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財政政策分析

佚名

【關鍵詞】財政,政策研究,發展,經濟帶,沿海,遼寧,

財政政策可通過強大的資源配置功能改善經濟空間結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有效帶動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向遼寧沿海經濟帶聚集,使經濟帶能有效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快經濟帶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經濟帶經濟布局,形成面向沿海的發展模式,全面提升經濟帶的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跨越式發展。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政策,不僅能提升經濟帶的產業水平,加快經濟帶的對外開放,實現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跨越式發展,打造我國北方新的經濟開放熱點和經濟增長點,還能加快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東北地區經濟布局,提升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水平,從而全面提升東北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全面帶動東北振興。

二、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政策實施現狀

財政政策支持區域經濟發展主要通過財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利用外資等途徑來實現。2005年,遼寧省政府提出“五點一線”的沿海開發戰略,成為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雛形,并開始從財政資金投入和相關配套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因此,我們以2005年為起點,從財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利用外資等角度分析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財政政策效果。

(一)遼寧沿海經濟帶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是反映財政政策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上海浦東新區開發、天津濱海新區開發和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固定資產投資都得到國家和地方財政政策的有效支持,并成為這些地區開發中的主動力。因此,從固定資產投資的角度分析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有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表1的統計數據發現,固定資產投入是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動力。自2005年以來經濟帶的固定資產投入占遼寧省的比重在40%以上,并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到2009年其比重提高到44.34%。在經濟帶的六個地市中,大連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所占遼寧省的比重最大,2005年大連市固定資產投入占遼寧省的比重為24.80%,到2009年該比重緩慢提高到25.33%,雖然大連市的固定資產投入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幅度較小,但其總量較大,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 113.7億元。除大連外的其他五個地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所占遼寧省的比重都在10%以下,其中營口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所占遼寧省的比重相對較高,2005年其比重為5.05%,到2009年該比重提高到6.20%;其次是盤錦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其所占遼寧省的比重在4%上下波動;2004年,丹東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占遼寧省的比重雖然較低,僅有2.77%,但增長較快,到2009年該比重提高到了4.00%,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492.02億元;在經濟帶中錦州和葫蘆島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最少,這兩個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占遼寧省的比重都維持在2%的較低水平,其中錦州市的投資占全省的比重呈上升趨勢,而葫蘆島市占全省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傮w來看,遼寧沿海經濟帶固定資產投資占遼寧省的比重較大,達到44.34%,2009年經濟帶的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1.23萬億,但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各地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差別極大,大連市投入最多,其他地市投入過小,地區間固定資產投入極其不平衡。

(二)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收入情況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范圍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財政收入的充裕狀況。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公共基礎設施等投資主要來自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因此,深入分析遼寧沿海經濟帶以及各地市的財政收入狀況,是選擇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帶建設的基本前提。本部分主要從財政收入(見表2)和財政支出(見表3)兩方面分析財政收支對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影響。

穩定的財政收入是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物質基礎,是財政政策實施的前提。自2005年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的財政收入由304.83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636.27億元,增加1倍多,沿海經濟帶財政收入占遼寧省財政收入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46.68%緩慢上升到2009年的47.47%,總體來看沿海經濟帶的財政實力在不斷增強。從經濟帶各地市分析,沿海經濟帶各地市的財政收入分布極不均勻,大連市的財政收入最高,2009年大連市財政收入達到400.23億元,占經濟帶總量的近2/3,2005—2009年大連市財政收入占遼寧省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而丹東、錦州、營口、盤錦和葫蘆島市2009年的財政收入基本在40億元左右,這些地市的財政收入基本差別不大,其占遼寧省的比重也基本維持在3%~4%??傮w來看,2005—2009年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其占遼寧省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在提高,但經濟帶各地市的財政收入差別極大。

(三)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支出情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支出是政府為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進行的財政資金的支付,其中的基本建設支出是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中的中央和地方財政主要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從財政支出的角度研究財政政策對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影響就具有重要意義。

