祥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現代化國際綜述[J],2000,(7) [4] 鄔家煒 編著 信息技術教育實用教程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5] 郭向勇 主編 柯和平 副主編 教育信息技術實用教程 廣州:廣東高教出版社 [6] VITERBI, A.J.: CDMA Principles of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1995. [7] ZIMMERMANN, P.R.: The Official PGP User’s Guid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5a. [8] 中國計算機報網站 http://www.ccidnet.com.cn/ [9] 計算機世界報網站: http://www.computerworld.com.cn/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