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類“盤中盤”營銷模式消褪
佚名
:在上世紀末,酒類“盤中盤”營銷模式出現。彼時,以酒店和KA商超等大賣場為核心的渠道營銷創新。為了占據和壟斷優質的終端賣場,各酒廠各顯神通,通過買斷式供應和強迫式促銷等各種動銷手段,將產品強制導入各大零售終端。廠家營銷策略的轉變,也催生了一大批專業的渠道運營商和層級多樣、體系繁復的供應鏈體系。
“盤中盤”模式誕生之初,對酒類市場規模的增長和產業發展起到了應用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消費的發展、供需關系的轉變,以及企業強化競爭的需求,企業在市場營銷領域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投入的成本急劇增長,而這些高額的成本則又轉嫁給消費者,導致白酒價格一路飆升,這也是所謂高價酒虛假繁榮的一個重要推手。
此時,名煙名酒店成為一支逆轉市場業態的新興勢力。名煙名酒店,既有市場自然生成的街邊店,也有大商主導的連鎖機構,他們遍布城市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區,是消費者十分便利的購酒場所。因為沒有高額的進店費、促銷費等額外成本,消費者可以享受到相對低廉的價格,名煙名酒店第一次作為變革的力量,在酒類行業渠道變革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傳統的供應鏈利益分配格局根深蒂固,名煙名酒店幾乎無權享受出廠價采購的“市場特權”,消費者自然也無法享受到優惠的價格。
2013年以來,與高檔酒白酒市場出現銷量下滑和消費下行的雙重危機相反,直接服務民眾的電商酒類零售平臺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然而同為服務民眾的名煙名酒店,卻難以分享產業變革賦予的發展機遇。記者調查發現,例如一瓶暢銷的中檔酒,名煙名酒店售價180元,而消費者卻要求售價150元,因為他了解到該酒的出廠價為120元,加價15%的毛利后為150元,他認為相對合理。而實際上該產品經過多重代理分銷,進入該店的價格就已經高達160元,自然不能滿足顧客需求。
名煙名酒店是目前酒類渠道中數量最為龐大的群體,也是接觸消費群體最為廣泛的酒類零售終端,同時也最為松散和弱勢的群體。當前酒類市場形勢的變化,名煙名酒店首當其沖。然而反觀酒類供應鏈的構成體系,名煙名酒店生存環境變化的影響,必然梯次傳遞到中上游的各個環節。換言之,名煙名酒店作為酒類行業的神經末梢,其命運將直接關涉產業整體發展。(來源:糖酒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