財政支出是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形式,經濟帶的財政支出由2005年的412.7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976.0億元,在這五年期間遼寧沿海經濟帶財政支出占遼寧省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基本上在43%以上,經濟帶的財政支出占遼寧省的比重略低于財政收入所占的比重。從遼寧沿海經濟帶各地市的財政支出來看,各地市財政支出額極不均勻,2005年大連市的財政支出為218.42億元,到2009年增長到471.16億元,其所占遼寧省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在21%~23%之間波動;而丹東、營口、盤錦、錦州和葫蘆島市的財政支出相對較少,其占遼寧省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基本在4%左右。2005—2009年丹東、營口、盤錦、錦州市的財政支出占遼寧省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略呈現上升趨勢,而葫蘆島市的財政支出占遼寧省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略呈現下降趨勢。總體來看,2005—2009年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支出數額不斷加大,其占遼寧省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在提高,但經濟帶中各地市的財政支出差別極大。

(四)遼寧沿海經濟帶利用外資情況

外資是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充分利用遼寧省沿海的區位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提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對外開放既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出發點,也是經濟帶發展的落腳點。經濟帶的對外開放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源動力,因此深入分析沿海經濟帶的利用外資情況,是建設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重要內容之一。

利用外資水平是反映一個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由表4可知,自2000年以來遼寧沿海經濟帶利用外資基本呈增加態勢,由2000年的164 404萬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775 123萬美元,沿海經濟帶利用外資額占遼寧省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34.8%上升到2009年的50.19%;從沿海經濟帶各地市看,大連市利用外資方面呈現一枝獨秀的態勢,2005年以來大連市利用外資額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27.89%上升到2009年的38.86%,在沿海經濟帶的六個城市中占有絕對優勢;丹東、錦州和營口利用外資的數額遠遠低于大連,這三個城市利用外資額占全省的比重在2009年都達到2.5%左右;盤錦和葫蘆島市利用外資水平最低,其利用外資額占遼寧省的比重都在1%以下,是沿海經濟帶中各城市利用外資水平最低的地市??傮w來看,遼寧沿海經濟帶地區利用外資占遼寧省利用外資的一半以上,但各地市利用外資方面發展極不平衡。

從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和支出、利用外資等方面對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狀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財政資金投入是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重要力量,遼寧省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資產投入以及利用外資額都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各地市情況差別極大,大連市在財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資產投入以及利用外資額等方面都占有絕對優勢,而丹東、營口、盤錦、錦州和葫蘆島市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固定資產投入以及利用外資額等所占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比重都較小,地區間財政投入極不平衡。因此,平衡區域發展,縮小沿海經濟帶各地市間的地區發展差距就成為遼寧沿海經濟帶財政政策的重要目標。

三、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財政政策目標及政策措施

遼寧沿海經濟帶被確定為國家區域開發戰略以來,該地區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但也存在著區域經濟發展失衡、渤海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在今后的開放建設中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政策目標是:縮小遼寧沿海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平衡區域經濟發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利用遼寧省沿海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將遼寧省沿海打造成為我國北方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根據我國目前的財政稅收體制,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財政資金來源應該堅持以中央財政為主,地方財政為輔的基本原則,用足多方面的國家政策,爭取更多國家相關財政支持政策。按照我國東、中、西部的區域經濟成分劃分,遼寧省屬于沿海省份的地理區位和計劃經濟時期的經濟成就,使得遼寧省在經濟成分上同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浙江、廣東和福建等一起成為“富人俱樂部”,遼寧省在“區域經濟”成分劃分上也處于尷尬局面。在開發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過程中,福建積極改變其所屬“經濟成分”,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時,福建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等參照執行中部地區政策,福建原中央蘇區縣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遼寧省應當借鑒福建的經驗,積極爭取區域經濟“成分”的轉變,遼寧省置身于老工業基地的特殊區域,為共和國的重工業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在沿海經濟帶的開發過程中應當力求全部或部分比照中部或東北地區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

