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怎樣加強高職院校信訪工作
孫躍
摘要: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信訪工作是高職院校黨政機關的一項經常性的群眾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成為學校各級領導密切聯系師生員工的橋梁和紐帶,而且在改進學校工作作風、接受群眾監督、促進勤政廉政、維護學校穩定、促進和諧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拓寬信訪渠道,推動建立“暢通、有序、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新秩序。
關鍵詞:信訪工作 時代特點 存在問題 解決途徑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信訪條例》,第一次以國家法規的形式明確并規范了信訪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加強與規范信訪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1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第431號國務院令,發布了新修訂的國務院《信訪條例》,為信訪工作法制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標志著信訪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07年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這是我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信訪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信訪工作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獻。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對信訪工作如何創新理念、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改進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信訪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最近一次(2010年11月22日至23日)全國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指出,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是最直接、最現實的群眾工作。信訪問題是社會問題的晴雨表,是反映干群關系的晴雨表,同時也是衡量群眾工作水平和效果的晴雨表。他強調,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要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從源頭上預防信訪問題對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要事先聽取群眾意見,匯聚民意、集中民智,做到有明顯不穩定風險的政策不出臺;要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尤其是民生困難,如:住房、看病、就業、上學等問題,動真感情、拿硬措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做信訪工作作為各級領導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必修課”、培養鍛煉干部的“大學?!薄z驗民心向背的“大考場”,堅持領導干部接訪、機關干部下訪,真正把來訪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信當家書,把群眾反映的問題當家事,把群眾工作當家業。要堅持用群眾觀點思考問題,站在群眾立場處理問題,多做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工作,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同時還要緊緊依靠廣大群眾,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群眾工作網絡,形成群眾工作大家做、共同做、就近做、隨時做的良好局面。黨和政府對信訪工作的高度重視,為信訪工作更好的發揮作用,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創造了有利條件,更增強了信訪工作人員的信心。
結合教育系統信訪工作實際,教育部分別制定下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教育信訪工作的幾點意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直屬高校信訪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修訂了《教育信訪工作規定》,制定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單位)信訪問題復查(復核)工作規定》。著重強化對信訪工作的領導,對新時期教育系統信訪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對進一步規范教育系統信訪工作起到了指導作用。信訪工作是高職院校黨政機關的一項經常性的群眾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各級領導密切聯系教職員工的橋梁和紐帶,是學校親聽民聲、體察民情、了解民意、汲取民智、接受監督的重要途徑;是改進學校工作作風、促進廉政勤政的重要渠道;是維護學校穩定、促進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新時期高職院校信訪工作及其特點
信訪是“寫信”和“訪問”的統稱,是人們社會交往的一種形式。這種交往活動,主要指人民群眾通過寫信和來訪等形式,向各級黨委和政府、企事業黨委、人民團體及其領導人,反映個人或集體的愿望和要求,提出批評和建議。它也是廣大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一種形式。200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通過、5月1日起施行的《信訪條例》定義,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信訪工作是社會組織管理者受理社會成員來信來訪的活動。它是黨和政府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負責人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橋梁,是體察社情民意的窗口,是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時也是接受監督的一種方式和反映各方面情況的一面鏡子。
高校信訪是學校教師、學生、職工和有關組織采取書信、電話、電子郵件或來訪等方式,向學校反映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反映按照規定和職權范圍需由學校受理并處理的事項。高校信訪工作既是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黨政機關的一項經常性的群眾工作。它不僅成為學校各級領導密切聯系師生員工的橋梁和紐帶,而且在改進學校工作作風、接受群眾監督、促進勤政廉政、維護學校穩定、促進和諧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目前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和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也不斷加強,在新的時期,在各種體制變革的綜合影響下,高職院校的信訪工作呈現了以下特有的特點:
1、信訪工作涉及的對象相對單純,主要是學校的師生員工、學生家長和考生,但信訪者素質高,對所提問題的認識比較深刻,對信訪工作質量的要求也相對較高。
2、信訪工作對象的知識層次高,法律意識較強,一般較為理性,適宜引導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3、信訪工作對象自我意識、參政議政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強,注重自身的人格是否得到尊重,自己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保障。因此,辦理信訪事項時要講究工作態度和方法,要以尊重、平等、熱情態度對待來信來電來訪師生,要事事遵循法律要求,依法辦事。
4、信訪形式呈現多樣化的特點,除傳統的來信和來訪外,利用網絡、電話等現代通訊方式日益普及,使信息的傳遞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呈上升趨勢。
5、信訪問題具有緊迫性,特別是涉及考生、就業的信訪問題,能否及時處理關系到考生的學業前途和畢業生就業前景,更需要認真對待。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信訪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信訪事項反映的問題主要圍繞著學校的重點工作、難點工作及熱點工作,緊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主要集中反映的問題包括:
1、高職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引起的人事聘任和酬金分配等方面的問題;
