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財政轉移支付效應分析
佚名
【關鍵詞】研究,效應,轉移支付,財政,甘肅省,
由于受資源、人口分布、收入情況、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欠發達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成本要比發達地區的成本高,因此無法提供與全國大體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國家需對這些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實施政策傾斜,以幫助其加快發展[1]。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距的主要手段,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內外學者對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財政轉移支付效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國外的代表學者有薩繆爾森、馬斯格雷夫、蒂布特、奧茨等,主要研究財政轉移支付如何實現財政均等化問題以及如何實現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國內學者的研究集中在如何通過轉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財政政策實現縱向和橫向的財力均等化問題,且多是從廣義公共服務的視角。李波(2004)認為,今后一個時期西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應體現漸進式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指導原則;在轉移支付規模保持既有水平前提下,對現行的無條件撥款和有條件撥款均進行大幅度的結構轉換,逐步擴大無條件撥款和有條件撥款的規模,消除非規范化的稅收返還、臨時補助等補助形式[2]。李華(2008)認為,有效的轉移支付具有充足的財力基礎、規范的制度保障、較高層次的平衡水平等優勢,是均等城鄉公共品供給的有效途徑[3]。蔡春紅(2008)認為,目前我國的稅收返還不具有均等化目標,應盡快取消稅收返還制度[4]。
目前專門針對我國欠發達地區財政轉移支付效應的研究較少,沒有反映財政轉移支付在欠發達省份的動態效應與變化趨勢。甘肅省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通道,在全國發展穩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1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中央財政要加大對甘肅省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和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力度。本文將從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視角探討中央對甘肅省財政轉移支付的實際效應。
二、甘肅省公共服務支出現狀
盡管學術界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范疇尚有爭議,但普遍認為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應該包括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基礎科學研究、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社會救濟[5]。本文所指公共服務支出包括文體廣播事業費、教育事業費、科學事業費和醫療衛生經費之和①,公眾對這幾類涉及基礎民生問題的公共服務敏感度較高,但政府財政在這些領域歷史欠賬較多且長期投入不足[6]。
(一)公共服務支出水平
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對地方開始實施大量的轉移支付補助以彌補地方的支出缺口,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支出水平也逐年提高。甘肅省1994年公共服務支出207 585萬元,2009年達到3 294 109萬元,年增長率保持在18%以上,增長趨勢。
(二)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由于甘肅省財政支出的年增長率變化較大,因此公共服務支出的占比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從1994—2004年總體呈下降趨勢,從2004年開始該比重開始增加,但比重一直保持在20%~30%。
(三)分項公共服務支出水平
鑒于分項數據的可取得性,選取甘肅省1998—2009年的文體事業費、教育事業費、科學事業費和衛生經費數據,由圖3可以看出,近十年來,教育事業費支出的增長是最快的,衛生經費支出從2006年開始有了較快增長,文體事業費和科學事業費支出增長較為緩慢。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甘肅省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由于甘肅省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存量低、城鄉差距大,所以基本公共服務支出的需求缺口較大,國家對其投入仍顯不足。
三、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效果評價
(一)建立模型和變量的選擇
政府公共服務支出的多少受到政府服務能力和公共需求的影響[7],地區經濟發展水平②、地方政府自身財力、中央政府轉移支付和公共服務支出偏好等因素都影響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因此,以人均公共服務支出作為衡量政府實際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構建計量模型如下:
lnpsp=c+a1lnfina+a2lntran+a3lnse
選取的變量有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轉移支付③、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以及非觀測固定影響因素。
1994—2009年甘肅省人均公共服務支出、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轉移支付和公共服務比重的相關數據。
(二)數據平穩性檢驗
在取得時間序列樣本數據后,必須判斷它的平穩性,確定其單整階數。采用ADF單位根法來檢驗各變量的平穩性,為后續的分析做準備。零假設為:H0∶P=1,備擇假設為:H0∶P<1。若計算得到的ADF統計量的值大于臨界值,則接受,認為檢測的變量時間序列含有1個單位根,變量時間序列是不平穩的;反之,則認為變量時間序列是平穩的。結果由eviews6.0軟件產生
原始序列和一階差分序列的 ADF值大于臨界值,是非平穩序列,二階差分序列為平穩序列。
(三)估計結果
基于公共服務的相關數據,,運用Ewiews6.0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對上述模型進行回歸估計和假設檢驗,具體結果。
得到相應的回歸方程為:
lnpsp=1.095352+0.604763lnfina+0.354498lntran+1.122658lnse
(5.591 676) (23.162 66) (13.111 45) (9.132 309)
R2=0.998 203F=2 221.468
