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發展途徑
劉照軍
摘要:為了優化中國財政運行結構,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這也是提高經濟運行實力,建設標準化體系的重點。從目前形勢來看,中國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但從實踐效果來看,創新改革模式的發展路徑并不明朗,缺乏針對性,直接導致改革優化內容很難真切落實到財政稅收方面上。因此,需要從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入手,思考有建設性的方法。
關鍵詞: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規范化發展;方法探究
財政稅收關乎我國經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進程以及社會安定和諧等方面,是滿足整體發展需求的基礎性財政項目。但目前財政稅收體制還有缺陷,在發揮指導以及規范實際應用環節的作用上仍然不充分,這直接阻礙了稅收工作的后續開展,嚴重情況下會讓稅收職能作用發揮受到限制。因此,加大體制改革力度,在體制改革基礎上推動模式創新是有其必然性的。
一、促進財稅體制創新改革的意義
第一點,財稅體制的創新改革以科學發展觀為立足點,科學合理的財政稅收體制可以幫助企業減輕資金負擔,增強自身的資金實力,并能夠運用資金來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的協調性發展,最終為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貢獻。第二點,財稅體制的改革符合收入分配改革的實際需求,它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內容,能夠直接影響到人民的收入增減情況[1]。第三點,財稅體制的改革可以提高公民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有研究調查發現,中國大部分的稅收居民認為宏觀稅負過重,另外財政支出不合理,這影響到公民對政府的工作評價,同時給社會穩定性帶來影響。總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促進財稅體制的改革最終有利于社會經濟煥發新光彩,為社會的穩定和諧做出貢獻。
二、目前形勢下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中出現的問題
(一)財政稅收管理問題
中國在開展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的時候并沒有堅持部分基本原則,國家或者相關部門頒布的法律規章制度并沒有得到徹底的執行以及落實,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人員也沒有良好的意識,缺乏緊迫感以及使命感,對于管理工作沒有認真地擔起責任,同時,他們也缺乏實際的管理工作經驗[2]。
(二)財政稅收的監督問題
在財稅收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有科學嚴格的監督,從多個監督角度出發解決多方面的問題。但就目前來看,中國的財政稅收監督體系依然有很大的問題存在,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缺乏監督工作經驗,這對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造成了阻礙。
三、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中創新模式的路徑解析
(一)健全完善轉移支付體系
要實現轉移支付多元化,需要將常規性質的轉移支付和具有約束性條件的轉移支付的壁壘打破,實現貫通性的融合,在優化配置結構的前提下,使得資源來源形成固定的模式,并且堅持以同一條路徑運行以及發展。由此需要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能方向,不斷地增加常規性轉移支付的比例,直到達到標準的制定范疇之內,接著應該優化調整專項的轉移支付,最后,需要將兩者進行綜合性的判斷分析,恰當調整兩者比例,整合出最合理的結構配置[3]。
(二)促進財政稅收體制的完善
為了實現社會經濟的長遠性發展,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及完善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這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方向和指導力量,特別關注個人所得稅等微觀層面。具體來說,在標準范圍里,應該合理強化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力度,當條件需求達到了界定的范疇時,就應該加征物業稅,并且相應地調整與自然生態環境有關聯的稅種,同時要提高項目開發環節的稅收指數。在以前的稅收結構中,直接稅和間接稅的相對比重缺乏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由此可見,在現實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此進行適時的改革以及完善調整,需要在原來的基礎之上改變稅收主體的模式,而對于地方區域,需要結合當地經濟現實情況,以及中國具體的國情,更快更好地推進改革的進程。除此之外,對于個人所得稅以外的稅收,需要合理適度地降低標準,以此來保障稅收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三)促進財政體制分權分級
推動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重要目標在于通過分級管理優化各級財政稅收,根據不同的財政稅收管理模式,推行分權分級,最終為財政稅收模式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要和分權分級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的財政稅收規章制度要求,確保分權分級管理可以有效實行,實現財政稅收體制與對應制度管理要求的有機結合,由此為財政稅收的后續進一步優化管理提供優秀的前提條件。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需要以財務綜合管理和控制為根本出發點,加強統籌管理,讓財政稅收管理可以有效幫助解決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可以做好稅收管理問題的實時監督以及監管,實現并且保障財務管理中的合理支付[4]。
(四)推進財務人才隊伍的建設
