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術 實現科學管理—T市塘沽區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與組織實施
汀藍
一、前言
T市塘沽區規劃土地管理局是城市規劃管理、土地管理兩項職能合一的政府管理部門,負責轄區范圍內的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流程交叉,多人員參與的復雜性群體工作,既有業務權限控制,又有辦件時限要求,需要嚴格依法辦事。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城市功能布局、地形地貌、用地情況、宗地權屬的變化日益頻繁,審批管理的工作量逐年上升,傳統的手工辦案管理模式逐漸受到挑戰。 為解決城市建設發展速度加快與規劃土地管理手段相對滯后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改變落后于時代要求的管理模式,我們決定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實用、先進、高效、可靠的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實現業務規范化、管理現代化、決策科學化,探索一種新型的現代化規劃土地管理模式。
二、系統建設的意義
為了實現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新型、高效的規劃土地管理的目標,提高規劃土地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我們經過一年的努力,于1999年年底建成了《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 1、通過信息系統建設,加快項目辦理進度,縮短公文傳遞時間,實現微機管理,確保城市規劃的良好實施。
2、推行機關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逐步完善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各個環節的規范操作和合理程序,為最終實現科學化管理、“無紙化”辦公創造條件。
3、最大限度地為政府領導進行城建決策提供現勢、完整、精確、時效的圖文數據支持,為最終實現城建管理輔助決策奠定基礎。
4、促進辦公人員觀念的轉變和素質的提高,提高工作透明度,消除因人、因時造成的對工作的影響,更好地為建設單位服務。
5、加強政府機關服務效率和職能,實現政府機構專家化服務,進一步提高我區綜合實力,改善我區投資環境。
三、系統目標定位
在建立城市規劃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方面,特別是90年代前期一些城市嘗試的結果,大多是耗資巨大,內容復雜,周期較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已經廢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目標定位不當。目標定位不當的原因是對我們面臨的實際情況未做深刻的研究。
通過大量調研分析,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我們將系統建設目標進行了準確的定位:“功能實用又有發展后勁;技術可行又有一定超前;建設實施見效快,又有長期發展規劃。” 針對我們實際情況,我們本著功能實用、技術可行、短期見效的定位原則,確定了系統建設的前期目標:“建成以規劃土地管理業務為核心,投資規模容許、納入現有圖文數據、運行穩定易維護、一年內能見效的基礎規劃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框架”。
同時,還制定了遠期發展目標,遠期發展目標規定了我們在建立基礎系統時,應在平臺選擇、數據標準、系統維護、系統擴充等方面全面考慮。隨著前期目標的實現,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數據的采集、建庫工作,不斷增加系統功能,擴展應用范圍,使之成為完善的高水準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四、系統結構框架
實用的信息系統需要管理系統與數據庫的共同支持,既有辦公自動化系統,又有豐富的圖文數據,系統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但先進的信息系統又需要采用分布式的思路,實現管理系統與數據庫的分離。為解決這一矛盾,我們按照規劃土地管理業務的實際情況進行需求分析,遵循求實可行的方針,進行系統總體設計,最終確定圖文信息系統框架結構(見附圖)。
從結構框架圖中我們看到,信息系統由四個主要系統和十個圖文數據庫組成。辦公自動化系統與規劃、土地管理圖形信息系統緊密相連,實現圖文傳遞、圖書互訪。基礎地理信息空間數據庫、規劃設計成果庫、規劃控制要素庫、土地規劃成果庫、土地專題圖庫、規劃審批圖形工作庫、土地審批圖形工作庫組成的七個圖形屬性數據庫,以及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庫、業務檔案庫、行政檔案庫組成的三個文檔庫為規劃土地管理業務辦公系統提供強大的圖文數據支持。
案件辦結后,經過圖文信息系統處理,新的圖文信息隨即寫入相應圖文數據庫,隨動態更新機制產生的現勢的圖文信息構成了對外綜合服務查詢系統的信息基礎。
五、網絡軟硬件環境
基于目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從實用性、先進性、擴展性角度考慮,我們經篩選比較決定將信息系統建立在微機網絡平臺之上。
