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試析中國和諧資源外交戰略之我見

佚名

摘要:和諧的“資源外交”是資源戰略與外交相結合的產物,是確立能夠穩定獲取能源和其他資源為目的的國家戰略及其活動。本文通過對當前國際政治形勢特點的分析,結合我國資源分布及使用狀況,從六個方面闡述了進行地區及全球性和諧外交活動宜采取的策略,保證能源及資源供給穩定化和多元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妥善處理好資源消耗大國之間的資源競爭與節能合作。

關鍵詞:國際形勢;和諧;資源外交;戰略構想。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年的風雨歷程,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生活所發生的劃時代變化及成果為世人矚目。30多年來,在中國已經崛起了一批優秀的企業群體,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力量。同時,這些企業的發展,也為資源和能源的消耗與保證帶來了新的課題。當前,國際資源問題日益嚴峻,國際資源市場成為各方資本逐力的舞臺。在資源全球化進程日趨加速的今天,作為世界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中國應如何應對當前局勢下的各種資源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為更好的探討解決這些熱點問題,促進中國資源產業可持續發展,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已經與全球展開“資源外交”,以推動中國崛起的資源戰略的發展和創新,保證我國資源及能源的進口和安全。

1當前國際政治形勢新特點。

當前,國際形勢依然處于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之中,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繼續向縱深發展。大國關系中合作與競爭并存,發展中國家作用上升,各國相互依存度明顯增強。圍繞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雖然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地區沖突有所緩和,國際總體形勢繼續保持相對穩定,但局部動亂依然存在,熱點根源仍未消除,強權政治仍時有表現,反恐戰爭的形勢依然嚴峻,非傳統安全威脅更加突出,各領域的不確定因素逐漸增多。加之過去一年尤多的天災****,人類在迎來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遇到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尖銳的全球性挑戰。

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為各國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世界和平與多極化、全球化趨勢繼續推進,對大多數國家而言,國際形勢中機遇大于挑戰的態勢繼續存在。也就是說,和平、緩和與發展、合作是當前國際政治形勢的主流。近期,美國次貸危機受到全球關注,并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和貿易產生了重大影響。次貸危機已經發展成為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美國和歐洲雖然近期有了觸底的跡象,但并不排除還會在某些地區進一步發展、蔓延,它對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影響還將繼續存在并持續。由于美元下跌和人們對通脹的預期,世界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和農產品等價格大幅飚升,這也引起了人們對大宗商品市場將出現持續二十年超級循環的推測,各國對供應安全的擔憂等因素推動了價格上漲,但中國的需求很可能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評估,從總體上看,當前國際形勢對我國仍是機遇大于挑戰,有利于我國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征、世界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給我國發展提供的巨大動力和機遇,是長期性、可持續的。只要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這些機遇就會繼續促進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世界經濟保持繁榮、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加大了對世界各種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促使世界經濟利益分配格局調整加快,有關國家之間為爭奪資源和市場、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磨擦增多。這使中國在未來的發展和開放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壓力,也對中國繼續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需要在自身經濟增長方式和對外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開拓進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大旗,利用和諧的資源外交戰略,處理好維護中國自身利益與促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之間的關系。

2資源戰略與資源外交。

“戰略”一詞原為軍事用語,原意是指對戰爭全局的籌劃與決策。導致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資源貧乏的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推行的侵略、擴張、爭奪原料產地的戰略。“戰略”一詞與資源、經濟、社會聯系在一起,還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當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峙和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擺脫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統治,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戰后的形勢使得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都面臨著如何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問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不可能象以前那樣靠侵略、擴張來掠奪殖民地的資源發展其經濟,他們要尋求一條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的新的發展模式;社會主義國家也在探索一條適合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道路,以發揮其制度上的優越性;新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也在努力尋找擺脫經濟貧困落后的突破口。面對復雜的形勢和激烈的競爭,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發展經濟,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資源戰略”研究應運而生。“資源戰略”是指開發利用資源的總體謀略和全局籌劃。“資源戰略”是全球各主要國家戰略中的子戰略,是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資源,特別是礦產資源,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制定發展戰略的主要依據之一,歷來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

美國把對重要礦產地的控制作為其政治、外交的一個重要方面。1977年,美國有關機構,對今后全球人口、自然資源和環境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向總統卡特提交了題為《全球2000年研究向總統提出的報告———進入21世紀》的研究報告。這篇為制定國內的長期發展戰略而提出的報告,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人口、糧食、能源、非燃料礦物、森林、水資源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預測,指出了可能出現的各種嚴重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和措施。該委員會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為總統制定了向國外采購原料和建立戰略儲備的專門計劃。20世紀70年代初以后直至今天,受能源、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更是把重要資源和能源的保證問題,看作其資源外交戰略的重中之重。