2、教職工在自己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工資福利待遇等有關權益受侵害問題;
3、學生反映的學生宿舍管理、獎學金評定、教師教學水平及課程安排等方面的問題;
4、歷史遺留問題也很顯現。高職院校大多是幾所中職院校與職工大學的合并校,原有學校管理、工資、福利等許多方面存在差異,合并統一后,原有遺留的政策、收入待遇問題就十分突出,解決難度很大;
5、學校新政出臺,教職工出于對學校的熱愛和關心,提出的有關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與廣大教職員工、學生的利益息息相關,也關系著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安定與和諧,做好信訪工作事關重要。 (二)造成信訪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
1、高職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兩三年一聘崗,人員流動快,前期問題沒有解決完,原責任人調整了,問題沒有交代清楚,新人不了解情況,造成問題不能正常處理。
2、一些部門工作人員攔截、推諉信訪人員,不講究工作態度和方法,能堵就堵,能推就推。對纏訪、鬧訪的事項,缺乏必要的穩控手段,為息事寧人,就悄悄給解決了。這種不按常理、不講原則性、政策性的辦案方法給今后工作帶來更大不安定因素。
3、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對信訪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工作機構的設置與信訪干部的配備以及必要的工作條件方面,還不能適應當前信訪任務的需要
三、如何做好新時期高職院校的信訪工作
溫家寶總理曾對信訪工作提出四點要求:第一,“熱情”,就是要對來信、來訪的群眾滿腔熱情。要做到熱情,首先要有感情,只有對人民群眾有深厚的感情,愛得深、理解得深,才能有熱情。第二,“依法”,就是信訪工作要依法辦事。要引導群眾合理的訴求通過法律的渠道來解決。各地和各部門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按照法律和政策辦事。第三,“負責”,就是對人民群眾負責,對黨和政府負責。真正做到對于群眾的來信、來訪“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第四,“奉獻”,就是信訪工作人員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做到不辭辛苦、任勞任怨、鞠躬盡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和人民。
(一)做好新時期高職院校的信訪工作應抓好的以下幾個問題
1、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學校主要領導是信訪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直接抓,其他領導“一崗雙責”。信訪工作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樹立依法辦理信訪的觀念。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信訪工作制度、督查督辦和終結制度、校領導接待日制度、登記制度、呈閱制度、交辦轉辦制度、歸檔制度、政務公開、風險評估機制、《來信來訪受理制度》、《信訪事項辦理責任追究制度》、《信訪信息反饋制度》和《廉政談話制度》等等,用制度強化責任,用制度規范工作。
2、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著力從源頭預防信訪問題。黨中央提出信訪工作要實現關口前移,就是指要做好信訪穩定的預防工作。信訪問題的預防是信訪穩定工作的第一道防線。把預防工作放在首位,立足于源頭治理,可以不出問題、少出問題或不出大問題,可以防止信訪問題的蔓延和升級。在學校每一項重大政策出臺之前,尤其是關系到教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如工資改革調整方案、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等,都要通過召開教代會、工代會、職工座談會、民意調查表等廣泛公開征求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結合校務公開的推進,拓寬把學校的各項政策措施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廣大師生的渠道,切實保障廣大師生對學校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營造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環境,預防和減少因暗箱操作、管理不善等不公開、不透明因素而造成的信訪事件。與此同時,完善學校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照章辦事。
3、要按照“方便信訪人,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標本結合,秉公辦事,責任追究”的信訪工作原則,認真處理師生員工反映的信訪問題,爭取化解一批疑難信訪案件。
4、要加強高校信訪信息工作,著力在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上下功夫。一是要確保信息傳遞渠道暢通。二是要及時、準確報送信息,杜絕遲報、漏報和瞞報。三是要及時分析研判信訪形勢。增強工作的預見性、科學性和主動性。四是要適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校領導科學民主決策提供參考。
5、要進一步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做好信訪工作職責分工,齊抓共管,構建大信訪工作格局。紀檢監察辦公室是歸口掛靠部門,主責明確,黨政辦公室、工會、組織等各部門各負其責,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運轉高效、綜合施治的高校信訪工作新格局。
6、加強信訪工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的提高。在《信訪條例》中明確規定:負責辦理信訪事項的人員,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二)做好新時期高職院校信訪工作的新途徑
拓寬信訪渠道,推動建立“暢通、有序、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新秩序。
1、建立校領導接待日制度。由辦公室負責,安排好每個學期校領導接待日,規定時間、地點,每周通知負責接待的校領導,并及時做好接待記錄。要將接待日安排公布網上,便于教職工了解。
2、推進信訪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是推進信訪工作有序務實高效、促進民主決策、提升工作科學管理水平的客觀需要。建立內部和外部的工作網絡系統,將信訪職能職責、辦事程序、接待日時間地點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等信息公布在網絡上,有助于信訪工作人員的管理與監督,有助于方便信訪人,暢通信訪渠道減少信訪成本,提高信訪效率。
3、完善信訪工作的方法。針對不同的信訪形式和信訪人員,要注意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對于來信,要及時拆封、詳細閱讀、認真登記、準確交辦、妥善處理,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對于來訪,要熱情接待、認真聽記、恰當處理、耐心教育、維護秩序。對于其他形式的信訪,同樣要依照原則、制度及時辦理。
4、建立信訪接待室。接待群眾來訪,是學校黨政機關直接同群眾對話的一種形式。根據《信訪條例》,學校要設立信訪接待室,掛門牌,在校園網和校園醒目位置公布信訪接待室郵政地址、房間號、電話、傳真、信訪工作人員和負責人等信息。接待室內部要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查詢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5、堅持校領導下訪日。下訪日往往是多名校領導帶領學校有關部門、學院(系、部)的領導到信訪問題比較突出的基層單位進行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的實地調研。
6、公開校領導信箱。建立校領導信息是校務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在校園醒目位置設立校領導信箱,設信訪管理員,負責定期查看和管理信箱。此外,還應在校園網主頁開設信訪電子信箱,設信訪管理員。
參考文獻:
[1] 張宇、董鵬祥,信訪工作理論與實務 [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2] 劉勇,高校辦公室工作實用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 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辦公室工作研究分會,《高校辦公室工作的理論與實踐》[C],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4] 李欣、徐世群、張文彬,辦公室工作實用全書修訂本[A],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5。
[5]《信訪條例》[Z],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31號 2005。
[6] 余海波,加強信訪工作切實維護高校和諧穩定[EB/OL],“切實加強高校信訪工作”專題報告會,2009-3-27。
[7] 周永康,全國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交流會報告上的講話[EB/OL],2010-11-24,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