網絡硬件環境選擇
選用符合IEEE802.3標準的局域網,802.3網絡屬于總線結構,擴充性能良好,考慮廣域網擴充在網絡層以上實現系統互連,采用TCP/IP協議(INTERNET/INTRANET皆基于該協議)。網絡操作系統平臺選用Microsoft公司的國際主流產品WindowsNT4.0。網絡物理環境選用100Mps傳輸速率的傳輸介質和統一的3Com交換機、3Com集線器、3Com網卡組建100M快速以太網。
服務器是硬件系統的核心,考慮處理速度、數據容量、安全可靠、性能價格比等因素,選用支持Raid5技術、熱插拔硬盤陣列的2臺IBM Netfinity5500作為GIS服務器和OA服務器,1臺IBM Netfinity3000作為郵件服務器,終端采用聯想PII400/6G/128M。硬件網絡拓撲結構見附圖。
軟件平臺環境選擇
因為規劃土地管理處理對象是建設項目,內容即包括圖件、表格、公文等靜態結構化信息,又有需流轉的諸如文件袋之類的動態非結構化、超文本信息。為適應上述需求,辦公自動化系統選用Lotus公司Notes Domino5.0作為系統開發和前臺運行環境,實現不同時間、地點、多種方式存取、跟蹤、管理多人的活動信息、復合文擋的群體協同工作。選用JetFlo For Notes提供有效的可視化流程定義管理工具,可方便的用圖形對流程進行定義或修改,一經提交,系統立即自動在整個網絡上實現,無須編程方便維護。由此實現對非結構化信息進行過程管理。案件辦結后,大量的電子文檔及結果數據通過選用PC DOCS公司的DocsOpen作為文檔管理系統平臺,選用SQLServer關系型數據庫軟件管理結構化信息。數據實施分階段管理的模式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圖形數據庫是規劃土地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支持部分,選擇成熟、穩定、實用、投資合理的GIS平臺是關鍵。經實踐比較,選用Autodesk公司的AutoCAD Map3.0配合MunGIS For AutoCAD Map3.5是可行的,這是一個開放的圖形開發運行軟件平臺,其采用的AutoCAD14.0圖形界面,國際公認的標準DXF和DWG格式,極大地減輕了培訓和建庫工作量。因為多數業務人員熟悉此界面,并且數字化地形圖和規劃土地方面的設計審批成果大多采用此格式。 屬性數據方面,該平臺支持各種常見的關系型數據庫如Foxpro、SQL Server、Oracle實現圖書互訪。尤其是AutoCAD Map3.0支持網絡浮動用戶,購買少量的用戶數即可,只要同時使用的用戶不超過該數目。這樣即可以滿足全局辦公需要,又可以節省圖形系統平臺投資。
六、系統主要特點
1、 界面直觀簡單易用。
經辦人員的工作桌面為個人工作欄,主要由收件箱、在辦箱、發件箱、催辦箱、暫停箱組成,規范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收件箱、在辦箱、發件箱分別存放未經簽收、正在辦理、準備發出的審批案件,這與辦公桌上的文件夾文件籃很相似。催辦箱中放置領導和督辦人員發來的催辦信息,因為非局內部原因而不能辦理的案件在注明暫停理由后存入暫停箱。
2、 符合日常習慣,用戶方便接受。
系統對管理審批數據的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工作模擬檔案袋操作方式。每個案件使用一個檔案袋,其中的表單卡證已經按國家規定的格式進行設計,審批人員根據系統預先設置的工作流程,及對表格做的權限控制填寫表單。
3、 審批業務流程定義的可視化。
根據需求分析,每個審批業務過程定義為一個可視化流程,每個業務環節定義為一個任務節點,節點之間通過直流或分流聯接。了解全部辦案過程、了解當前任務狀態可通過點擊查看流程按鈕來實現。
4、 流程結構靈活,修改方便。
業務審批流程任務順序經常發生變化是規劃土地部門普遍存在的現象,系統必須適應這一情況。在流程可視化的基礎上,修改任務流程可以通過增減任務節點、調整節點之間的直分流方向及它們相關的要素定義即可。適于機構調整和人員變動。
5、 圖文一體化和圖書互訪。
在經辦人員使用辦公自動化系統時,點擊建立圖形按紐就可以進入圖形界面調用查詢所需要的圖形信息,用戶可以從圖形查詢相關屬性信息,也可以通過屬性信息查詢相關圖形。原先煩瑣的手工繪圖在系統中更精確更便捷地完成,并將圖形處理結果隨件流轉。 6、 規土一體、可分可合。
因為我們是規劃土地兩職能合一的機構,所以系統必須適應這一要求。根據規劃土地業務交叉的特點,系統設計的十個規劃土地圖文數據庫組成了整個信息系統的強大支持,規土信息實現了最大層面上的共享。
7、 信息編碼的標準化、規范化。
系統預先定義了符合國家、地方慣用標準的編號、代碼,如:《城市建設用地編碼GBJ137-90》、《城鎮土地分類編碼TD1001-93》等;還定義了數據字典,如:系統編號、申請必備件、土地登記編碼、常用批語等。
8、 系統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統的每個用戶都定義了特定的身份編碼(ID),并且擁有自己的口令(PASSWORD)。當進入系統時,必須首先輸入自己的口令。系統還采用了大容量的光盤、磁帶、及熱插拔硬盤陣列定期備份系統數據。如遇特殊情況時,系統可以很快恢復正常工作,使損失降到最低點。
七、系統建設的合理組織與科學實施
1、 強有力的指揮控制體系是項目成功保障 建設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圖文信息系統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強有力的指揮控制體系是系統建設成敗的關鍵,這一點已經形成了業內人士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