日本“資源外交”是日本能源、資源戰略與外交相結合的產物,是以確立穩定獲取能源和有色金屬的國際供求關系為目的的國家戰略及其活動。20世紀中期以后,日本憑借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在中東地區確立“穩定的能源供給關系”,政府幾乎不參與民間企業進口資源的活動。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公布《新國家能源戰略》以來,日本政府把資源從“一般商品”提升為“戰略物質”,加強國家調控,全力推進資源外交。

中國制定的21世紀全球資源戰略,是適應全球經濟一體、適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資源需求不斷增長的客觀需要,是研究如何利用人類共同的全球資源解決中國資源供需矛盾的總體謀略和全局籌劃,和諧的資源外交戰略是保證資源供給和安全的重要戰略對策。

3和諧資源外交戰略。

綜觀資源外交戰略的成因,主要是發達國家政府認為,其資源穩定供給將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一是中國、印度等經濟迅速崛起的大國能源需求激增,預計至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總量將從2003年每日7920萬桶,增加到每日1。154億桶,中印及其他亞洲國家將占增加份額的40%以上。二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中東安全局勢不斷惡化,恐怖主義活動直接或間接影響原油生產和出口,從而對各國形成能源安全威脅。三是“資源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傾向逐漸增強,資源供給國加強控制本國資源,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原油和其他資源價格不斷刷新歷史最高記錄,給國家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不利影響,增加其獲取資源的難度。中國改革開放,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構建和諧社會,最終目的還是中國的發展與富強。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我們的目光從中國擴展到了亞洲,進而正在放眼世界。現在中國所提出和諧世界的概念,其目光不僅僅注重于自身,而是注重于地區和整個世界。

4構建和諧資源外交的策略。

4。1構建跨區域合作平臺與網絡化結構。

中國傳統文化建設與中國外交策略當中,都蘊涵著“和諧”的元素。比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鄰為善,與鄰為伴”、“和平、合作、發展”、國際關系民主化、多極化趨勢等等,中國正在推動跨區域合作的框架的建構,他以中國和東亞為基礎,在建構一個東亞和其他世界區域來進行合作的網絡化的結構。“東亞合作峰會”就是一個重要的跨區域平臺,現在確定為是東亞國家和與東亞有緊密聯系的國家進行戰略對話的平臺,所以把印度、澳大利亞納入進來,形成一個東亞與南亞和南太平洋進行對話的平臺。

還有一個包括東亞也包括西亞國家進行的平臺叫做“亞洲合作對話”,每年也有部長級會議。

東亞國家和歐洲,已經有了十幾年的兩大洲的合作機制,叫做“亞歐合作機制”,這個平臺每兩年進行一次首腦會議,每年進行一次部長級會議。 中國還和拉丁美洲國家也建立了一個對話的平臺,叫做“東亞亞美合作論壇”,這個論壇2001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

中國還和非洲國家,包括東亞國家與非洲國家也有合作,“亞非次區域合作組織”,不但進行了亞非部長級會議,還召開了亞非首腦會議。2006年11月份召開的“中非論壇”,是世界唯一的一個大國,能夠把48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請到中國來召開一個對話會。

中國外交的理想是一種全球跨區域合作網絡化的建構。這是一種新型國際關系網絡的建構,這種框架就是一種和諧世界的框架,是我們進行資源外交戰略有利的平臺,是通過外交活動所進行的可操作性的網絡設計。

4。2跨國礦業兼并洶涌,中國資源產業跨國收購逐漸成熟。

美國道奇公司宣布以總金額400億美元的交易收購加拿大的inco鎳業公司及鷹橋公司,此舉不僅打造了北美礦業的龍頭老大,而且還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鎳與銅生產商。世界最大的兩家鋼鐵企業米塔爾和阿賽洛,聯合組建一家名為阿賽洛·米塔爾的全球鋼鐵業新霸主,中石油以10。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權,中石化以愈7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總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鋁業等也發起了新一輪跨國企業兼并活動。中國企業在海外的跨國交易雖然也交了許多“學費”,但對于資源短缺的我國來說,滿足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滿足我國企業對戰略性資源的渴求,融入資源行業和大宗原料國際市場,并逐步改變全球資源行業格局,也是我國全球資源外交戰略之一。

4。3稀有金屬:中國資源戰略的一大致勝利器。

盡管我國礦產資源相對緊缺,但是我們也有很多優勢礦產資源,特別是一些地球上儲量極少的稀有、稀散金屬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鈦、釩、鎂、鎢等未來金屬資源,并且具有較大的優勢。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一的銦、鎢、鉬、鍺等稀有金屬資源,主要用于硬質合金、特種鋼、平板顯示器、半導體數據傳輸、夜視儀、熱成像儀、石油產品催化劑、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并被廣泛用于國防工業、航空航天、信息產業。此外,鉭、鍶、銻、鎘、銥、鉍、銠、鈦、鎳、鋯、鉻、鈷等等都是戰略金屬,在國防建設中也有廣泛的用途,有些已經用于宇宙飛船的制造及軍事應用。中國已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有91種,根據已探明的儲量,石膏礦、菱鎂礦、高鋁礬土、石墨礦、螢石礦產、硅灰石、磷礦資源和硫礦資源,儲量都居世界首位;硅藻土、滑石礦、云母礦、硼礦、鹽礦、高嶺土礦資源儲量也居世界前茅。這些主要非金屬礦產在工業領域各方面也都具有廣泛用途,許多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我們必須珍惜這些寶貴財富,保護和運用好這些資源,才能使這些優勢轉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優勢。我們要利用和發揮我國優勢礦產資源和稀有金屬、非稀有金屬資源的作用,運用資源外交戰略,去保障我國短缺的礦產資源的來源,使我國的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