在任何行業或者領域里面,在發展過程中都少不了人力資源的支撐。所以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在有序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應用人才。在日常的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以及執行人員都是重要的中間角色,特別是在實行分權分級的財政稅收管理的過程中,每個層次范圍的財政稅收工作管理者以及執行者都需要擁有相匹配的綜合素質和合格的個人技能水平,必須保證可以達到具體工作崗位的需要標準。詳細來講,首先在開展整體性的管理工作時,要樹立人才優先工作的理念,對財政稅收部門做好內部管理,推動完善財政稅收管理部門中的人才利用機制。其次,在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的過程中需要對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階段性的更新技能的培訓,使得他們掌握的工作技能可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對應的工作要求相匹配。
(五)加強財政預算以及監管
在我國的財政稅收管理工作當中,最應該重視的是財政的預算工作以及財政的監管工作。做好財政的預算工作可以保障我國將來經濟發展的科學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嚴謹性[5]。同樣地,做好財政管理監督工作可以保障我國財政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實時的監督盡快地找出問題的根源,快速地解決。根據上面所說的,財政稅收部門在進行體系改革以及管理工作時,需要加大財政預算以及管理監督的力度。和國際上許多國家一樣,我國的財政支出管理同樣也在朝著縱深改革的方向發展,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財政稅收管理工作比較嚴謹,并且我國在財政稅收管理工作中對財政預算和監管投入更多,并且會重點關注兩者的把控力度。
四、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的規范化發展途徑
(一)促進財政收支矛盾問題的解決
從我國目前的財政稅收規范管理的情況來看,各個地方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不平衡的問題比較普遍。正因為如此,國家在推動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時候需要從財政收入與支出這個角度出發,對于財政收支的管控應該更加嚴格與規范,使得地方能夠提高稅收水平,保證可以滿足調節當地經濟的需求,對自身的財政收入與支出的管理要達到規定的標準。與此同時,財政稅收的進一步規范以及發展進步,可以促進財政稅收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這對于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6]。規范財政稅收體制需要了解不同債務的具體情況,對債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健全完整的債務管理體系,從而可以提高財政稅收的全盤掌控能力,確保財政和稅收的工作可以有序開展,為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必備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在財政稅收體制的規范化過程當中,應該要保證這個體制可以安全平穩地運行,要注意把稅收的征繳方式和征繳力度,與當地實際的經濟情況結合起來,盡快實現財政稅收的全面化管理。
(二)促進支付環境的改善
促進支付環境的改善,對于支付的規范化管理是有關鍵性作用的作為支持,需要有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作為支撐,讓財政收支可以在全面規范化的管理中變得更加合理、規范。與此同時,規范化的發展應該是在財力有效控制這一前提條件下實現的,這可以為資金的高效管理提供良好的環境。稅負征收模式應該和規范化控制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創設優良的管理環境,讓稅收模式逐步朝著縱深改革方向發展的同時,可以引導并且穩定財務管理的健康運行,確保財務管理的模式以及相關要求做到高度匹配。
(三)促進預算約束機制的完善
實現財政稅收的規范化,就需要加快預算機制改革,推動預算管理實現創新以及改革,給預算的實施提供良好的環境。在財政稅收的規范化過程中,必須把資金的運行以及管控效率綜合起來看待,進一步優化以及創新管理模式,為財政稅收管理模式奠定優質基礎。與此同時,預算約束管理應該和預算監督體系統籌起來,共同構建科學的管理制度以及體系,為財政管理的優化以及創新提供基礎性條件。在推行規范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秉承公開、公正、透明、科學且合理的原則,加快相關制度的建設,從而可以實現多元化的監督和管理體制發展。
五、結語
我國需要根據具體的國情,促進財政稅收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并積極學習外來的先進經驗,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我國國情進行改革以及優化。同時,相關的部門需要共同努力,促進公共財政體系以及相關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可以規范化我國的財政稅收,最終實現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以及規范化的發展。
[1]鄭霞.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探究[J].新財經,2019(06):53-54.
[2]李海娥.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J].理財(財經版),2019(11):24-25.
[3]羅雪萍.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版,2019(26):91-92.
[4]袁孔鵬.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分析[J].智庫時代,2019(45):40+47.
[5]丁瑞芳.淺析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J].大眾投資指南,2018(05):64.
[6]祝蓉.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規范化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20(0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