(一)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中央財政政策

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和建設過程中,應該積極爭取區域開發建設的中央專項補助、各種稅收優惠和土地使用政策,同時充分抓住財稅體制試點改革的有利時機,爭取遼寧沿海經濟帶作為我國的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第一,充分利用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區域開發建設的中央專項補助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中的重要資金來源。上海浦東新區開發所形成的浦東發展基金是由財政部撥給上海市財政局作為中央投資,專門用于浦東新區重點項目建設;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中央財政也每年給予10億元的專項補助;海西經濟區的建設,中央也通過轉移支付每年多給福建幾千萬元以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同時適當降低中央投資項目地方投資比例,對海西經濟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專項補助。遼寧沿海經濟帶要借鑒這些地區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經驗,通過適當方式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第二,積極爭取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土地轉讓收益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稅收及城市擴張帶來的間接稅收占地方預算內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讓金凈收入占政府預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在目前的財稅體制下,土地出讓收益就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被稱為“第二財政”。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過程中要積極爭取優惠的土地政策,通過合理方式將土地轉讓收益轉化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第三,積極爭取增值稅全面轉型試點。當前增值稅改革是不徹底的,固定資產應該全部納入抵扣范圍,遼寧省應充分發揮作為老工業基地和沿海省份的特殊身份,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兼顧發展方面急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必要的投資洼地,因此,建議將增值稅改革試點放在遼寧省以支持沿海經濟帶的開發和建設。

(二)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地方財政政策

根據我國財稅體制和遼寧省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現狀,地方財政政策應該定位在配合、支持中央財政政策的實施,彌補中央財政政策的空缺,在以中央財政為主的基礎上實現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財政政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第一,地方政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借力資本市場融資,制定相關的金融支持政策,包括發行地方債為經濟帶建設融資,建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經濟帶建設等。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上海和深圳利用資本市場,組建各類股份公司,募集大量資金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也要充分利用金融手段,借助金融市場進行融資,還可以建立開發性金融融資擔保平臺、試行資產證券化等,不斷開拓財政融資渠道。第二,通過稅收優惠、稅收返還(包括:所得稅、營業稅或土地增值稅返還)等措施支持經濟帶建設,發展地方財政功能,延長省財政稅收增量返還政策的時限,確保政策的連續性、時效性。第三,大力推行BOT(建設、經營、移交)、PPP(公用事業市場化)經營模式,運用政府的特許經營權,實現基礎設施和公益項目的建設、運營、管理等問題,在國內外的實踐中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實現形式,目前營口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就采用了BOT的建設模式。在今后的開發建設中探索市場化的運營機制,通過市場力量整合資源,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成為主要模式。

[1]郭慶旺,賈俊雪.政府公共資本投資的長期經濟增長效應[J].經濟研究,2006,(7):29-41.

[2]郭炳利.我國地方財政風險分析與對策[J].資源與產業,2006,(12):111-115.

[3]靳春平.財政政策效應的空間差異性與地區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2007,(7):47-58.

[4]李克強.遼寧建設“五點一線”經濟帶[J].港口經濟,2007,(4):1-5.

[5]連家明.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財政政策研討會綜述[J].地方財政研究,2009,(12):4-8.

[6]遼寧省人民政府.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R].2007.

[7]馬樹來,趙焱.國內相關地區沿海經濟開發中央及地方財稅支持政策概覽[J].地方財政研究,2009,(12):14-18.

[8]王振宇,王曉哲.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的財政政策建議[J].地方財政研究,2009,(12):19-21.

[9]韋寧,衛韋瑞,等.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8,(6):19-23.

責任編輯、校對:王巖云

Financial Policy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stal Economic Belt in Liaoning Province

Han Jiabin1, Xi Chunyou2, Wang Cunhua3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Project Technology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 China;

2.Comprehensive Office, Liaoning Project Technology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 China;

3.Strategy Research Institu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The costal economic belt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enrolled the National-level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means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costal economic bel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belt is very unbalance, and the financial income, financial expenditure, the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the FDI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ities belonging to the economic belt, so the finance resource to build the economic belt mainly come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plays auxiliary function. The financial policy includes the special financial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referential tax, policy-based financial support, VAT pilot reform, the BOT model and the PPP model, these policies should be applied to support the built of the costal economic belt in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Liaoning province; coastal economic belt; finance policy

下載