4。4擴大直接投資與優勢互補。

這是國家能源與資源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與能源、資源儲量豐富的國家之間的關系的同時,還要扶持國內實力雄厚的企業獲取海外能源與資源,提高對海外資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數量。①政府積極展開資源外交;②政府為重要項目提供國家金融支持;③國家相關部門提供情報、信息、批復等戰略支援;在“三位一體”資源外交體制下,我國開發企業要大膽的、積極主動的走出去從事資源開發的前期開拓性工作。人們廣泛公認的是,中國不斷擴張的經濟實力,正對重塑著區域貿易流向與格局。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也使全球資源出口國的雙邊經濟關系正在進入全盛期:中國企業正在蘇丹、安哥拉和尼日利亞進行投資,中國目前還是智利、秘魯、阿根廷和巴西巨大的出口市場。以金屬和礦產為例,去年中國消耗的冶金煤幾乎占了全球的一半,消耗的熱力煤和鐵礦石超過40%,消耗的鋼、鋁、銅和鋅超過20%。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項目造成的需求,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目前是澳大利亞第二大貿易伙伴,兩國之間的互補性意味著,中國的崛起對澳大利亞來說是一筆巨大的經濟橫財。出口的礦產價格隨資源需求上漲,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ReserveBankofAustralia)的名義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正處于歷史最高位,澳大利亞人正享受著70年代初以來貿易創匯的最大累積提升,收入增長保證了長達15年的創紀錄經濟擴張、股市繁榮以及三十年來最低的失業率。但這種互補性也意味著,澳大利亞的繁榮正日趨依賴中國不斷增強的實力,日本和韓國的經濟起飛,也是以往東亞推動澳大利亞增長的力量。中國的企業正在澳大利亞投資與合作,資源創造力大家都繁榮并把兩國的戰略目標聯系起來。

4。5合作互惠,資源共享。

從獲取資源的角度看,中國與其他資源消費大國,在全球范圍內競爭加劇是客觀事實。中亞和中東將成為中、日、印度競爭資源來源的主要地區。資源外交與地緣政治復合化,將給中、日、印關系帶來更多變數,這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所在地———中亞地區尤為如此。所以,資源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中、日、印外交、政治、安全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日、印能否實現獲得資源方面的合作,對于全面改善和提升鄰國之間的戰略互惠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反言之,各國之間外交、政治、安全領域的合作與進步,也將積極促進資源合作的深化與提高。

4。6求同存異,實現雙贏。

在資源外交戰略中,我們與鄰國及有爭議的國家對資源問題的妥善處理,也是必須正視的問題。東海問題的政治意義遠遠超過能源需求。日本已經從法制和政治體制上做好爭奪海洋權益的準備:2007年4月,在“共產黨和國民新黨的共同助推”下,日本國會通過《海洋基本法》,設立擔當大臣統轄政府各部,成立由首相擔任本部長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建立基于戰略角度應對‘有事’的體制”,彰顯對華強硬姿態。解決中日東海爭端需要綜合性舉措:我們也應該采取靈活的資源外交戰略,遏制中日東海爭端的政治性炒作,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廣泛開展在東海獲取能源的中日合作,有利于淡化東海爭議,努力爭取實現中日雙贏。中日兩國還要在促進國際資源市場的穩定與繁榮,促進節能、環保和應對氣候變暖,共同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走的是爭取國際平等,維護國際公平與正義,積極進行國際合作,履行國際義務,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外交路線。在資源外交戰略方面,我們也應該走和諧資源外交的道路。同時,也努力使自己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外交方向是正確的。我們實施的資源外交戰略,也應該是符合和諧外交原則的。

[1]郎一環,王禮茂。全球資源問題與可持續發展[J]。了望新聞周刊,1997(07)。

[2]王禮茂。世界主要大國的資源安全戰略[J]。資源科學,2002(03)。

[3]王禮茂,郎一環。不同類型國家資源戰略實施的啟示及我國資源戰略的選擇[J]。自然資源學報,1994(04)。

[4]余紹澤。中國稀有礦產資源的貿易戰略思考[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09,61(01)。

[5]陳小軍。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04)。

[6]王禮茂,郎一環,趙建安,等。大力加強我國面向21世紀的全球資源戰略研究[J]。資源科學,1999(06)。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