通過觀察參數估計量系數的符號和數值,與先行判斷一致,可知該模型具有經濟意義。從R2=0.998 203可以看出,方程整體的擬合優度非常好,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轉移支付、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這三個變量能對人均公共服務支出的99.8%做出解釋;常數項系數和回歸系數的T檢驗,均可以拒絕系數為0的原假設,即常數項和回歸系數均顯著不為0;F=2 221.468,反映出三個變量對人均公共服務支出的線性影響是十分顯著的。
(四)模型經濟意義分析
1. 回歸結果表明,人均財政收入每增加1%,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提高0.6個百分點。由此可見,財政收入的增加對提高人均公共服務支出的作用較大,這和預期的結果是一致的。財政收入的增加說明本省財力增強,用于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自然會增加。
2. 人均轉移支付每增加1%,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提高0.35個百分點,這個結果比預期的效應要小。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領域較多,沒有把轉移支付資金完全用于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有可能用于經營性領域;二是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夠健全,資金的使用效率較低,沒有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
3. 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對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支出的影響效果最明顯,公共服務支出占比每增加1%,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會提高1.1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政府公共支出偏好對于公共服務支出的作用非常顯著。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西部大開發以來,中央對甘肅省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明顯加大,提高了當地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約,財政轉移支付對公共服務的均衡效應并沒有充分顯現,這些限制因素包括供給模式、服務效率以及配套政策等。為了更好地體現財政轉移支付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效應,甘肅省有必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一)爭取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重點在一般性轉移支付
依據甘肅省財政及全省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20%以上的實際情況,爭取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資金是非常重要的。甘肅省處于西部地區,省域范圍內同時有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區域、扶貧區和符合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區域等,具有爭取更多轉移支付資金的條件[8]。
一般性轉移支付不規定具體用途,由接受撥款的政府自主安排使用,而專項轉移支付的資金接受者需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使用效率較低。因此,政府應多爭取一般性轉移支付,在保證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來源的基礎上,削弱一些不合理因素,縮小地區間公共服務能力的差距。同時,在對轉移資金使用上,應該主要投向教育、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減少用于經營性領域的轉移支付資金。
(二)完善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為了達到省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效果,甘肅省必須依據財政轉移支付的不同階段目標,規范地方轉移支付體系,衡量省內轄區的實際經濟發展水平,建立區域間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第一,省級政府應當加大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以增強其對市級政府間橫向財力差距的調節能力,使橫向轉移支付資金保持基本規模。第二,制定富裕地區和相對落后地區的衡量標準,明確省內轄區支付主體之間的橫向轉移支付義務,富裕地區應向相對落后地區進行強制性的轉移支付。還需制定激勵政策,對自愿實施橫向轉移支付的地方政府進行獎勵,鼓勵自主性的地區間橫向轉移支付。最后,在明確橫向轉移支付標準和程序的基礎上規范地方政府間的橫向轉移行為,加強預算控制和監督,建立預算編制—執行—評估的動態循環機制,保證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效率。
注釋:
①從2007年開始統計部門將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合并統計,因此無法將社會保障支出與前面數據相比較,所以社會保障支出不在公共服務支出統計之列。
②由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其他變量不能同階單整,所以沒有選擇此解釋變量。
③人均轉移支付用人均地方財政支出減去人均地方財政收入來衡量。
參考文獻:
[1]金人慶.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6,(12):4-6.
[2]李波.西部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漸進式改革[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1):86-92.
[3]李華.城鄉公共物品供給均等化與轉移支付制度的完善[J].財政研究,2005,(11):38-40.
[4]蔡春紅.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議——兼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題功能區建設的關系[J].中國行政管理,2008,(4):78-81.
[5]安體富,任強.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問題與對策[J].財貿經濟,2007,(8):48-53.
[6]劉德吉,胡昭明,程璐,汪凱.基本民生類公共服務省際差異的實證研究——以基礎教育、衛生醫療和社會保障為例[J].經濟體制改革,2010,(2):35-41.
[7]呂煒,王偉同.中國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均等化問題研究[J].財政研究,2008,(5):10-18.
[8]馬自學.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對甘肅財政轉移支付的設想與建議[J].財會研究,201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