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營銷”成為網絡營銷的新案例
佚名
:當淘寶體、凡客體、海底撈體一一被網友遣詞造句后,“病毒營銷”成為網絡營銷的新案例。
日前,營銷人士薛永昱承認,在網上被瘋狂傳播的“杜甫很忙”系列圖片大部分都是出自團隊成員之手,是為了幫一個杜甫博物館做的策劃,想引起更多人對那家博物館的關注。這場來自千年前的穿越劇,再次讓“病毒營銷”成為熱議話題。
所謂“病毒式網絡營銷”,一般都是建立在熱點事件和流行文化之上,通過用戶的口碑宣傳,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目前它已經成為網絡營銷最為獨特的手段,被越來越多的商家和網站成功利用。互聯網專家趙占領介紹,病毒營銷主要分兩類,一是事件營銷,早前的“凡客體”、“淘寶體”無一不是典型的案例代表;另一類則是軟件營銷,米聊、微信都是最為常見的。
“快速傳播”僅僅是“病毒營銷”的優點之一,它能為商家帶來的還有很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而病毒式營銷卻幾乎是無成本的。它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目標消費者的參與熱情,目標消費者受商家的信息刺激自愿參與到后續的傳播過程中,原本應由商家承擔的廣告成本成功轉嫁到了目標消費者身上,從某種意義上,每個目標消費者又在替商家“免費打工”。此外,這一披在廣告信息外面的漂亮外衣,突破了消費者戒備心理的“防火墻”,他們主動的參與和創作,無形之中讓廣告接受效果事半功倍。
“高性價比”的“病毒營銷”,受到了越來越多商家的青睞。而一些隨之而來的問題開始浮現:社會對營銷策劃領域開放的“尺度”有多大?這又是否有利于企業的長期品牌定位?
趙占領表示:由于公眾的高度興趣是病毒營銷成功與否的關鍵,為了吸引眼球,低俗化在病毒營銷中愈演愈烈。
“"杜甫很忙",先不從道德方面去剖析,它的確被人們興趣盎然地轉發;而這兩日網絡上爆紅的"義賊微博"卻遭到了一邊倒的譴責,網友表示:這種公司就該被關掉,零容忍。”趙占領分析,如何把握“界限”也是病毒營銷必須考慮的問題,否則,可能會產生截然相反的效果。“病毒營銷對急需借機提升知名度的中小品牌來說,或許可以做一時之選,但對于有長期定位的強勢品牌來說反而有可能得不償失。這就是說,社交網絡的傳播方式會考驗并沖擊著品牌方與營銷公司的敏感度和判斷力。”(來源:《瀟湘晨報》文:呂琳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